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珍禽图》是五代十国画家黄创作的绢本设色画,设色,纵41.5厘米,横70.8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筌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
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
画幅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是
黄筌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给其子
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画稿,还不是一幅有完整构图的花鸟画创作,然而它是一件可贵的作品,表明这时期的花鸟画的日益成熟,也充分显示了黄筌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
《写生珍禽图》是黄筌公认的唯一传世作品。此图是黄筌画派的开派之作和“黄家富贵”风格的代表,一直被作为
五代十国到两宋的“院体”花鸟画典范之作,是中国美术史100幅名画之一。《写生珍禽图》于2012年列入国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与
陆机《
平复帖》、
周昉《
挥扇仕女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等,作为书画国宝,并列其中,是其37件作品之一,收录于《人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国宝大观》《你应该读懂的100幅中国名画》《中国历代绘画精品100幅赏析》《艺术100中国艺术经典》《中国古代绘画100幅》《中国美术名作鉴赏辞典》等书籍。
作品内容
《写生珍禽图》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家画了昆虫、鸟雀及
龟类共二十四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重彩。这些动物的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每一动物的神态都画得活灵活现,富有情趣,耐人寻味。两只麻雀,一老一小,相对而立,雏雀扑翅张口,嗷嗷待哺的神情,惹人怜爱;老雀低首而视,默默无语,好像无食可喂,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下端一只老龟,不紧不慢,一步步向前爬行,两眼注视前方,有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毅力。
本幅自识:“付子居宝习。”
鉴藏印有:“睿思东阁”朱文、“秋壑”朱文、“悦生”朱文葫芦形、“
陇西县记”朱文葫芦形。
押缝印有:“陇西记”
朱文葫芦形、“素轩清玩珍宝”白文、“钱氏合缝”朱白文鼎形、“寄傲”朱文及清乾隆、
爱新觉罗·颙琰、
宣统内府藏印八方。
裱边题签:“黄筌写生珍禽图。
康熙帝丁巳(1677年)重装于
梁清标。”
前、后隔水鉴藏印有:“钱氏素轩书画之记”朱文、“东北博物馆珍藏印”朱文、“蕉林秘玩”朱文、“吴□□鉴□□”朱文、“宣统鉴赏”朱文、“无逸斋精鉴玺”朱文、“用卿”白文、“吴廷”白文。
押缝印有:“钱氏合缝”朱白文鼎形、“奉华之印”朱文、“
陇西县记”朱文葫芦形、“师挚氏”白文、“长”朱文。
尾纸“瑶晖堂印”朱文、“钱氏合缝”朱白文鼎形、“汪元臣”朱文、“师挚氏”白文、“观其大略”白文、“曲阿姜二酉鉴藏”朱文、“张锣”白文。
创作背景
《写生珍禽图》左下方有一行小字款署“付子居宝习”,是
黄筌画给儿子
黄居宝作习画范本用的,黄居宝去世时还在
后蜀时期,所以这幅《写生珍禽图》是
五代十国时期的花鸟画作。
作品鉴赏
主题
该画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构图
因为该画是作画的范本,所以画作的构图没有刻意经营,只是大小穿插在画面中描绘了麻雀、
蟪蛄、
天牛、
直翅亚目、龟等24只小生灵。画家的写生功夫在这幅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种小动物的造型都是准确严谨,同时又富有变化。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
顾盼呼应,而且在
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技法
黄筌作画强调真实写生,重视形似与质感,其绘画多用
淡墨细勾,重彩渲染,用笔极为精细,而后以色晕染,几乎不见墨迹,《写生珍禽图》正是运用此种“双勾填色”法绘制而成。
图中画麻雀、鸠、龟、昆虫等动物20余件,排列无序,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
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此画标志着
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勾廓填彩,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方法,但与早于此图的
唐朝人物画与山水画相比较,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似乎有些接近于现代的照相再现。
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
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画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
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画面中24只小动物均匀地分布,它们之间并无关联,亦无一个统一的主题,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
造型
造型上,此图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作品评价
当代艺术家
冯骥才:爬动的
蟋蟀科、欲跳跃的
直翅亚目、探路的
牵牛、飞行的蜂、扇动薄翼而鸣叫的蝉,还有或飞或立或虫儿或觅食的鸟儿,全都在画面上活动着。笔法极细腻却不匠气,比例结构的精确令人惊叹。
作品影响
这虽是一幅写生画稿,却画得灵活生动,每一虫的形态准确,都具有很强的质感。画法特点是墨线细勾,略加淡彩,严谨工整,是典型的双勾法。体现了
黄筌一派“用笔新细,轻色晕染”的特点。
五代十国虽是传统花鸟画走向成熟的时期,但传下来的珍品极少,所以此写生画具有珍贵的价值。
该画形象生动逼真,工笔细腻严谨,设色鲜丽。对宋代花鸟画的工笔重彩画风产生很大影响。
历史传承
《写生珍禽图》曾经宋内府、
贾似道及清内府收藏,《石渠宝初编》著录。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黄筌(约903—965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他学画的老师主要是从唐入蜀的宫廷画家
刁光胤。刁光于后晋
天福年间(936—942年)入蜀,《
益州名画录》中说他入蜀后,当地画
燕雀画家的画作很快就掉了价,不再像原来那样受欢迎。
黄筌17岁的时候已经在前蜀的宫中服务,成立画院后成为宫廷画家,不仅是他,他的两个儿子居案、居宝也在画院中供职。黄筌父子在
后蜀灭国后,随旧主来到
北宋都城汴梁,颇受北宋宫廷礼遇,他们的风格成为图画院当时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