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贤(1928年3月10日-2024年3月20日),出生于
眉山市县(今四川省眉山市
东坡区),毕业于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今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化工合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1957年,被调到国家化工部俄文训练班学习,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
东北地区化工局
沈阳化工研究所中试车间副主任、化工部
北京化工研究院研究室主任、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总工程师。
李俊贤主要从事
推进剂及
聚氨酯研究,是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聚氨工业奠基者之一。他研制的
卫星发射
化学推进剂助力了中国第一颗
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其科研成果曾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全国科学大会奖、化工部
科技成果奖。
1987年,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5年,李俊贤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11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出席表彰大会。2021年6月,获得中共中央授予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24年3月20日,李俊贤同志因突发
心力衰竭在
洛阳市去世,享年96岁。
人物经历
幼年与教育
1928年3月10日,李俊贤出生在
眉山市县(今四川省眉山市
东坡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因腿病无法参加劳动,一家五口人仅靠母亲一人种着几亩旱地勉强过活。父母将改变家庭状况的希望寄托在李俊贤身上。经过争取,李俊贤获得了
李氏宗祠每年3石稻谷的资助。
1941年至1944年,李俊贤在俊川中学接受小学教育。1944年至1947年,进入四川省立眉山中学完成
高中教育。1947年8月至1950年6月,就读于
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今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
化学工程专业。
工作与科研
1950年至1956年,担任
东北地区化工局
沈阳化工研究所中试车间副主任。此后还曾任东北化工局沈阳化工研究所技术员、化工部
北京化工研究院研究室研究实习员。
1959年3月至1960年1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李俊贤被派往苏联化委有机合成研究所实习。1960年6月,回到中国后的李俊贤被分配到北京化工研究院第五研究所从事火箭推进剂的研发工作,承担
偏二甲肼等4个课题的研究,先后担任火箭推进剂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职务。当时化工部要求集中力量开发
气相法制备偏二甲基,但李俊贤和课题组成员经过对20多种制备方法的反复论证和实验比对,最终决定采用液相法制备偏二甲基肼。半年后,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满足需要的产品,成果在1964年还被评为“中国工业交通战线的十大成果”之一。
推进剂研制获得突破性进展后,生产任务被提上日程。1966年6月,李俊贤接受组织调令,从北京来到
青海省的一个偏远山沟,在一个
化肥厂旧址上筹建黎明化工厂,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次年年底,该化工厂终于在大山沟里建起中国第一套制备
偏二甲肼装置,并于1968年2月正式生产。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
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使用的便是李俊贤团队研制的偏二甲肼。后来,
长征系列
运载火箭及多种型号
导弹发射和
神舟飞船升空,使用的也是偏二甲肼。
1970年后,李俊贤从黎明化工厂调至黎明化工研究所担任技术负责人。当时中国海军服役的某型热动力鱼雷以
煤油、压缩空气为推进剂,技术指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用鱼雷推进剂的动力,有关部门则将希望寄托在李俊贤等研究人员身上。1973年9月,燃化部向李俊贤所在单位下达了新型鱼雷推进剂的研制任务。当时只知道发达国家的
鱼雷推进剂中使用了硝酸酯,但硝酸酯种类很多,无法确定是哪种。于是,李俊贤带领团队逐一分析,最后选出5个种类,并分别合成出样品,拿到鱼雷研究所进行性能确定,最后选出一种,制备成796燃料。得到证实后,796燃料被应用于中国多种型号热动力鱼雷。
1978年,黎明化工研究所从
青海省迁至
洛阳市,走上了企业化发展道路,并更名为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聚氨酯当时在国际上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但在中国却还要依靠进口。时任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总工程师的李俊贤立即组织投入研究,将目光转向聚氨酯。在李俊贤的推动下,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于1983年组建了聚氨酯专业研究室。经过“七五”“八五”攻关,李俊贤率领团队开发出52项科研成果,其中有2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成了国家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中心。
此外,李俊贤还先后主持完成了主要用于卫星和飞船机动变轨的
甲基肼,用于在
神舟飞船升空中逃逸系统固体
发动机的某胶粘剂和具有含氧量高、热稳定性强、
化学相容性好的某固体
氧化剂等一系列高难度科研项目。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3月至1998年3月,担任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理事、秘书长兼任咨询服务部主任。1996年5月,被聘为
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1997年至2002年,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10月—2010年1月,在化工部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委员会工作。2018年7月,李俊贤从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退休。
婚姻与公益
1959年2月6日,李俊贤与丁大云登记结婚,后育有一子一女。
2018年初,李俊贤和夫人丁大云以两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党委致信并提出捐赠500万元支持黎明院博士
科研创新、帮扶公司离退休困难职工。综合考虑李俊贤的生活和健康需要,该单位接受其300万元捐赠,其中200万元用于设立博士创新基金,100万元用于设立困难帮扶基金。
人物去世
2024年3月20日5时17分,李俊贤同志因突发
心力衰竭在
洛阳市去世,享年96岁。
主要成果
科研综述
李俊贤主持参与了
偏二甲肼、
甲基肼、鱼推-3燃料、丁羟胶等产品的研制,迄今仍广泛应用在多种型号的战略、战术武器、先进
鱼雷、长征系列火箭、
卫星和飞船等装备上。他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提出“保军转民”方向,主持组建了国家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创了中国聚氨酯材料的研制,累计取得50多项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形成一批从关键原料到制品生产的成套技术,已广泛用于汽车、建材、家居等国计民生多种行业。1968年2月,他主持研制了用于
人造卫星发射的高性能
化学推进剂——
偏二甲肼,并使得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世纪70年代初,他研发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
鱼雷796燃料,推动我国先进鱼雷研制时间明显提前。20世纪80年代,他开创国内聚氨酯研制,填补多项研究空白,打破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实验室建设
李俊贤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推动组建了专门实验室,并提出以反应注射成型为重点,同时研究原料和助剂,共取得了20多项成果,为中国RIM-PU 工业从关键原料、助剂、配方、加工工艺直至制品生产的成套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研究院内建成了年产3万套的轿车零部件生产线、年产1万吨聚氨酯组合
聚醚多元醇生产线、年产3000吨改性
异氰酸酯生产线、年产1000万件的轿车缓冲止位块生产线、年产3000吨
聚氨酯预聚体生产线和年产2万件的聚氨酯弹性体制品生产线等,李俊贤并组建了“国家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中心”和“
中国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聚氨酯分中心”。
团队建设
李俊贤作为团队带头人,领衔组建了“
河南省反应注射成型新材料创新型科技团队”。
科研专利
在李俊贤言传身教下,黎明院先后涌现出一批精细严谨、默默奉献的科研团队和科研工作者。
化学推进剂开发部A07组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先后完成8项国家级军工配套攻关课题,获授权专利13项。
学术作品
出版著作
学术论文
截至2022年12月6日,李俊贤共有61篇学术论文被
中国知网收录,总下载量达到13708次,以下为最高被引的10篇:
社会任职
人才培养
李俊贤担任
河南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和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培养了后来担任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的王新德,以及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讲师芦雷鸣。
荣誉与奖项
影响与评价
2011年初,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贺国强批示,要求大力宣传李俊贤的先进事迹。新华社、人民日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也对李俊贤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2022年1月,《李俊贤传》由
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4章,约32万字,翔实记录了李俊贤院士的科研生涯和人生历程。该书是中国工程院组织出版的国家重点
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之一。
李俊贤的老同事、中国法制过氧化氢创始人
胡长诚称赞李俊贤“平时待人很随和,但关键时刻却颇有大将之风”,而且能够做到专心投入工作。时任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茂良亦曾表示:“甘于奉献、耐得住寂寞,是李俊贤院士屡获成功的两大秘诀,是我们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的传家宝!”李俊贤院士以前的秘书程磊称,李俊贤对研究工作极为严谨,平常跟他汇报工作不能说模棱两可的话。
轶事
2008年3月10日,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做出决定:“考虑到李俊贤已到之年,为了确保他老人家的健康,恳请李俊贤不必每天都来上班”。然而,组织的决定虽然已生效三年,可李俊贤一天也没有休息,每年除了
春节休息3天外,其余时间他几乎都会来单位,一天至少工作8个小时。
2011年,有记者在采访时问李俊贤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国防事业,心里是否有过起伏,是否真的从来没有过委屈。李俊贤则回答道:“我从没感觉到委屈。我一个专科生,能得到国家的信任和支持,为国家做点事情,还当上了工程院院士,我已经非常知足了!唯一遗憾的是,孩子们跟着我折腾,没有留在北京上学、生活,他们受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