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
2020年由管虎执导的电影
电影《八佰》(英文名:The Eight Hundred)是一部战争片,由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等主演,王中磊梁静等任总制片人,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首映,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
该影片取材自1937年中日淞沪会战末期,讲述了中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市,在与西方租界相隔一河的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四个昼夜的故事。
《八佰》上映后获得市场的反响,累计获得中国国内31.11亿元的票房(票房统计截止时间:2022年9月5日),在第12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5项提名,最终斩获金莲花奖的最佳故事片大奖和最佳导演奖。上映次年,该影片在第15届亚洲电影大奖上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
影片剧情
1937年8月13日日军从上海登陆,引发了淞沪会战。战争持续到11月,由于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国民军队被迫转移。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国军88师524团接到指令要求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以一个营的人与将近一千人且装备精良的日军周旋。同时政府企图以此制造国际舆论,取得国际列强的干预与援助。在日军放话说只用三天攻下四行仓库的情况下,为了为大部队的撤退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在人数上震慑日军,实际人数只有四百二十人左右的524团对外声称仍有八百人留守备战。四行仓库的对面是租界,不允许中国军人进入,一边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人声鼎沸;另一边却是静谧无人的残垣断壁,漆黑荒凉,苏州河横亘其中,形成鲜明对比。
但其实留守在上海的这不到一个团的士兵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抓来凑数的新兵,包括端午(欧豪 饰)、小湖北(张俊一 饰);有些有战斗经验,像羊拐(王千源 饰)、老铁(姜武 饰);而有些连枪都没有拿过,比如作为文职人员的老算盘(张译 饰),如今却不得不上战场。在团长谢晋元杜淳 饰)的指挥下,“八百壮士”成功抵挡了日军在第一天发起的强势的轮番进攻。
被迫端起枪杆的农村青年端午,在经历了战场的残酷血腥后,打算随同老算盘一起在夜晚从通往苏州河的水路逃跑,却正好在逃跑的过程中遇到了日军的偷袭。两人叫醒了睡梦中的队友们,化解了这场危机。河对岸的老百姓们目睹了这一幕,为两人拍手叫好,激发了端午的斗志,他又回到四行仓库,与其他战友们并肩作战。
看着战士一个个惨死的场面,苏州市河岸的百姓们再无法袖手旁观。由于日军先前切断了仓库内部与中国军队总部的通讯,加上仓库内部情况需要记者的报道让外界知晓,河对岸的年轻志士们冒着被日军狙击的风险,冲过桥为524团牵电话线。一个牺牲,下一个又出发,再牺牲,再出发,在志士们的不断接力下,终于将电线牵至对岸,四行仓库得以与外界取得联系。
租界的中国百姓与洋人的全程见证下,中国军队524团以少胜多,坚守在枪眼遍布的四行仓库,抵抗了日军三天的攻势。最后一天早晨,524团决定将女童军杨惠敏冒死从租界送来的中国国旗在天台升起。然而升旗之时,突然出现了两台对着天台扫射的歼击机。战士们没有掩体,不断倒下。眼看国旗将要倒地,端午挺身而出,用肉体保护着国旗,却不幸被子弹击中牺牲。战士们前赴后继地冲出保护国旗,又一个个地倒下。最后,老兵羊拐击中了歼击机,阻止了日军的攻击,国旗得以顺利升起。而血泊之中,战士们的身体几乎堆成了人山。
上级发布了最新命令,表示政府已成功与西方列强交涉,允许中国军队撤械过河,借渡租界,命令留在四行仓库的国军全部撤退。但实则中国并未在国际上取得任何支援,看似是保护年轻生命的行为,却只是列强们看够了表演,“演员们”得以退场的结局。
演员与角色
幕后制作
剧本创作
影片的原型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0月26日至11月1日的上海市。留守在四行仓库中的423位士兵,为了壮大声势与日对抗,对外宣称八百人。同时,在苏州河的另一边的租界洋人与民众,全程目睹了这场战争。
这部影片花在剧本打磨的时间长达4年。剧本最初叫《八百壮士》,拍摄视角普通,叙事方式传统,完全将重心放在歌颂英雄层面。但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更特别的构想被提出:将剧本改编成一部非类型片,突破传统战争片视角,以多重角度来描绘故事。没有男女主角,却以散点的群像来拼凑成完整画面,极力呈现出一种芸芸众生的感觉。相较以往电影,减少了对正规军的描绘,增加笔墨在“杂牌军”的呈现上。因为这些角色性格、行为的转变,更贴近观众,更能折射出真实的人性,表现生而为人的尊严,扔掉了过去的怯懦和自私,勇敢面对与奉献。
苏州河对岸的百姓、飞艇上列强观察员们的面部反应和变化,也被纳入电影情节叙事。“整部影片完成的是一幅社会画卷,南岸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赌场老板、文人、要饭的、童子军、白俄妓女,他们都共同地关注这件事儿,从看客的麻木一直到最后投身其中,形成了一个社会结构上的变化。”
场景重建
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遗址现已被建设成抗战纪念馆,无法用于拍摄,因此剧组决定再造吴淞江与两岸。剧组共耗时一年半时间按照1:1比例再造了苏州河北岸的战场实景。剧组共完成了68栋建筑以及30多万平方米的搭建,并挖出了一条长达200米的“苏州河”。四行仓库的建造,采用了钢结构的方式。由于影片的拍摄中演员众多,加上拍战争戏有大量的爆破戏和摆放重型装备的需要,为了保证场地的安全性,所有的钢梁都成倍加粗。并且为了防火,所有拍摄场地内要求禁烟;为了减少仓库承受的重量,拍摄在某一楼层进行时,不参与拍摄的人员都不能进入仓库;同时以防共振,所有士兵在行进中,都要“碎步、小跑。”
在营造真实战争场景方面,剧组也下了许多功夫。在营造“硝烟弥漫”的场面时,没有使用战争片常用的手段,而是用烧旧报纸的方式来避免燃灰太细,达到更好的效果。剧组将报纸点燃,密封使之闷成未完全烧尽的灰,再将纸灰扬起,制造出萧条破败感。整个拍摄前后,烧掉了近5吨的旧报纸,使用了300多公斤烟油。
剧组拍摄中,最难最长的戏是结尾那场士兵冲桥戏。这场戏中,战士们准备从四行仓库撤退,借渡租界。但却在撤离前,出现了日军阻拦中国军队的照明弹。在拍摄过程中,剧组最初使用的军队专用照明弹,但亮度达不到效果,为了营造出细节与真实,剧组找到一家沈阳市的军工厂,定制了300多颗加亮的照明弹,每颗成本在8000元左右。因没有发射照明弹的弹筒,剧组采用钢索将照明弹悬挂在空中的方式完成了拍摄。
音乐
作为叙说历史的战争片,影片内的配乐也极为讲究。影片最后一幕战士们冲过桥的场景,有雪也有血,有枪声也有脚步声,伴随着影片片尾曲《苏州河》响起。《苏州河》改编自伦敦德里小调的歌曲,与影片开头四行仓库里一名年轻士兵用口琴所吹的伦敦德里小调形成首尾呼应。片尾曲选择用口琴做引入,采用男女对唱的独特方式,放在影片中战士们冲锋之处,像南北两岸之间的对话,也像生死两界之间的呼唤,更像是在炼狱战场上对和平的渴望与祈求,让观众直接地同理心角色。
影片还引用了《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这首激昂悲壮的歌曲创作于1938年,主要为了纪念一年前发生在上海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而如今因为《八佰》的引用再次受到关注。
拍摄
影片《八佰》是继《复仇者联盟3》和《复仇者联盟4》后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IMAX 3D摄像机是当今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图像捕获器之一,能在还原了宏大的战争景象的同时,给予观众以极致震撼的视听效果。其镜头语言也能细腻地聚焦于战场群像中的小人物,最大程度地还原“人眼”拍摄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身为战士,身为中国人,特别刚强、特别热血、特别有血性的一面”,理解战士们“为国为家,义无反顾”的一腔热血。
主题与亮点
电影主题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1937年在日军的攻袭下,上海濒临沦陷,谢晋元团长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防线的故事。为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号称仓库内留守了八百人。“八百壮士”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抗了四天四夜,场面甚为悲壮。八佰爱国将士们用他们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践行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誓言。 这部具有历史和现实双重意义的影片,既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过去,牢记过去,也激发了观众们的爱国之情,弱国无外交,只有祖国足够强大,才能抵御外侮,获得和平,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人物塑造
《八佰》中的角色有很多,而战争片中的群戏是最难把控的,但这部影片的群戏把控得很成功。战争片中人物大多都是绝对化,而在《八佰》中的角色,有人性阴暗的一面,也有人性光辉的一面。
电影中,张译饰演的“老算盘”是战士中最瘦弱最邋遢的文兵,也是最精明的人物。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寻找趋利避害的最佳方案。他不断地逃避,只为在血腥的战场上生存下来。影片没有选择让老算盘也成为英雄,而是让他达成心愿成功逃跑,更加符合他的人性。
另外,影片中欧豪饰演的“端午”是一个涉世未深、充满志气、爱好和平的青年,最后却在守护国旗时中弹身亡。电影没有选择为了留给观众希望而让端午存活下来,而是让他牺牲,因为他的牺牲能够感召他人,激发斗志。同时,影片中端午牺牲的画面被幻化成浪漫的一笔,也是堂弟小湖北幻想中的端午:化身为赵云,身骑白马,孤身杀敌。
叙事角度
电影《八佰》采用了不同于一线贯之的叙事方式,而是设计成舞台剧场式的叙事空间结构。用多线串联的方式来叙事,将真实历史事件中的各个参与方,比如战士们、对岸的百姓、飞艇上观看实时直播的列强观察员们,同时表现在四行仓库及其周围场域内,再现了中国、日本和西方国家三方权力撕扯的历史事实,也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血气方刚、民众的爱国热情以及不同人物身上复杂的人性。影片也采用了多线聚合式的叙事时间结构,围绕四行仓库之战这一核心事件,将对租界百姓的生活的叙述都聚集于此,从而将整个叙事时间呈现为多线且聚合的。
元素隐喻
影片借用了动物意象、民族戏曲等元素进行隐喻象征叙事,丰富了影片的内涵,是该片的一大特点。
影片中一匹白马反复出入四行仓库、不断穿梭于炮火之中,渲染了悲壮牺牲之外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影片的一大亮点。白马寓意着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希望。洁白的身影和周围破败的废墟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观众所向披靡的感觉。白马代表的是华族的意志,是战争年代人们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也是影片中小湖北与小七月两个少年身边慰藉。
另外,影片中的传统戏曲元素也是一大亮点。小湖北多次幻想哥哥端午是身骑白马的赵云山东省兵爱好唱皮影戏,和端午聊起赵子龙和“光复汉室”等三国演义话本;以及苏州河对岸租界的戏台上,戏班子从《走麦城》唱到《长坂坡》,隐喻了战士们像赵子龙一样忠义救主,也像黄忠一样拼死护国的气概。
元末明初,中国传统戏曲开始兴盛,大多为市民阶层喜爱的的通俗文化,一直到清末民初时期,在全国范围内达到较高的普及程度。而在未实现文化现代化的抗战初期,调动小湖北、端午、山东兵这些普通民众内心的国家认同感的,依旧是戏曲这些的传统文化。
因此,影片中小湖北所说的“光复汉室”,是当时的群众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产生的文化心理反应。影片也借此来表达“华族不能亡”的民众心愿,连接着民族身份认同
视听语言
《八佰》的视听语言极具风格化,具有强烈的荒诞讽刺性。影片中有很多镜头描写战争,除了正常拍片的镜头外,还掺杂了许多第一视角镜头,如将教授的单筒望远镜作为镜头,用圆形框景、摇镜头表达,制造出窥视感和悬念感;又如记者的相机作为视角镜头,用方形框景、跟拍和黑白画面表达,模仿了上世纪的画面,增强了纪实感。这些亮与暗的影调对比、沉浸与抽离的镜头调度、虚实交融的意境营造,辅佐了影片的纪实感与悬念感。
荣誉奖项
市场发行
上映信息
*影片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中国国内票房累计31.11亿元,全球票房达4.6亿美元。票房统计日期:2022年9月5日。
影片评价
《八佰》作为一部历史战争片,被誉为“军民一心、抵御外辱的战争史诗”。光明网评论:“平凡人物经过战争的洗礼和升华,构筑了华族的英雄群像。这种不畏强敌、众志成城的精神是跨越时空的。今天的观众,依然会被这种精神所鼓舞。这是新时代语境下,对不惧牺牲、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的一次全新诠释。历史上,“八百壮士”唤醒的民族情怀,今天更应该放在更大格局中去珍视。”新华网认为:“从叙事来说,当士兵们捆着炸弹慷慨赴死的时候,观众已经泪流满面,《八佰》的高潮到来得似乎有点早。升旗护旗的段落剪辑得不够完整,加上后半段象征和写意的渲染过于密集,多少影响了影片后三分之一的力度和强度。但这些都无法掩盖这部电影熠生辉的光彩。它对战斗场面的影像呈现,它对人物群像的生动刻画,它在还原残酷真实的同时对诗意的追求,它对民族心理的多维度反省,它对龙马精神的热血讴歌,可以说都体现了中国电影值得骄傲的制作品质、艺术水平和精神力量。”但对于该影片的剧情真实性、逻辑严谨性和导演拜访历史争议人物孙元良之子,网络上也存在许多负面评价。
网站评分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2年09月08日
技术参数
信息来源:
参考资料
八佰.猫眼电影.2022-11-01
八佰.演职员表.1905电影网.2022-11-01
..2022-11-01
八佰.猫眼电影.2022-11-01
八佰.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2-11-01
..2022-11-01
..2022-11-01
..2022-11-01
八佰.1905电影网评分.2022-11-01
目录
概述
影片剧情
演员与角色
幕后制作
剧本创作
场景重建
音乐
拍摄
主题与亮点
电影主题
人物塑造
叙事角度
元素隐喻
视听语言
荣誉奖项
市场发行
上映信息
影片评价
网站评分
技术参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