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魂索
1948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电影
《夺魂索》(Rope)是一部于1948年8月28日在美国上映的彩色悬疑片,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詹姆斯·史都华约翰·道尔法利·格兰杰主演。该片取材自1924年一起真实谋杀案,以及根据此案在1929年改编的同名舞台剧。
影片主要讲述了两个同性恋学生,自视为上等人,合谋勒死同学后将其藏尸于一个大箱子里。出于炫耀,他们将藏匿尸体的箱子作为餐桌,公然邀请受害者的亲人朋友共进晚餐。然而,看似完美的谋杀破绽百出,这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怀疑,最终犯罪败露的故事。
《夺魂索》是步入彩色电影时代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最具实验气质的作品之一。该片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第一部拥有“一镜到底”这一概念的电影,连续的长镜头成为影片最出名的特色。
剧情概要
布兰登·费舍约翰·道尔饰)和菲利普(法利·格兰杰饰)同为哈佛大学的好友,且有同性恋倾向,出身上流阶层的他们,用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超人哲学”来标榜自己,认为自己比同学大卫(迪克·霍根饰)更高贵,是超越社会的存在。他们在公寓里用绳子勒死了大卫,并将其藏尸于一个大箱子。自视甚高的布兰登为了炫耀这一起“完美的谋杀”,决定用装有大卫尸体的箱子作为餐桌,邀请大卫的父母、未婚妻、同学和卡戴尔教授(詹姆斯·史都华饰)来公寓赴宴。
宴会上,布兰登搪塞说大卫有事外出,得以打消众人的疑惑。面对卡戴尔教授,布兰登无比崇拜,他夸夸其谈,言语中暗示这项“谋杀的艺术”,企图获得老师的认可。卡戴尔看着自负的布兰登,越发觉得古怪蹊跷。胆小的菲利普·蒙巴顿坐立不安,聪明的卡戴尔盘问起他,菲利普顿时情绪激动。
大卫迟迟没有消息,让大家担心不已,聚会匆匆结束。散场后,心理扭曲的布兰登甚至将勒死大卫的绳子佯装成捆书的带子,一同送给了戴维的父亲。卡戴尔临走时,在玄关处戴错了帽子,当他取下帽子时,发现里面赫然写着大卫的名字。察觉真相的他满脸震惊地踏出房门。
此时,送走众人的布兰登和菲利普陷入狂喜和自豪。然而卡戴尔借故重返公寓,担心暴露的布兰登藏匿好一把手枪,三人在公寓里展开了一场心理博弈。当卡戴尔终于拿出那根杀人的绳子时,崩溃的菲利普·蒙巴顿掏出了手枪,混战中,卡戴尔夺过了手枪。卡戴尔终于打开箱子,看到了受害者,布兰登却还在为自己的犯罪辩白。
认清二人真面目的卡戴尔向窗外连开三枪,刺耳的枪声引来路人的围观。影片在警笛声中落下帷幕。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灵感来源
影片的最初构思来源于1924年一起轰动一时的真实案件——利奥波德与娄伯绑架案(Leopold \u0026 Loeb)。19岁的内森·利奥波德(Nathan Leopold)和18岁的理查德·娄伯(Richard Loeb)是芝加哥上流阶层的大学生,他们绑架并杀害了一名14岁的犹太男孩。
1929年,编剧帕特里克·汉密尔顿(Patrick Hamilton)以此为灵感,撰写了同名舞台剧,并进行公演。后来,亚瑟·劳伦特斯(Arthur Laurents)和休姆·克罗宁(Hume Cronyn)在此基础上改编了剧本,使其更适用于电影。
拍摄过程
由于改编自舞台剧,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希望全程使用一镜到底来达到一种真实感。但是,早期的电影胶片一次最多只能录制约10分钟,最终这部80分钟的电影由10个长镜头剪接而成。此外,每当一卷胶卷用完,希区柯克就将镜头对准某位演员的背影,或者沙发、墙角等静止画面,再换上新的胶卷接着拍摄,这种隐藏的剪辑实现了视觉遮掩,达到了“伪一镜到底”的效果。
《夺魂索》的制作过程是繁杂的、精确的。希区柯克每天只能拍一个片段,且早期胶卷成本高,所以在录制的十多分钟内,片场的每个人都尽量避免出错。在开拍前,演员们进行了精细的编排和演练。拍摄时,一组音响师和灯光师还要使话筒和灯光随演员不断移动。演员们还要小心不要被电缆绊倒。
该片在第一次拍摄时放弃了收声设备,只取画面;在第二次拍摄时采集了声音,最后再由后期人员将声音与画面结合在一起。这意味着演员们要演两遍,为了保证声音对得上口型,两次要演得一模一样。
在彩色电影早期时代,摄影机十分庞大笨重,不便于随意移动。为了迁就摄影机,公寓的墙等布景是安装在滚轮上的,可以任意移开。在拍摄时,道具师必须不断地将道具从大型摄像机面前移开,并确保在下一个镜头前,将其替换到正确的位置。
影片最后,为了达到警笛声由远到近,不断接近的效果,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让一辆救护车从几个街区外全速驶来,一路鸣笛,直奔华纳兄弟制片厂。最后声音通过演播室的麦克风被捕捉到。
片中公寓的整个场景都是在片场的摄影棚内搭建的。窗外的天空和云彩实际上是由玻璃纤维制成的,由于希区柯克对日落的颜色不满意,剧组花了9天时间重新拍摄了最后四五个片段。
幕后花絮
1948年的好莱坞电影业仍然受到《海斯法典》的管制,诸如裸露、同性等元素不能出现在电影中。《夺魂索》上映时,一度因为暗示同性恋元素受到美国的几个城市的排斥,几家美国影院一上映就将其封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片的票房成绩。
镜头语言
连续长镜头
《夺魂索》全片80分钟,却仅有10个镜头组接而成。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调动各个方位完成视角的转移。比如,《夺魂索》以客厅为主要空间来进行叙事,但是随着人物的走动,镜头始终跟在人物后面,观众得以了解厨房、餐厅、门口及走廊等次要空间。
此外,长镜头通过凝视的视角,使整个谋杀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主角的遭遇始终牵引着观众。例如,宴会结束后,女仆收拾餐桌。这个镜头始终不动,观众可以看到女仆在客厅和厨房来回走动,下一秒女仆走到箱子前,马上就要打开,并发现尸体。但却被主角制止了,危机得到暂时的解除。
室内调度
除开头外,影片的所有情节都发生在一间狭小的公寓内,舞台剧的改编使电影充满了大量室内对话,为了营造悬疑感,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发挥了其出色的空间调度能力。他通过使用不同景别反映人物心理。比如在卡戴尔盘问菲利普·蒙巴顿的场景中,最开始使用中景镜头,距离人物较远;但当对话的气氛开始紧张时,镜头推进成了近景,刻画出菲利普·佩里沃当时的紧张与不安。
使用插入画外音技巧,为一个镜头添加更多信息。由于长镜头不可能概括公寓内所有人物的活动,所以希区柯克用插入画外音的形式,极大地扩展了镜头拍不到的世界。例如,在影片结尾,卡戴尔朝窗外开了几枪,随后出现了人群和警笛的声音,虽然镜头没有移动,但观众却可以产生合理联想。
色彩运用
从《夺魂索》开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成为了自己作品的制片人,本片也是希区柯克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显示了他对色彩的独特运用。例如影片结尾三人在公寓对峙时,窗外的霓虹灯在红色和绿色中反复切换,色彩成为反映人物内心的手段。在其更加成熟的作品《迷魂记》中,红、绿色进而发展为影片不可剥离的重要元素。
荣誉奖项
公映情况
1948年8月28日,《夺魂索》在美国上映,但国内票房不详。
此外,该片还曾在加拿大荷兰瑞典丹麦奥地利等国家上映,海外票房收入10590美元。
影响与评价
《夺魂索》收获了专业人士和媒体的好评。《芝加哥论坛报》评论该片“在各个方面都很聪明,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悬疑作品。”《洛杉矶时报》评价该片是“一部很好的心理惊悚片,在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高超处理下,巧妙的技术起到了增强悬念的作用。”
但其在票房表现上并不理想,导致该片在普通观众中的也反响平平。视像(Variety)杂志评价,“《夺魂索》本可以选取一个 更有娱乐性的话题来表现,但最终的效果在外行人看来是无聊的。”《纽约时报》评价该片是一次“相当单薄的悬念实验”。
参考资料
Rope(1948).IMDb.2023-01-06
夺魂索(1948)更多资料.时光网.2023-01-06
Rope(1948)Trivia.IMDb.2023-01-07
《夺魂索》(1948).Mtime时光网.2023-01-07
夺魂索(1948).1905电影网.2023-01-07
夺魂索(1948)幕后花絮.1905电影网.2023-01-07
..2023-01-07
..2023-01-07
Reopening the Case Files of Leopold and Loeb.The Paris Review(巴黎评论).2023-01-07
..2023-01-07
..2023-01-07
Rope(1948).烂番茄(Rotten Tomatoes).2023-01-07
Rope(1948)User Score.Metacritic.2023-01-07
夺魂索 Rope(1948).豆瓣.2023-01-07
目录
概述
剧情概要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灵感来源
拍摄过程
幕后花絮
镜头语言
连续长镜头
室内调度
色彩运用
荣誉奖项
公映情况
影响与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