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迫降》(英文名:Crash Landing)是由张建亚执导,郝建担任编剧,改编自1998年9月10日
中国东方航空MU586号班机事故,
邵兵、徐帆、
尤勇智等主演的中国动作
剧情。影片讲述了蓝天航空MU569号客机升空后被发现起落架有故障而无法正常升降,在地面指挥以及国内各方力量的援助下,机长沉着冷静地紧急迫降,乘客们在空乘的帮助下成功脱离危险的故事。
影片于1999年12月21日中国内地上映,当日晚在南京举行了首映。并斩获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中国内地票房成绩为500.3万人民币。(注明票房统计截止日期2022年12月05日)
影片剧情
1998年9月10日,飞往首都北京的蓝天569航班载着137名乘客从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然而,当飞机顺利起飞后不久,机长李嘉棠(邵兵 饰)发现本该熄灭的前起落架指示灯仍然呈亮起状态,重复操作之后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前起落架仍未能放下。这意味着飞机将无法正常降落。意识到事态严重,机长让机组人员执行检查单的同时,向虹桥机场说明情况请求返航。与此同时,塔台对机场的其他航班进行了调整,空出跑道,同时通报了消防、武警、医护等多个部门准备待命,实施救援。地面人员在飞机抵达机场上空时发现起落架确实没有放下,于是组成专家团队,研究起落架解决的故障方案。同时,蓝天航空飞行部地面总指挥刘远(尤勇智饰)与569航班进行沟通对故障进行逐一排查,但在各种尝试之后,起落架还是没有放下,飞机只能在空中盘旋。紧急迫降是最后的手段,因为如果迫降失败,飞机上137位乘客都将丧命。可目前飞机的燃油只能飞两个小时,他们必须要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总指挥刘远的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机长也完美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但起落架指示灯仍然没有任何改变,而这一套动作下来,也让乘客们感到不安,开始议论纷纷,各种猜测。空姐们虽然也很慌张,但她们仍保持镇定,面带微笑,并耐心地安抚乘客。刘远让机长尝试甩飞,但仍然没有任何效果。没有参考案例的指挥部已焦头烂额。刘远又想到一个更加危险的方法,用后起落架冲撞式触地产生震动,看看能不能将前起落架震下来,并且飞机要在在起落架接触地面的瞬间就要复飞。机长深知这个动作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必将会是机毁人亡。于是他立刻叫来乘务长(徐帆 饰),让她把所有乘客集中在机舱尾部使飞机重心向后移。乘客虽然都很慌张,但也都在积极配合。接着空姐们教大家防撞击姿势,地面人员也都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听着广播。短暂的颠簸之后,机长成功复飞,但红色指示灯依然没有熄灭,他们只能继续在空中盘旋。可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刘远再次想到办法,派人前往飞机底舱把起落架敲下去。虽然这样做的危险系数极高,但就目前而言,这已经是唯一的办法。机务自告奋勇,在飞机降低高度之后,绑好安全带,顶着巨大的气压来到底舱。他小心翼翼地上到起落架顶端,用榔头使劲敲打,但都没有任何反应。他仔细观察才发现,故障的原因竟然是前起落架的销子断了。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将起落架放下。目前唯一的选择只有迫降。
指挥部开始研究迫降方案,由于这是国内民航史上的首次迫降,并没有经验,就算在国际上也没有可参考的成功案例。在经过模拟分析以后,刘远最后决定在跑道上迫降。为了减少飞机触地之后摩擦起火,消防部门迅速出动,在跑道上喷洒防火泡沫。接到指令以后,乘务长通知乘客飞机要进行迫降,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她向乘客们介绍机组人员的资历。接着乘务员让大家摘下身上的金属物品、鞋子和丝袜,以免迫降时被划伤烧伤。一切准备就绪,喷洒防火泡沫的消防人员全部撤出跑道。机长眼神坚定,孤注一掷双手紧握操控器,调整飞机使其以最合适的角度触地。
由于时间的关系,消防人员没来得及在跑道中间撒上防火泡沫,机头和地面摩擦之后瞬间火花四射,所有人的心也都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在一段惊心动魄的滑行之后,幸好前方的跑道上有防火泡沫,化解了起火爆炸的危险,飞机稳稳地停了下来。消防、武警、医护等多个部门一拥而上,空姐们也在第一时间打开紧急逃生舱门,惊慌失措的乘客们在空姐的指挥下有序撤离,在确定所有人都逃出去后,乘务长飞快地跑进驾驶舱,找到机长并确定了他的平安。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电影《紧急迫降》改编自真实事件。1998年9月10日,东方航空MU586号班机因起落架机械故障无法正常着陆,最后成功迫降。导演
张建亚表示自己当时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能表现一种临危不惧、勇敢机智的英雄主义以及人们团结互助的品质。张建亚在1998年9月20日便赶往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体验生活,认识并熟悉当时飞机上的机长乘务员和一些旅客。张建亚一直希望能够在影片中运用电脑特技,他便下决心运用大量特技来处理这部空中惊险片,详细了解紧急迫降中麦道客机的各种具体技术问题和机械细节。
编剧郝建在事件发生时就在上海,且对类型电影的规律有一些研究,所以导演张建亚就找到了郝建来担任编剧。郝建也迅速赶往上海虹桥机场,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帮助下见到了该航班的机组人员和乘务长,同时对旅客进行了采访。由于故障飞机并没有大规模对外开放,郝建采取了一些手段悄悄地上了飞机近距离的观察驾驶舱、起落架舱门等等地方,拍摄了十几张照片。
特效
《紧急迫降》是国产电影在数字制作上第一次较为完整和全面的尝试,是我国电影届电脑特技制作影片的一个里程碑。影片运用了三维制作、数码代换、跟踪叠加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紧急迫降》中共有9分18秒(涵盖37个镜头)的数字电影特技制作,其中至少有八成以上是实景拍摄和虚拟相结合或者完全虚拟的内容。影片展现了主人公假想迫降失败飞机起火撞毁候机大厅的画面。这个画面不借助高科技手段是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拍摄的,因此,为了更逼真的展现场景,除了电脑特技以外,摄制组还制作了四架比例尺寸不同的飞机模型。
为了制造了飞机迫降撞毁候机大厅、掀起大片泥土的视觉冲击效果,特效组还建造了1:1的候机大厅模型和将近600公斤重的飞机机翼模型。摄制组用高速摄像机先拍摄飞机撞入候机大厅模型的场景,然后用绿幕拍旅客逃跑的画面。最后通过数字手段将奔跑的旅客从绿幕上分离(抠像)出来合成到飞机撞入候机大厅的画面,完成最终效果。
拍摄花絮
1999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花250万美金引进了一套电脑特技制作设备,这在当时处于低迷状态的世界电影行业里着实为一次冒险之举。同时还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成立了电脑制作公司。电脑公司尚在筹备阶段就在导演
张建亚的委托之下接下了《紧急迫降》的电脑特技制作任务。《紧急迫降》的制作,从某些角度来看也促使上海电影制片厂下定决心引进这套设备。
影片中的两个配角
魏宗万和
林栋甫是张建亚导演的旧部,他们在张建亚导演拍摄的
三毛从军记、《王先生之欲火焚身》中均有精彩的表演。他们的喜剧才能也在《紧急迫降》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减缓了惊险片的紧张感和沉重感,为影片增色不少。
主题与亮点
主题与人物
《紧急迫降》改编自真实事件,东方航空MU586号是国内第一例民航飞机迫降成功的案例。《紧急迫降》凝聚着强烈的时代政治主题,并形成主旋律,叙事中心也不在灾难本身,而是为烘托政治来组织大量的事件。国家意志和社会主流意识。《紧急迫降》试图完成灾难类型片与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题的统一。通过对灾难发生时机组人员、乘务员以及地面指挥员和领导的刻画,宣扬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歌颂了中国团结互助、四方协力,共渡难关的
人道主义精神。
迫降与救援事件决定本部影片需要有一个庞大的演员群体。导演没有一般化地拍摄群戏,而是在人物出现时就给以独特的定位,例如忙着找乘务员安排“后事”的老魏,惶恐自己会在飞机上丧命的大老板、一直在阅读的稳重的老学者、不断嘀咕的老白夫妇、疲倦不堪的外国情侣以及抱着啼哭婴儿的年轻母亲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的小角色使飞机上的场景更加真实,贴近生活,增加了观众的代入感。同时,在这些小角色的烘托之下,主角李嘉棠和丘叶华的职业道德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的主角机长和乘务主任形象也十分真实,他们的形象并没有受到道德美化,所做的一切都是尽职尽责的表现。无论是机长抗住压力,视死如归紧急迫降,还是乘务主任尽心尽力安抚乘客,指导救生动作直到飞机落地跑遍机舱确认所有乘客都已安全离开,他们身上都闪着平凡英雄的光芒。由于影片的场景大多在搭建的客舱中拍摄,演员们得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拍摄。
邵兵饰演的机长甚至没有太多动作戏,主要靠眼神和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但是这些实力演员将角色演得都颇为到位。
叙事手法
电影共有两条叙事线,一条线描述了灾难发生前后飞机上发生的事,另一条线讲述了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在得知飞机无法正常降落时做出的一系列救援措施。双线并行,构成电影剧作的基本框架。飞机能否安全落地成为贯穿电影情节始终的最大悬念。
此外,导演
张建亚还在影片中应用“语言闪回”和“声音蒙太奇”组接镜头来进行人物角色的心理转换。例如紧急迫降前,机长由于思念自己的女儿,仿佛听见了女儿正在喊“爸爸、妈妈”,并叠加女儿奔跑的画面。同时,导演又巧妙地将女儿奔跑的画面转换到乘务长的脸上,乘务长还情不自禁地应了一声。这一组接镜头的叙事方式展现出两位主人公当下相同的情绪,“声音蒙太奇”也使观众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义,升华了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主旋律影片,《紧急迫降》通过与其他电影类型结合,从以往僵化的叙事模式逐渐转向商业化叙事。《紧急迫降》做了很多商业化的努力,借鉴了商业电影的叙述方式、视听结构,甚至场面造型、细节设计方面的经验,同时还采用电脑合成、三维动画等高科技手段来提高电影的观赏性。
视听效果
影片《紧急迫降》有33段原创背景音乐,基本上每分钟画面里有33秒的背景音乐存在,大大超过一般常规影片的作曲创作量,与同类型的美国“类型片”相似。此外,当时中国很少有作曲家真正下功夫研究“类型片”的作曲手法及技巧,还有的作曲家为了凸显自己的个性,一味的使用技巧而没有做到音乐与画面相辅相成。但是《紧急迫降》中有大部分背景情绪音乐的主题与故事内容丝丝相扣,还起到了推进情绪发展的作用。
本片运用了“杂耍蒙太奇”的拍摄手法。杂耍蒙太奇指的是夸张、强化、变形的镜头设计和镜头组接。本片的摄影师曾拍摄过许多广告片,注重如何造成强烈夸张的视觉效果,运用了大量的低角度、逼近机位、广角镜头和快速运动镜头。例如在影片中,飞机发生故障,刘远接到电话时正在开车。摄制组运用了许多角度的车载移动镜头和灯光频闪效果,使观众看到车外快速移动的灯光,车窗上反射跳动的光斑以及汽车在隧道中疾驰的主观镜头,造成了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加强了事件的紧急程度。这些运动镜头的使用为观众提供了富于吸引力的观赏效果,也给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启示。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注:票房截止日期2022年12月05日。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作为中国第一部运用高科技制作特效的空难片,《紧急迫降》给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元素,特效制作的宏大灾难场面使影院的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影评人马宁在《
当代电影》中给出极高的评价:“《紧急迫降》在当时的电影市场所达到的高科技水准是前无古人的。”影评人董绍华则在《电影艺术》中指出:“特效的加持使观众感受到了逼真空难的惊险与恐惧。”鲍林岳在《影视技术》评价:“电脑建模制作的大型客机形象逼真,与实物模型穿插运用,衔接流畅,紧密结合了影片内容的需要,完全融合在影片情节之中,做到了与传统特技和常规拍摄的完美结合。”
负面评价
尽管《紧急迫降》的特效制作受到大众好评,但是也有人指出其模仿好莱坞大片的痕迹略重,并且没有从中看到真正的灾难,也没有看到英雄的出现。
清华大学传播系教授
尹鸿在《
文艺研究》中评论:“《紧急迫降》是一部体现了在好莱坞与主旋律之间尴尬徘徊的当前中国商业娱乐电影处境的典型文本。这部按照灾难片模式开始的影片在灾难还没开始时就迅速地被一个救难的故事所替代。”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在《当代电影》评论:“导演过于追求人物的正面形象,注意渲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及领导关心的主旋律,而对于灾难的文化意义却挖掘得很少。从机长与乘客、机长与领导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去塑造机长的形象可能会更为深刻。”
网站评分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2年1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