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嘴鹬
反嘴鹬科反嘴鹬属的一种鸟类
反嘴鹬(黑枕黄鹂普通亚种反嘴鹬属 avosetta),又名反嘴,是反嘴鹬科反嘴鹬属的一种鸟类。体长400~450毫米,体重275~395克,寿命约25年。反嘴鹬体羽为黑和白两色,雌雄同色。额、头顶、枕至后颈上部呈黑色;面颊、颏至前颈、后颈下部、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呈白色。个别上背缀有灰色,肩和两侧呈黑色。飞行时脚呈暗色远伸出于尾后,具鲜明对比。
反嘴鹬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栖息于平坦开阔的地区,通常出现在浅盐湖、潟湖、水库、湖泊浅滩、沼泽草地、水田、鱼塘、海滨以及植被稀少的河口。
2000年,反嘴鹬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0年,反嘴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形态特征
雄性反嘴鹬体重275~320克,体长429~444毫米,嘴峰82~90毫米,翅221~234毫米,尾75~85毫米,跗81~88毫米。
雌性反嘴鹬体重312~395克,体长408~430毫米,嘴峰80~87毫米,翅215~232毫米,尾76~85毫米,跗跖79~84毫米。
成鸟体羽为黑和白两色,雌雄同色。额、头顶、枕至后颈上部呈黑色;面颊、颏至前颈、后颈下部、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呈白色。个别上背缀有灰色,肩和翕两侧呈黑色。飞行时可观察到头顶黑色,背肩部和翅尖具黑带,体羽白色,脚呈暗色远伸出于尾后,具鲜明对比。
虹膜褐色,雌性有时略带白色。嘴黑色,细长,明显向上翘起。脖子细长。尾羽白,先端略灰。初级飞羽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白色。三级飞羽黑色,外侧三级飞羽白色,并常常缀有褐色。内肩、翅上中覆羽和外侧小覆羽黑色,最长的肩羽黑色,并缀有灰色。腿和脚蓝灰色,少数个体呈粉红色或橙色。在中趾与内趾间有较发达的凹蹼。
幼鸟与成鸟相似,其黑色区域转为暗褐色或灰褐色。上体的白色部分沾染灰褐色或淡黄色,肩及翅覆羽羽缘褐色,且有斑纹。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反嘴鹬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繁殖于欧洲、中东中亚一些地区,以及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西西伯利亚等一些国家。在非洲、里海南部、印度和缅甸等地区越冬。
在中国,繁殖季节反嘴鹬分布在青海省辽宁省吉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越冬时在福建省江苏省、台湾、广东省等地可见,迁徙时遍及全国。
栖息环境
反嘴鹬栖息于平坦开阔的地区,通常出现在浅盐湖潟湖、水库、湖泊浅滩、沼泽草地、水田、鱼塘、海滨以及植被稀少的河口。栖息于不同的海拔,在阿富汗,海拔高达3000米的地方也有反嘴鹬存在。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反嘴鹬常单独或成对觅食,通常在黎明和黄昏外出觅食,有时也在夜晚借着月光觅食。它们经常出没于沿海沼泽地,有时也在池塘、被淹没的草地和河口边缘觅食。它们通常用其弯曲且非常敏感的喙插入水底游泥或沙滩左右扫动,搜索寻找食物,直到喙急剧卷曲对食物进行捕捉。也常在地表或水表面啄食,或边游泳边觅食。
反嘴鹬的食物主要是4~15厘米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包括水生昆虫(如小甲虫和蠓)、甲壳亚门(如Corophium spp.)、寡毛类、多毛纲动物、软体动物门,还有一些小型鱼类(如比目鱼)和植物(如种子和小根)等。
节律行为
北方的反嘴鹬种群在8月~10月期间会向南迁徙,并在3月~5月返回繁殖地。它们通常成群迁徙和群居,有时可达数千只。但在非洲大部分地区和西欧部分地区的一些反嘴鹬不进行迁徙活动,为留鸟
在中国,它们通常在西北和东北地区繁殖,后飞往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越冬。
运动行为
反嘴鹬常在水边浅水处活动,行走缓慢且较稳,常在河岸沙滩上留下半月形长嘴𫚭印迹。除此之外,也善飞善泳蟳。它们在飞行时,不停地快速振翼并做长距离滑翔,爪远超出尾巴,颈部略微伸展。
鸣叫行为
反嘴鹬会发出尖锐且响亮的“wil~will"的哨声。
生长繁殖
反嘴鹬营单巢或与其它涉禽(如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和白额燕鸥Sterna albifrons)混杂营巢。营巢环境多样,通常巢位于泥泽、沙洲、碱地草丛和地面浅的凹坑处。除此之外,沿海地区一些人工建造的筑巢地点(如卵石滩和覆盖着稀疏植被的岛屿),也会引一些雌雄反嘴鹬前来。巢中会垫有小叶片和枝条,也有不加以铺垫的,但在潮湿的粘土上,巢用草梗搭成,高可达50毫米、直径200毫米、深60毫米。巢间距几米不等,有时可达10米左右。
反嘴鹬通常会在浅水中进行复杂的求偶展示。首先雄性反嘴鹬首先整理自己的羽毛,雌鸟身体前倾,伸长脖子,使头部触碰水面,然后雄鸟在雌鸟面前到处涉水,并逐渐接近,触碰它的尾巴,最后雄鸟在雌性背部上方伸出翅膀并进行交配。
反嘴鹬繁殖期5月中旬~6月中旬。通常窝卵数为4枚,卵呈灰黄绿色,具均匀的黑和暗褐色斑点,大小不一,有的卵斑呈条状纹,似大理石花纹。平均卵重29克,卵外径34毫米×48毫米。
雌雄反嘴鹬共同孵卵,孵化期23~25天。孵化时若有靠近,亲鸟会飞起,在上空大声尖叫,并迫近入侵者,其护巢性较强。孵化后不久,幼鸟便会变得活跃,并逐渐能够自己进食。雌雄成年反嘴鹬通常会通过叫声和各种姿势引导其幼鸟取水和进食。幼鸟在32~42天后开始飞行。寿命约25年。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2015年,全球的反嘴鹬种群总数量约28万~47万只,欧洲约有11.7万~14.9万只。由于各个地区的反嘴鹬数量有增有减,导致反嘴鹬总数量的变化趋势不确定。
威胁因素
在欧洲,反嘴鹬的栖息环境易受到多氯联苯(PCB)、杀虫剂、硒、铅和汞的污染。
反嘴鹬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越冬地点(如葡萄牙黄海)受到基础设施开发、土地开垦、人为干扰和河流流量减少的威胁。
反嘴鹬易感染禽肉毒症和禽流感病毒,因此面临这些疾病爆发的风险。
保护等级
2000年,反嘴鹬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20年,反嘴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保护措施
反嘴鹬被列入《欧盟鸟类指令》附件一和《伯尔尼公约》附件二中,对其进行保护。
反嘴鹬受到中国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1条第2款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相关文化
中国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描述的是鹬捕食蚌,反而被蚌夹住嘴,鹬和蚌相争互不相让,结果它两都被渔翁捕捉。这里的”鹬“指的就是反嘴鹬。
物种对比
反嘴鹬与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为相似种。反嘴鹬体型中等,嘴细长且呈黑色,向上翘;脚较长,呈青灰色;头顶从前额至后颈黑色,翼尖和翼上及肩部两条带斑黑色,其余体羽白色;飞行时可观察到头顶和翅尖呈黑色,背间部和翅上具黑带,体羽白色。黑翅长脚鹬体形较小,嘴尖细而直,不向上翘;脚特长,红色;头和下体白色,上体黑色,飞行时可观察到仅两翅上下和上背黑色,其余体羽白色。
参考资料
Recurvirostra avosetta..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11-05
反嘴鹬.iucn.2024-11-05
Recurvirostra avosetta..中国动物志数据库..2023-01-03
..2023-0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23-01-0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节律行为
运动行为
鸣叫行为
生长繁殖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威胁因素
保护等级
保护措施
相关文化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