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
食虫类:Periplaneta americana)俗称蟑螂、船蠊,是
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也是室内蟑螂中体形最大的种类,体长27~32毫米,呈红褐色,翅发达。前胸背板有一大的黑褐色蝶形大斑,斑的中线向后延伸成“小尾”,这是美洲大蠊的一个主要特征;中线前方有一“T”形小斑,边缘呈淡黄色,色斑较宽。
美洲大蠊原产于
南美洲,主要分布在
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美洲大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常见于医院、饭馆、居民厨房等场所,属于室内蜚蠊的优势群种。
美洲大蠊食性广泛,喜
蔗糖和淀粉。美洲大蠊觅食的同时也会污染人类的食物,传播病菌和
寄生昆虫,它不仅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带来了疾病,其体内外可以携带痢疾杆菌、
霍乱弧菌、黄曲霉菌等多种
病原体和寄生虫卵。美洲大蠊为世界性卫生害虫,也是中国
蜚蠊目目中室内三大害虫之一。
美洲大蠊
蛋白质含量高、
氨基酸含量丰富、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还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美洲大蠊药用历史悠久,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称蜚蠊,列为中品,主要用于治疗”症瘦积聚、小儿暗积、疮肿毒、瘀血、寒热及下气”。现在以美洲大蠊为原材料制成的中药已应用于临床,如用于修复人体创伤面、治疗口腔溃疡和肠胃疾病、以及促进痕愈合的
康复新液,用于辅助治疗慢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脉隆注射液和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肝龙胶囊等。
形态特征
雌虫体长28~32毫米,前胸背板长7毫米,宽9.4毫米,
前翅长20~27毫米,平均长度38毫米;雄虫体长27~32毫米,前胸背板9.5毫米,前翅长26~32毫米,总长38~44毫米。
美洲大蠊通体呈红褐色。头顶深褐色,复眼黑色,触角红褐色,上唇褐色,下颚须褐色。前胸背板黄色,身体中间有两个淡褐色大斑,大斑中部向后延伸至前胸背板中后部,整体形成一个“T”形,后缘褐色。前翅红褐色,后翅前缘浅及翅脉褐色,其余部位透明。足淡褐色。
美洲大蠊头顶露,不被前胸背板遮住。口器为咀嚼式口器。头顶处复眼间距等于单眼间距,单眼位于触角的内上方,为白色点状。触角发达,呈鞭状,其长度超过尾端。前胸背板近梯形,略短于触角窝间距。下颚须第3节长于第4节,稍长于第5节。最宽处在中部后,前缘及侧缘缓弧,后缘稍弧形突出。前后翅发育完全,长度均超过腹部末端。前足
腿节腹缘刺式A2型。第1、2附节腹缘具两排小刺,第1~4节端部具爪垫。爪对称,不特化。前腿前下缘端刺2根,中刺15根,从端部一直排列至基部,后下缘端刺1根,中刺3根,
跗节[fū jié]明显比
胫节[jìng jiē]长,中、后足上缘端刺1根,前下缘端刺1根,中刺7根,后下缘端刺1根,中刺5根。端部两侧稍后长有尾刺1对。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美洲大蠊原产于
南美洲,主要分布在
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呈世界性广泛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分布于南方各省份。
栖息环境
美洲大蠊喜湿热环境,温度超过33°C时对它们的生活不利,当28°C时,成虫、
若虫均喜群居,共同生活觅食,在热带和亚热带,每年七、八月份,常见于室外,21°C以上时,美洲大蠊就开始活动。美洲大蠊有外栖习性,有在排水系统栖息分布和扩散的特点。气候温暖时,美洲大蠊可终年在室外,如垃圾堆、厕所、下水道、柴堆、树皮下等处生活。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美洲大蠊喜好黑暗、隐蔽的环境,白天多喜隐匿在无光的缝隙、墙角等阴暗场所,夜间外出活动,在美洲大蠊生活的场所,夜晚突然开灯,就可看到它们四处逃逸。美洲大蠊是昼伏夜出的厌光性昆虫,前半夜21~23时是美洲大蠊活动高峰期,午夜以后活动逐渐减少、天亮则几乎停止活动。美洲大蠊有休眠习性,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4月初为休眠期。其余月份都有活动,其中以5~9月为活动、取食盛期。
觅食行为
美洲大蠊是
杂食性昆虫,食谱极广,对食物选择性不严格,几乎可食任何有机食物,但是有它们相对喜好的食物。美洲大蠊较偏好发酵类淀粉性食物,喜食腐败的有机物和含油食物,有时可见整群在垃圾堆、粪便和积聚油脂的水沟中觅食。
适应性
考古研究表明,美洲大蠊的繁衍史可追溯到3亿5000万年前的上石炭纪,是世界上最古老、生命力最强、至今繁衍最成功的有翅昆虫类群。美洲大蠊历经多次
生物大灭绝而存活下来,得益于它对自然环境极强的适应性。美洲大蠊成虫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存活2~3个月,在断绝水源的情况下也能存活1个月,美洲大蠊即使头被割下来几小时以后,仍保持对外界的高度灵敏性。
生长繁殖
生长发育
美洲大镰的发育分为卵、
若虫、成虫3个时期。卵的发育时长为43~56天,而后孵出为若虫,若虫历经7~13次蜕皮后长为成虫,在正常情况下,需4.5~5个月,最长的达15个月。
繁殖
美洲大蠊产卵是从四、五月份开始的,从交配到产卵荚约需3~7天。从最后一次蜕皮发育为成虫,到产下第一个卵荚需7~20天,平均13天。产卵荚平均间隙是6天。每一只雌虫在10个月内可以产10~15个卵荚。在产下卵荚之前,雌虫在屁股上携带卵荚的时间一般为1~2天,偶尔也可长达6天之久。卵荚中的卵数6~16个,最多时可达18个,平均为12个。卵荚中的卵孵出时间因温度而异,当25°C时,约59天;30℃~36℃时,只要24~38天。每一个卵荚中能孵出的
若虫平均为13.6只。无雄虫时,雌虫能行无性繁殖,其中一部分孵出雌若虫,高温条件更有利于无性繁殖。除严冬外其余时间有怀有卵荚的雌虫。美洲大蠊繁殖能力极强,一对一年内可繁殖几十万只。
物种危害
危害
美洲大蠊与
黑胸大蠊、
德国小蠊混生或单独发生,造成经济损害以及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影响。它们常在工厂车间及商店严重危害成品、半成品及原料,降低产品质量,如在印染厂的退浆池,美洲大蠊会取食浆液,使之污染,并咬断棉纱。在家宅、旅馆等污染家用物品,如棉毛织品、草席等。除此,它们还或多或少带有痢疾杆菌、沙门氏副伤寒甲乙杆菌,以及
蛔虫病、
蛲虫[náo chóng]及兰氏贾弟鞭毛虫卵等。在中国南方蠊一方面在餐厅、食堂偷吃东西,一方面又常在厕所内聚集取食粪便、痰汁,是以上各种病菌
寄生的重要传媒。如果人们经常触及虫体或吃了被其污染的食物甚至被其所咬都可能引起过敏性反应,如
皮炎、
气管炎等。它的排泄物和蜕落的表皮也会带有过敏原,可以引发
皮疹,哮喘等症状。美洲大蠊的分泌物及粪便含有致癌物质,长期接触虫体及排泄物可能诱发
肝癌。
防治
环境治理
美洲大蠊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怕风吹,因此需要经常开窗通风,及时清理室内垃圾,保持室内整齐、干燥,打造一个不利于大蠊生活的环境。室外的大蠊经常在夜间寻觅食物,由此侵入室内,所以对于室内的地板、天花板、墙壁出现的缝隙和孔洞及时填补和堵塞,可有效地降低室内大蠊的数目。在虫卵期和蛰伏期大蠊与其卵荚常隐藏于床底、抽屉、书箱等地方,要经常擦洗家具,整理衣物书籍使其没有生存繁殖的地方,对于移入室内及办公场所的包裹、书报、食品等物品进行检查,以免其乘虚而入。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属于一种简单且传统的防治方法,其中,最简单就是人工捕杀,白天可整理衣柜和储藏地,见到卵和虫子就进行消杀,晚间可在9~10时,每隔20~30分钟开灯捕杀一次。也可以用堵塞法,可用水泥、
生石灰堵塞洞孔、缝隙,使其在隐藏处缺水缺食而自行死亡。还可用诱导法,在瓶或盒内装入诱饵并在口的内侧涂一层
聚四氟乙烯塑料防逃剂,放在大蠊出没的地方,定时收取。也可使用
蜚蠊目诱捕器,它的构造类似墙缝,多处入口便于蜚蠊进入,凹陷部分与外界相通,使内部诱饵气味扩散,引蜚蠊进入对其进行捕杀。
人们采用化学手段来防治美洲大蠊已有很长时间。起初使用
无机化合物杀虫剂,因作用效果慢很快被新的有机药剂取代,先后出现有机氯、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和菊类有机药剂等。
蜚螈啮小蜂是
寄生在美洲大蠊卵鞘内的一种卵
寄生蜂,它的天然寄生率已经超过了50%,它可以有效地杀灭大蠊的卵鞘,降低第2代
种群密度。培育寄生蜂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防治方法,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室内,只适用于其他美洲大镰的活动区,因为人们不希望防治大蠊的同时向室内引人其他的昆虫。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美洲大蠊养殖是一门投资少、回报率高的行业。涉及行业范围广泛,药用、养殖、食用、垃圾处理行业均有涉及,美洲大蠊在市场上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应量,促进了美洲大蠊养殖业的发展。
美洲大蠊虫体
蛋白质含量高达70%,虫体和卵荚可做高档饲料,对动物有促消化、增强免疫抗病能力的效果,为
渔业、养殖行业提供优质高蛋白饲料。
食用美洲大蠊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和恢复人体功能,目前多地将油炸美洲大蠊作为菜品食用。此外,目前有对美洲大蠊进行含油量测定,采用浸提的方法提出食用油,民众接受度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发展。
医用药用价值
美洲大蠊作为甲壳类动物药材,用药历史悠久,以“蜚蠊”之称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其常以干燥或鲜成虫入药,或制成超微粉末。有散瘀、消积、解毒、利水、消肿等功能。美洲大蠊已经是现今蜚蠊科药用主流种。药理学研究显示,美洲大蠊在抗肿瘤、抗氧化、组织修复、抗菌、保肝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开发的中药制剂,如肝龙胶囊、消瘤益肝片在临床辅助治疗肝脏疾病取得良好疗效。除此之外,美洲大蠊在人体保健方面起着活化细胞、新生再造、修复改善老化受损组织的作用。美洲大蠊能恢复并改善肠道消化功能、激活非常特异免疫功能细胞、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和机体生理平衡以及延缓衰老。
人工养殖
美洲大蠊医药产业的巨大需求,促成了中国美洲大蠊人工养殖业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中国
云南省、
福建省、
四川省均已出台了美洲大蠊中药材的地方标准,云南省、四川省、
山东省等也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美洲大蠊人工养殖基地与中药制药企业。
饲养方法
美洲大蠊养殖需考虑密集型培养,以充分利用资源养殖尽可能多的优质美洲大蠊,以下为常见养殖方法
木箱饲养法
初期养殖时饲喂新鲜水果皮、面包、馒头、米饭为主,供给充足清洁饮用水,饲料每3天投1次。饲料宜放在箱内木框架顶,而饮用水放在箱底地面上。清洁工作每3天1次。先把饲料箱轻轻取出、待清扫干净后放回,而后再投料、换水。
瓦岗饲养法
根据美洲大蠊饲养量的多少选择合适瓦缸,缸内放入旧报纸卷或牛皮纸卷,作为美洲大蠊的
栖息地,缸口用木板盖实。饮用水与饲料放在同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便于美洲大蠊形成条件反射,定期到固定的位置上取食饮水。其余饲养管理措施与木箱饲养基本相同。
物种对比
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均为蜚蠊目常见室内害虫,常混合出没于人类家中,三者外观特征类似,下表为详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