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国往事》(英语: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是一部犯罪片,由
意大利电影导演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执导,
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
伊丽莎白·麦戈文(Elizabeth McGovern)等人主演,于1984年在
美国上映。
《美国往事》改编自哈利·格雷(Harry Grey)在狱中完成的自传体小说《小混混》,是
赛尔乔·莱昂内的“往事三部曲”之一。电影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
纽约的少年“面条”和几个伙伴们从一无所有的街头混混成长为黑帮大佬的故事。电影以闪回、
倒叙等手法为主要叙事方式,让主人公回忆中的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交错出现,凸显出主人公在历史沉浮中的无奈与愁绪,以独特的叙事结构、精妙的视听语言以及深刻的主题内涵而受到了广泛好评。
1984年《美国往事》上映时,由于制片公司想迎合影评人和观众的喜好,将影片删减到139分钟,反而使影片票房惨淡。之后在欧洲参加电影节展映时,使用了导演剪辑版影片,《美国往事》最终获得了第3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日本电影旬报奖等多项奖项及提名,并开始备受推崇,成为了世界范围内许多导演致敬、借鉴的对象。
剧情介绍
20世纪20年代,少年“面条”(斯科特·提勒 饰)和好友生活在纽约犹太社区,他爱慕餐厅老板儿子肥摩(迈克·莫内蒂 饰)的妹妹
黛博拉(
詹妮弗·康纳利 饰)。几人平日里在霸哥(
詹姆斯·拉索 饰)手下收取商户保护费,偶然间结识了刚搬来社区的少年麦克斯(鲁斯蒂·雅各布斯 饰)。在麦克斯的倡议下,几人以不雅照片要挟为霸哥撑腰的警察,要求警察为麦克斯、“面条”一伙撑腰。
麦克斯和“面条”通过走私酒赚到了第一桶金。他们将这些钱放入手提箱,作为联合基金。回去途中,生意被抢的霸哥拿枪打死了他们中最小的孩子,“面条”一怒之下用刀捅死了霸哥,因此入狱。几年后,“面条”(
罗伯特·德尼罗 饰)出狱时,麦克斯(
詹姆斯·伍兹 饰)将他带到肥摩(拉里·拉普饰)家餐厅地下的豪华俱乐部,介绍他与新老朋友见面,并告知他目前的生意状况。
长大后的黛博拉(
伊丽莎白·麦戈文 饰)愈发美丽,常常出入上流社会。“面条”包下了高级餐厅,邀请黛博拉共进晚餐。黛博拉却告知“面条”自己第二天就会动身去
好莱坞。在回程的车上,“面条”强暴了黛博拉,黛博拉愤然离开
纽约。
几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但麦克斯和“面条”之间却出现了分歧。麦克斯认为应当与
政党合作,“面条”则认为已经赚够了钱,不需要涉足政治。麦克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便通过情人卡罗(塔斯黛·韦尔德 饰)之口告诉“面条”自己抢劫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计划,目的是引诱“面条”向警察提供线索,借机除掉团伙内的其他人。当天夜里,“面条”看见朋友们的尸体,以为是自己害死了他们。“面条”来到几人存放联合基金的地方,却发现手提箱里的现金不翼而飞。带着害死好友们的愧疚感,“面条”只身逃离
纽约。
35年后,收到一封教堂通知信的“面条”重回故地,找到曾经的老友肥摩询问情况,但肥摩表示自己一无所知。接着,“面条”来到三位好友的新迁的豪华墓地,在墓中发现了一把钥匙。“面条”用钥匙打开存放联合基金的手提箱,其中装满了现金,并附了一封写给“面条”的雇佣信,让他参加商务部秘书长的宴会并完成最终的任务。
老年“面条”来到雇佣信上的地址,发现发出这封信的贝利秘书长正是当年的麦克斯,而黛博拉也成为了麦克斯的情人。“面条”感到幻灭,他拒绝了麦克斯让他了结自己的要求,走出了宅邸。麦克斯最终还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角色介绍
创作缘起
早在拍摄《
西部往事》之前,导演莱昂内就读到了哈里·格雷的自传体小说《小混混》,并深深被书中描写主人公童年经历的段落所吸引。由于当时好莱坞更希望他先拍摄《西部往事》,直到拍摄结束后,他才有机会联系上小说的作者哈里·格雷。哈里·格雷是莱昂内的粉丝,莱昂内所有的电影他都看过好几遍,因此很快答应与莱昂内见面商谈。在这次会面中,莱昂内得知这本小说的版权已经卖给了名叫丹·柯蒂斯的电视制片人。而小说的版权问题也成为后来《美国往事》迟迟未付诸拍摄的重要因素。
前期筹备
从电影开始筹备到上映,共历时13年。最开始,莱昂内向制片人
丹·柯蒂斯购买《小混混》的版权,但即使将价格抬升了20倍,丹·柯蒂斯仍然不愿卖出,声称自己将要拍摄这部电影。一段时间后,意大利制片人格里马尔蒂通过帮丹·柯蒂斯拍摄其他题材电影的方式,终于拿到了《小混混》的版权。
拿到版权后,莱昂内着手进行电影的剧本创作。起先,莱昂内找到了曾为著名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撰写过电影剧本的基姆·阿卡利,并让他找到给
卢奇诺•维斯康蒂做过编剧的恩里科·梅迪奥利。三个月后,三人创作出第一版剧本。此后,莱昂内带着梅迪奥利与哈里·格雷进行了数次交谈,并据此对剧本进行改写。至此,剧本创作已完成大半。关于影片中的童年段落,莱昂内找到了有着丰富编剧经验的莱昂纳多·本福努提和皮埃罗·德·贝尔纳蒂,与两人谈论自己的童年经历。在剧本创作的三年中,莱昂内还见了许多犹太人和意大利人,对
美国的黑帮人物有了深度的了解。至此,才完成了剧本创作。
影片筹备完成时,却正逢《
教父》上映,制片方认为《美国往事》的类型与《教父》高度重合,便失去了投资的信心,这让影片的拍摄又延迟了几年之久。直到1983年,莱昂内遇到制片人
阿诺恩·米尔坎,《美国往事》才终于得以付诸拍摄。莱昂内并未因此而埋怨,他甚至非常庆幸等了数年才开始拍摄:“如果我40岁时就能拍它,这部电影将永远不会像现在这样。”
选角
电影《美国往事》中,饰演主人公“面条”的
罗伯特·德尼罗后来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演员之一,但在莱昂内1973年邀请他出演《美国往事》时,他还只是一名新人演员,刚刚结束《穷街陋巷》的拍摄。1983年,制片人阿尔坎刚结束影片《喜剧之王》的制作,与德尼罗成为好友,再次邀请他出演《美国往事》。为了出演“面条”一角,德尼罗主动中断了当时与另一部影片的合同。尽管德尼罗对莱昂内的导演能力有所怀疑,莱昂内也不太赞同德尼罗所使用的方法派表演技巧,但或许因为两人都有着完美主义的倾向,他们的合作非常顺利。莱昂内将两人的合作形容为“一种罕见的和谐”。
对于麦克斯这一角色,莱昂内希望能找到新面孔来出演。制片人阿尔坎曾承诺让
乔·佩西饰演麦克斯,
罗伯特·德尼罗也向莱昂内推荐了自己的好友们,但经过试戏后,他们都不符合麦克斯的角色形象。在两百余次试镜后,莱昂内终于在一次戏剧演出中发现了
詹姆斯·伍兹,尽管他在试镜中并不出彩,但莱昂内认为他的面容透露出一种“真实的神经质”,正是这一点吸引了莱昂内。
拍摄地点
《美国往事》的拍摄地点主要在美国
纽约,在
加拿大、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和
法国及其周边地区也进行了部分场景的取景。“面条”和麦克斯第一次相遇就是在纽约
布鲁克林区的威廉斯堡桥下拍摄的。影片海报中黑帮男孩们在
曼哈顿大桥前行走的标志性场景是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小飞象的华盛顿街和水街拍摄的。在老年“面条”探访墓地的场景中,他进入了一个装饰精美的拱顶建筑内,这一幕是在
伍德劳恩公墓拍摄的。该墓地位于布朗克斯区韦伯斯特大道 4199 号,是该市最大的墓地之一。
在 1930 年代的倒叙场景中,在黛博拉去往
好莱坞的前夜,“面条”在曼哈顿市中心与黛博拉进行了一场梦幻约会。该场景实际上是在威尼斯怡东酒店拍摄的,这是一家位于威尼斯的五星级酒店。之后的一场戏中,“面条”在纽约中央车站目送黛博拉乘车离开,火车站台的取景地是位于
巴黎敦刻尔克街 18 号的火车站。
删减与修复
电影《美国往事》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从20世纪20年代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谓是一部史诗巨制。历经一年的拍摄后,莱昂内带回了10小时的粗剪版本,计划将其精剪为上下两部,每部时长3小时。莱昂内的这一设想被片方否定了,他们认为观众和影评人无法忍受时间如此长的电影。在公司的主导下,影片最终以139分钟的时长登陆了北美院线。
在这一院线版本中,影片中很多重要情节都被删除,如“面条”与墓地管理员的对话、面条强暴
黛博拉后与司机的对话、黛博拉在舞台上的演出《埃及艳后》等,整部影片被剪辑成老套的线性故事。电影上映后,票房和口碑都十分惨淡。之后,为赶赴1984年戛纳电影节,莱昂内将影片精剪至229分钟。
2012年,在
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基金会主导下,由莱昂内的家人及音效剪辑师Fausto Ancillai合作对《美国往事》进行了修复式剪辑,尽力将影片恢复成莱昂内最初设想的叙事顺序,时长为251分钟。由于素材原因,影片中包含了两种画质:全新的4K修复画面与未修复的模糊画面。
主题与亮点
影片主题
1、友谊
“面条”和麦克斯之间的男性友谊是《美国往事》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电影中的“面条”被刻画为一个有情有义的形象,他视兄弟之间的情谊甚于自己的生命。因此,当小团体中最小的伙伴被前来复仇的霸哥枪杀后,“面条”不假思索地捅死了霸哥为伙伴报仇,为此付出了十五年牢狱生活的代价;当麦克斯计划抢劫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时,“面条”为了保护好友的安全而向警察告密,却无意中“害死”他们,从此背负着愧疚度过了三十五年。麦克斯的形象则更现实、功利。伙伴被杀害时他只是躲在一旁,当他看到“面条”冲出来不计后果地为伙伴报仇时,他的脸上写满了惊讶。成年后的麦克斯,为了追求名利策划骗局、谋杀兄弟。麦克斯背叛了“面条”,抢走了他的金钱、女人、前途甚至35年的人生,但活得干净坦荡的“面条”却是他唯一认同的人。因此,他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David(和“面条”的真名相同),并在濒临仕途绝境时请求“面条”亲手杀死自己。最终,“面条”没有杀死麦克斯,而是坚信真正的麦克斯已经死于多年前,在心中存下了那份美好的回忆。
2、爱情
影片中,“面条”爱慕的对象是餐馆老板的女儿
黛博拉,少年时期他常常躲在盥洗间里偷看黛博拉跳舞。黛博拉是一个心气高傲的漂亮女孩,尽管出身平凡,但平日里坚持练习舞蹈、学习高级社交礼仪,梦想身上流社会。她对“面条”也有着爱慕之情,但这份感情远远比不过她对名利的渴求,她明确告诉“面条”自己的决定:“我最亲密的爱人,他有着水晶般的心灵,他有着金子般的头发,他洁白无瑕,他的眼睛又大又亮,他的身体如象牙般坚实……可惜,他永远成不了我的爱人,他是个穷光蛋。”当“面条”和好友们的事业愈发成功,他以为自己有了追求
黛博拉的物质基础,包下餐厅向黛博拉求爱。黛博拉却在他深情告白后,告诉他自己次日就要去
好莱坞闯荡。于是,失意的“面条”在回程的车上以强暴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爱情,希望以这种粗暴的方式存在于黛博拉的记忆中。
3、美国梦
美国梦的神话是《美国往事》的深层主题,导演莱昂内谈及本片时也说道:“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欧洲导演在美国神话中所做的梦。”“面条”和麦克斯两人的形象和命运就是典型美国梦的正反面:“面条”是经典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他心中充满正义感,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麦克斯却与“面条”相反,他为了获取名利费尽心机甚至背叛兄弟,在经典电影中属于反派角色。但讽刺的是,正是麦克斯这样的反派角色实现了物质意义上的
美国梦,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面条”则见证了美国梦背后的丑恶真相,代表着美国梦的幻灭。
叙事结构
《美国往事》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三个时空,分别是主人公的少年、青年、老年时期。电影从老年“面条”的主观视角出发,大量使用了闪回、
倒叙的手法使影片的时空转换流畅,让主人公在回忆和现实中穿梭自如,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影片始于“面条”的青年时期,向警察告密后的“面条”被黑帮追杀,他逃至车站,驻足在站台的入口旁;镜头切至近景,随即出现的是老年“面条”的脸庞;镜头拉远,老年“面条”站在35年前的那堵墙边,原本的入口变成了镜子,墙上的壁画也被换掉。老年“面条”来到曾经的餐馆,透过盥洗间墙上的洞口看向谷仓,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正在翩翩起舞,镜头切回来时,在洞口偷窥的面孔却是少年时期的“面条”。《美国往事》中大量使用了类似的镜头切换方式,巧妙的构建起以时空转换为线索的叙事结构。从内容层面来看,这一叙事结构自然地将回忆和现实串起来,使影片叙事十分顺畅;另一方面,从“面条”主观视角出发的时空转换,也表现出主人公对美好回忆的怀念。
象征
枪
枪在黑帮片这一电影类型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本片中也多次出现,如霸哥持枪来报复“面条”一伙、老年麦克斯请求“面条”用枪来了结自己等。在本片中,枪象征着暴力,而枪口所指向的人或事则是暴力和欲望的客体。影片开始的场景中,是青年“面条”在中国戏院内吸食
罂粟,屋内烟雾缭绕、灯光灰暗,渲染出一种晦暗驳杂的氛围。前来追杀“面条”的黑帮杀手们突然闯进戏院搜查,打断了一对正在调情的男女,其中一人用枪口抵住女人的胸部,这意味着处于这一环境下的女性仅仅作为客体而存在。在全片中,无论是看似高傲的
黛博拉还是风流的佩姬,其实都是男性的附属品,都是用来愉悦男主人公、男性观众甚至男性社会的。
镜子
镜子是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物件,不仅具有基本的叙事功能,也极具象征色彩。老年“面条”来到剧院后台的化妆间拜访黛博拉时,这一空间摆放了数个镜子:桌面上的大化妆镜,黛博拉身后的落地镜等。在这个场景中,黛博拉自始至终都背对着“面条”,一边卸妆一边从镜中去看他,此时的黛博拉已经无颜再去面对“面条”。当黛博拉脸上的妆几乎被卸下时,她才站起身和“面条”面对面交谈,并请求他不要从那扇门出去。面条走出了这个摆满镜子的房间,这意味着过往的美好回忆也随之消散了。
“祭坛”
《美国往事》中最经典的时空转换场景,是年老的“面条”通过盥洗室的洞口偷看
黛博拉在仓库低矮的台子上练习舞蹈,镜头转回来时已变成了少年“面条”。仓库的台子不仅是黛博拉起舞的场所,在“面条”的注视下,它上升为“祭坛”的意象。少女黛博拉穿着洁白的舞裙,头顶是明亮的高调灯光,这是“面条”记忆中无与伦比的画面。但随着黛博拉对名利的日渐痴迷,那个纯洁美好的女孩在“面条”的心中也不复存在了,仓库的台子就这样成为了“面条”祭奠青春的存在。
声音的重复
导演莱昂内在电影中巧妙地重复使用同一种音效,使声音、画面与人物内心完美契合,形成了叙事性
蒙太奇。电影的开头,“面条”卧在中国戏院的竹床上抽着
鸦片,手里拿着登有兄弟被杀新闻的报纸,耳边传来了未知声源的电话铃声;接着,画面切换到雨夜中的街道,地上躺着的是“面条”死去兄弟的尸体,电话铃声依旧在持续;“面条”走进房间,拿起电话,但电话铃声依然在响;直到镜头切到警局,警长接起电话后,电话铃声才停止。莱昂内通过这一长达4分钟不间断的电话铃声段落,串起了整部影片的叙事链条,同时也暗暗指涉“面条”的愧疚之情。
配乐
为电影《美国往事》创作配乐的是著名音乐家埃尼奥·莫里康内,这部影片的配乐可以被视作莫里康内在交响乐创作上的巅峰之作。莫里康内创作的一系列配乐与电影本身是非常契合的,配乐不仅让情节之间的连接更加自然,还深化了影片中友谊、爱情和美国梦的主题表达,准确地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其中,最著名的《黛博拉之歌》(英语:Deborah's Theme)在影片中共出现了10次。随着“面条”和黛博拉的关系进展和破裂,莫里康内使用了不同的乐器和编曲方式来表现两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浮。影片还借用了已有的音乐,如《昨天》《上帝赐福美国》和《夏日时光》等,凸显出影片的时代特色。
制作与发行
上映信息
荣誉奖项
反响与评价
《美国往事》上映之初,由于由于公司迎合影评人和观众的喜好,将影片删减到139分钟,影片票房仅达到240万美元。《纽约时报》的影评人文森特·坎比对139分钟的《美国往事》给出了如下评价:“这是一部懒散的幻觉史诗,意在概括将大约 50 年的
美国社会历史改编成一部电影。”所幸送到欧洲电影节展映的版本是按照导演意图剪辑而成的,才让影片的口碑得以扭转。
美国著名影评家
宝琳·凯尔认为《美国往事》具备了黑帮片的要素,但赋予了这些要素一种梦幻般的沉迷感:“他改变了那些黑帮电影的下东区背景,赋予了这类电影更丰富、更华丽的视觉质感……让你全神贯注的不仅仅是那些回响的时刻,还有回荡的梦境场景和莱昂内磅礴、汹涌的电影运动感。”
《
洛杉矶时报》的影评人肯尼斯·图兰认为电影的剪辑工作十分精彩:“这部电影在几十年的时间之中来回转换,通过魔法般的精彩剪辑来连接起一个时代。”
系列作品
《美国往事》是导演塞尔乔·莱昂内“往事”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上映于1968年的《
西部往事》和上映于1971年的《
革命往事》。莱昂内的“往事三部曲”也可以说是“
美国三部曲”,在莱昂内看来,美国是西方现代文明的真正代表。这三部“往事”正是围绕着美国这个现代世界的诞生和成长讲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