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清,1947年3月28日出生于
萨拉齐镇,生物学家,
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息生物学的开拓者,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
1966年张颖清高中毕业后到大草原插队落户。1982年,张颖清出版了《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一书,1984年任山东大学哲学系主任,1990年再次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同年,他又带着助手离开哲学系,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1995年4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署名为周慕瀛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的文章。该文首次以公开的形式对全息生物学提出质疑。而后反伪科学的先锋人物何祚庥把上述两篇文章收入《伪科学曝光》一书中。2004年10月20日病逝。
张颖清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已有30多个国家应用,发明的生物全息电图诊断仪获第80届
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唯一的最高奖——巴黎市长奖。著有《生物全息诊疗法》《全息生物学》《全息胚及医医学应用》《新生物观》等专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47年3月28日,张颖清生于萨拉齐镇。1954—1960年,分别在卓资县旗下营小学和十八台小学读初小、高小;1960—1966年,分别在十八台中学和集宁一中读初中、高中。1968年,在达茂旗上山下乡。
后续经历
1969年,在
乌兰察布市日报社参加工作,1974年,调入乌盟科技情报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理科专业。1983年9月,在
集宁区召开了全国第一次
生物全息律学术讨论会。他创立的全息生物学是中国的原创性科学发现和中国首创学科。1984年,调入
山东大学,历任助理研究员、副教授、教授。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0年以来,任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1990年,在
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大会上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1990年再次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同年,他又带着助手离开哲学系,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1995年4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署名为周慕瀛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的文章。该文首次以公开的形式对全息生物学提出质疑。而后反伪科学的先锋人物
何祚庥把上述两篇文章收入《伪科学曝光》一书中。
1995年以后,他的科研经费基本上断了,因此后来开发减肥药时,还是动员妻子做的广告。2000年,张颖清患上了肺病,后来有媒体报道说他是“积冤成疾”。即使患上了癌症,张颖清依然不相信大医院。他先是到内蒙古的一家中医诊所接受“全息疗法”。在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张颖清回到山东,到刘永的诊所里治疗。刘永也是全息生物学会的会员。2004年10月20日,张颖清去世。后来,新华社刊发了《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文章说,由于个别学术“权威”的粗暴干预,使得张颖清含冤倒在了问鼎
诺贝尔奖的途中。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人物成就
1985年,在张颖清创立的全息胚学说中提出,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发育成新个体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人为条件下可以完全显现。这一科学的理论预言,现在已得到
英国克隆羊的证实。而他这一理论首次发表的时间,比第一个
克隆哺乳动物
多利的出现早12年之久,在理论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时在世界科学史上将占有重要地位。全息胚理论揭示了动植物体上形态和功能不同的部分之间的同一性,即胚胎性。从而,这就需要重新认识生物体,使人类对生物体的认识发生根本的改变。
张颖清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已有30多个国家应用,全世界已有100多万人受益。他发明的生物全息电图诊断仪获第80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唯一的最高奖——巴黎市长奖。他著有《生物全息诊疗法》《全息生物学》《全息胚及医医学应用》《新生物观》等专著。其中有3部专著出版了英文版。他的论文被译成英、日、俄、德、挪威、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蒙古等多种文字。他还多次应邀在美国、英国、挪威、瑞典、俄罗斯、法国、新加坡、斯里兰卡、丹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
人物事件
伪科学曝光
1995年4月3日,《
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署名为周慕瀛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的文章。同时,《中国科学报》还刊登了
邹承鲁院士的一封信,信中说“我查过‘国际科学学会联合会(ICSU)’下属的全部国际性学会名单,没有所谓的‘国际全息生物学会’。”信中还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
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在严肃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而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或科普刊物的宣传而获奖的。”不久之后,反伪科学的先锋人物
何祚庥把上述两篇文章收入《伪科学曝光》一书中。
张颖清之死引发“冤案”之争
2005年1月26日,新华网山东频道一篇名为《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的报道将张颖清以及他所创立的全息生物学说再次推向公众领域。报道称:“乱扣伪科学帽子的后果使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到封杀,其
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2005年10月20日,在位于北京朝阳门内大街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又召开了一场题为“张颖清事件的反思———纪念张颖清教授逝世一周年”的学术讲座,参加讲座的有关人员宣称:“张颖清教授是原
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所长,极有希望获得
诺贝尔奖提名,由于个别‘反伪斗士’不问青红皂白将全息生物学打为‘伪科学’而消失。”
人物评价
张颖清的“全息胚”学说,最多只能算是“潜科学”或者是“前科学”,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观念、一种思辩方法,远没到证明为是科学的程度。(刘杰教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