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英语Royal Tramp,台湾版又称“新鹿鼎记”)是由王晶执导及编剧,周星驰、张敏、邱淑贞、吴孟达、吴君如、温兆伦、林青霞、陈德容等演员主演的武侠喜剧电影,于1992年6月27日在中国台湾上映,1992年7月3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为《鹿鼎记》系列电影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讲述了清朝初期,康熙年间民间组织“天地会”在首领
陈近南的指挥下,要韦小宝混入宫廷做卧底,偷取藏有清朝秘密大宝藏的四本“四十二章经”的故事。
影片改编自
金庸的小说《鹿鼎记》,将武侠电影与幽默搞笑的叙事风格相融合,大大丰富了武侠片内涵,拓展了其叙事边界。截至1992年9月16日,该片在中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获得了4086万
港元的票房收入,位于1992年台湾地区票房排行榜第四,香港地区票房排行榜第三。
影片剧情
清代初期,韦小宝(
周星驰 饰)正在丽春院里说书,虚构他与
洪门首领
陈近南见面的情景,突然遇上
鳌拜(
徐锦江 饰)手下围剿陈近南(
刘松仁 饰)。几番争斗后,韦小宝最终救陈近南脱险,但由于众人皆看到是韦小宝救出陈近南,顾及到妓院安危,老板(
李家鼎 饰)要求陈近南带韦小宝离开。因此陈近南将韦小宝收进天地会门下。
刚加入天地会,陈近南便派韦小宝潜入宫中,窃取清朝秘密。按计划,韦小宝应进宫当“苏拉”(杂役),然而韦小宝却误打误撞来到了太监的招聘处。急需用人的
海大富(
吴孟达 饰)在韦小宝将要阉割的时候救下他,让韦小宝为自己潜入太后寝宫,夺取《四十二章经》。 海大富伪装成蒙面人引诱太后(张敏 饰)出宫,帮助韦小宝进入了太后寝宫,然而韦小宝却在寝宫遇到扮成太监的
建宁公主(
邱淑贞 饰),建宁公主夺走《四十二章经》后逃走,韦小宝立刻追随,遇到了
康熙帝(
温兆伦 饰)。
皇帝与韦小宝立下约定,要韦小宝打赢他后才愿让建宁公主给他《四十二章经》,并且还能附赠上皇帝书房的《四十二章经》。学成后的韦小宝成功靠着偷袭皇帝的下体打赢了皇帝。此时,鳌拜带一行大臣们闯入书房,要求皇帝下令拘捕另一位顾命大臣
赫舍里·索尼。韦小宝自称是
康熙的心腹,并巧舌如簧地说服拜离开。此时韦小宝也知道了皇帝真实身份,皇帝承诺给予韦小宝官职,要求韦小宝监视行迹可疑的海大富。
一夜,
海大富与太后对战后,韦小宝误刺海大富,导致海大富精神失常。而后,由于
鳌拜已私自杀了索尼,康熙召御前侍卫多隆(陈百祥 饰)前来,与韦小宝讨论如何铲除鳌拜。鳌拜武功高强,三人商议的计谋均被为其所破,行动失败。韦小宝逃到太后寝宫,最后才由太后成功制住鳌拜。
作为奖励,韦小宝继承了鳌拜所有钱财以及其家中的《四十二章经》。发了大财后的韦小宝回到妓院,遇到
陈近南。陈近南要求韦小宝再潜回宫中铲除鳌拜与
康熙,并派出双儿(陈德容及袁洁莹 饰大小双儿)保护兼监视韦小宝。
韦小宝回到宫中后被请去太后寝宫,得知太后其实是
毛东珠,其真实身份是神龙教派来的卧底,目的也是《四十二章经》。假太后要求韦小宝交出《四十二章经》的秘密,韦小宝不从,假太后将其与鳌拜关在一起。此时鳌拜的帮手成功来解救了鳌拜,并挟持韦小宝作为人质。路上,鳌拜一伙人与
洪门众相遇,双方展开激战。最终韦小宝破解了鳌拜的缩阳入腹,成功让
陈近南杀死鳌拜。随后赶到的
建宁公主与真太后指出在场假太后是假冒的,假太后对韦小宝说会再次找他算账,随后便扬长而去。
角色介绍
电影制作
选角过程
1984年电视剧版的韦小宝由
梁朝伟扮演,受到广泛欢迎,所以先定下梁朝伟扮演电影版韦小宝。但开拍时,导演
王晶觉得梁朝伟的长相和韦小宝的角色并不相配,于是才任命
周星驰为主演。除了周星驰的黄金搭档
吴孟达之外,王晶还邀请了
刘松仁、秦培等老演员演出,又召集了一群当时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顶级明星,如
邱淑贞、张敏、
吴君如、陈德荣等。当时的
温兆伦是
电视广播的红人,但王晶还是觉得其演
康熙不够资格,想让四大天王之一的
郭富城演康熙,却被
向华强老板拒绝了,因为向华强认为做生意就是要讲信用,现在任命了温兆伦,就不能辜负了自己的信用。
幕后花絮
片中有一场戏是
李嘉欣将脚趾插到周星驰的鼻孔里,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效果,二人做足准备,李嘉欣修剪了指甲并将趾尖打磨光滑,还做了足部护理,周星驰将鼻腔清理干净。在开拍时,导演王晶为了安全,让李嘉欣的小趾塞进周星驰鼻孔的中,经多方努力,最后成功完成了这个镜头。
影片风格与特色
荒诞性
该片具有荒诞和后现代的特点,对于人性深处的痛苦和挣扎没有太多表现,而是一直搞笑、颠覆。片中韦小宝笑骂自如,贪财好色,胆小怯懦,阿谀奉承又妩媚,不仅迎娶了不少美女,还练就了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功。影片中荒诞搞笑的场景随处可见,凸显了王晶喜剧电影独特的审美。
融合式改编
该片一边保留了原著对于江湖与武侠的讽刺、解构,一边又将周星驰喜剧中毫无顾忌的笑与骂的“荒诞”搞笑风格融入进去。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充满了讽刺和笑话,带有夸张的力量。虽然夸张可笑,但也以轻松搞笑的方式传达了深刻的讽刺主题,在戏谑中达到了惩恶扬善的效果。这种严肃题材的戏谑表达,保留了
金庸原著小说对武侠文化的解构和嘲讽,以及对人心堕落和侠义缺失的哀叹。同时,影片也不忘融入创作者自己的“风格化”设计,比如
海大富疯后装傻的桥段。
中心意象
电影延续了原著小说中的《
四十二章经》的中心意象,但由于影片长度的原因,原著的八本书被缩减为四本书。四部《四十二章经》将韦小宝与皇帝、太后(即神龙教)、
鳌拜等多方关系连接起来,故事最终引向东郊皇陵之战。该中心意象贯穿了整个故事,组成了影片脉络,让每一份情感和怨恨都有迹可循。
叛离英雄模式
《鹿鼎记》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正是因为它违背了高尚的英雄原则,违背了传统的人性规范,宣扬了对平凡生活的渴望。韦小宝在追求生活的充分享受中,实现了对
金庸作品中以往任何英雄模式和人格魅力的完全反叛,是一个真正的“流氓英雄”形象。事实上,韦小宝根本不是英雄,甚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人。由此可见,武侠小说的“英雄”内核在影视剧中被彻底颠覆。因此,《鹿鼎记》可以说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市民文化神话。
制片与发行
参考资料:
电影配乐
参考资料:
票房收入
参考资料: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这部影片以一种疯狂而有趣的后现代方式颠覆了旧武侠电影,甚至是新武侠电影。男主角不再是一个侠义的战士,而是一个怯懦、幸灾乐祸、机智幽默的街头男孩。人物对话幽默,使某些人物与不符合其身份的话语相联系,产生荒诞的效果,使人发笑,完全消解了传统武侠电影中严肃、好斗、阳刚的风格。相比武侠片,也许叫喜剧会更为合适。(《东方艺术》乔洁琼 评)
1992年版的《鹿鼎记》在情节选择上,主要选择了充满
戏剧性冲突的情节。一方面用夸张的情节来表达电影的主题,比如强调反
武侠精神;另一方面,通过精彩的故事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使原来的故事仍然可以在改编影视中延续下来。(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舒萍 评)
负面评价
电影和原著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小说是有意识的反知的,然而,电影《鹿鼎记》却对小说中的那种玩世不恭的自嘲采用了轻描淡写的方式。影片把韦小宝的妓女母亲变成了妓女姐姐,甚至安排韦小宝扮演讲故事的先生,显然是为了迎合且放大
周星驰的说话技巧,但这样一来,文不识丁、误用成语的韦小宝就变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讲故事的先生。这些都指出了在
后现代主义流行和文化生产商业化的大格局下,
金庸电影改编在新时代的新变化。(浙江大学黄晓燕 评)
大众评分
系列作品
《鹿鼎记》上映后,王晶打算在年底拍续集,所以就先拍了《城市猎人》。但《鹿鼎记》在中国台湾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台湾电影商于是要求立刻拍续集。当时,台湾是香港电影的最大市场之一,王晶不敢得罪电影商,只好在《鹿鼎记2》和《城市猎人》的两个剧组之间来回穿梭。这时成龙刚刚在拍戏时扭伤了脚,《城市猎人》的拍摄也停止了,于是王晶迅速完成了《鹿鼎记2》的拍摄,1992年9月上映,
香港特别行政区票房3658万港元。而《城市猎人》直到1993年才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