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亚
中国核武器专家、两弹一星元勋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出生于湖北宜昌,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核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共九大至十四大代表,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卷首语1、3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 :39后进密歇根大学核物理专业深造,从事核物理、核能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及核试验;组织领导秦山核电站筹建、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制定与实施及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1950年,朱光亚获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5月获得洲际导弹试验成功:300-304。1982年10月12日,获得潜地导弹发射成功。:300-304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8年9月,在罗布泊试验场成功实现中子弹爆炸。:3091991年5月到1996年5月,朱光亚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4年6月至1998年5月,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1996年5月,被推举为中国科协名誉主席。199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同年9月9日,把4万余元稿费捐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同年9月18日,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2011年2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334
生平
早年及教育经历
1924年12月25日,朱光亚出生在一户邮政局职员的家中,排行老三。1927年因父亲朱懋功工作调动全家随迁到汉口。1929年夏天,不满五岁的朱光亚进入汉口第一小学附属幼稚园学习,半年后直升该校初小一年级。1935年跳级考入基督教教会开办的汉口圣保罗初级中学。1938年,日寇沿长江向武汉推进战线,为避战乱,不荒废学业,朱光亚跟哥哥朱光庭、朱光鼐去重庆求学。在重庆市合川县(今合川区:11)朱光亚进入合川崇敬中学高中部学习。1939年因学籍问题朱光亚转学到江北县(今渝北区:14)新建的重庆市清华中学校就读。半年后再次转学到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中学。1941年6月,十七岁的朱光亚高中毕业,因患上疟疾无法参加高考,在新学期开学之际,由于部分高校生源不足高考补招,朱光亚同时报考国立中央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22)、交通大学物理专业,被两所大学同时录取,朱光亚选择了国立中央大学。:1-23在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读了一年后朱光亚考入西南联大。
1945年7月,二十一岁的朱光亚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留校聘任为物理学系见习助教。1946年2月见习期结束,朱光亚被物理系吴大猷教授选中,作为吴教授的助手去美国学习原子弹研制技术。9月底,朱光亚到达旧金山却被告知不得进入与原子弹有关的研究机构。吴大猷选择到密歇根大学当客座教授,朱光亚作为吴大猷的助手进密歇根大学的核物理专业深造。1949年6月,朱光亚获得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24-55
在校期间朱光亚被推荐为密歇根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科协)中西部地区科协分会会长,:56中国学生基督教联合会(英文简称CSCA)中西部地区分会主席,:59组织了很多学生活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朱光亚牵头起草《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动员中国留学生回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66-71
工作经历
回国效力
1950年4月,回到中国的朱光亚与家人见过面,到北京大学就职。同年8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9210月与同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回来的许慧君在北京登记结婚。:73-851951年初,朱光亚奉命赴湖南省参观土地改革。夏,朱光亚被选入参加土改工作团到大别山地区参加土改。:91
1952年4月-1953年1月作为高级英语翻译赴朝鲜参加“板门店谈判”停战谈判。:96-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从朝鲜战场回国的朱光亚,被调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任物理系代系主任、教授,参与组建物理系,主讲力学、热学、原子物理学等。
献身核事业
1955年,出于发展核能工业的战略决策需要,5月,朱光亚奉命调回北京大学担负培养新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1956年4月,朱光亚加入中国共产党。:1609月,朱光亚调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从事中子物理和反应堆物理研究,发表《研究性重水反应堆物理参数的测定》等论文,领导设计、建成轻水零功率装置并开展堆物理试验。:160
1957年,朱光亚被秘密调入核工业部原子能所,任命为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从事中子物理和反应堆方面的研究。
1959年7月1日,朱光亚调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和第四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担起中国核武器研制共管的技术领导重任,指导几种不同点火中子源的研制与选择,并协同冷试验委员会研究确定点火中子综合可靠性的检验方法等关键课题的攻关。期间,朱光亚编写了《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两份纲领性文件,提出核爆炸试验分“两步走”的计划。:185-198
1963年3月,朱光亚参与组织确定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1964年3月朱光亚任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在朱光亚的参与组织领导下,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之后,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从第一次核爆炸到小型化核弹头,美国用了十三年(1945-1958),前苏联用了六年(149-1955),中国的这一成功,在国际上是一个重大创举。之后,朱光亚又投入到氢弹、地下核火点燃、人造卫星的研制中,分别在1967年6月17日,1969年9月23日,1970年4月24日获得成功。:213-274他被誉为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1970年6月12日,朱光亚被任命为国防科委副主任,主管核武器、核材料、核动力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工作。:2691971年到1979年,他多次参与组织进行低弹道飞行试验、遥测弹发射试验、洲际导弹地弹道、高弹道飞行试验。分别在1980年5月和1982年10月12日,获得洲际导弹试验成功,潜地导弹发射成功。:300-304在这期间,朱光亚还同时启动了中子弹的研制工作,于1988年9月,在罗布泊试验场成功实现中子弹爆炸。:309
1991年5月到1996年5月,朱光亚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310在他的倡导下,中国科协在1992年创立了青年学术年会,1995年设立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313-3151994年6月3日,朱光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同日,被任命为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3161996年10月,朱光亚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100万港元。:318当时,中国工程院正在筹建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朱光亚立即将这笔奖金赠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基金会。
1999年1月4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光亚为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323同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3242005年,81岁的朱光亚正式退休。:3322012年,被评为“”。2019年,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逝世
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朱光亚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334
任职情况
主要成就
朱光亚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核试验、中子弹的研究工作;:309组织领导历次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参加历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参与国家"863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的前期论证;从事核物理核能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中国工程院的创建;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如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制定与实施及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在朱光亚的参与组织领导下,原子弹、氢弹、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人造卫星、洲际导弹试验相继获得成功,与洲际导弹配套的核弹头研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果。1982年10月12日,成功发射潜地导弹。:300-3041988年9月,在罗布泊试验场成功实现中子弹爆炸,:309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朱光亚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编委会主任。:卷首语41951年5月,他撰写出版了新中国最早介绍核弹的科普读物《核能原子武器》。
人才培养
朱光亚担任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教授,从事物理基础教学。1955年,被选调回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作为骨干担负教学工作,培养从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物理系三年级选调来的99名学生。一年之后,这批学生从原子物理专业毕业,相继分配到核技术研究单位,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新生力量。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由此被誉为中国培养核物理人才的摇篮。:156-160
朱光亚非常重视基础人才的选拔培养。在朱光亚的倡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立了青年学术年会,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设立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313-315
影响与评价
2004年12月,国际小行星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编号10388号小行星命名为“朱光亚星”,并向朱光亚颁发“朱光亚星”命名证书,赠送“朱光亚星”图片。:卷首语3、330
一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词对朱光亚的评价)
细致安排争好省,全盘计划善沟通,周旋内外现玲珑。(“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评价)
深思熟虑,把握航道。(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程开甲评价)
1972年以后,我每次回到祖国都能见到光亚,但他对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从来只字不提,他总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做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评价):283
杰出的科技帅才。(朱光亚的上级刘杰、李觉评价):283
朱光亚同志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他厚德载物、行为世范,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光明磊落、谦虚谨慎,“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他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评价)
1959年7月,年仅35岁的朱光亚先生调入我院的前身——二机部第九研究所任副所长,从此他的一生就与国家核弹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赵宪庚评)
朱光亚院士代表了一个时代。他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核武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他的离去是一个巨大损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评)
公益
1996年获得100万港元的奖金,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
1997年将积攒的4万余元人民币稿费捐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朱光亚院士和台湾实业家尹衍樑等捐资设立“光华工程科技奖”,奖励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师、科学家。
格言
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是这一件事——搞中国核武器。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共和国建设者——朱光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5-01-14
朱光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22-12-23
朱光亚同志生平.光明日报.2022-12-23
朱光亚.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展览馆.2022-12-23
中国工程院.工程院要闻.2022-12-2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举行缅怀朱光亚同志追思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5-01-14
目录
概述
生平
早年及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回国效力
献身核事业
逝世
任职情况
主要成就
人才培养
影响与评价
公益
格言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