生物全息律是指生物体相对独立的部分包含着整个生物体的病理、生理、生化、遗传、形态等全面的生物学信息,这种现象类似于全息照片。这一规律由科学家提出并命名为“生物全息律”。
生物全息律理论最早由
张颖清教授于1970年代首创,并在1980年代后通过专著进行了深入阐述。张颖清教授在
山东大学工作期间,受到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启发,提出了更为完善的概念“全息胚”,并在《潜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文章。此后,生物全息律理论在数学领域如
分形理论以及应用医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生物全息律理论认为,多
细胞生物体的每个相对独立部分在其病理、生理、生化、遗传、形态等方面具有与其他部分相似的特征。这些部分的各个位置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它们在整个生物体中的对应关系。此外,相邻的两个相对独立部分之间,生物学特性最为相似的两端通常位于彼此最远的位置,这表明对立的两端通常是连接在一起的。整个生物体的多个相对独立部分以这种方式相互连接,形成了类似小磁针在
磁场中中排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