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洱(1934年10月1日~),出生于
上海市,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曾任
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
陈佳洱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毕业于
吉林大学物理系,次年调至北京大学负责筹建原子能人才教育基地,一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1963年至1965年,陈佳洱在英国
牛津大学和卢瑟福高能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1978年,陈佳洱返回北京,参与制定低能
核物理加速器研究的规划。1982年至1984年,陈佳洱在美国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核物理实验室和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做访问科学家。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
北京大学校长,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自2018年4月任
西湖大学董事会董事、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陈佳洱长期致力于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与教学,是低能加速器物理与工程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在回旋加速器、静电加速器、
射频直线加速器、超导加速器技术等低能粒子加速器及应用领域开展自主创新,取得突出成果,发表论文150余篇。自1999年先后获美国加州门罗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英国拉夫博鲁大学等院校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并当选为
英国物理学会特许会员(Chartered Physicist)、纽约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早年与教育经历
1934年10月1日,陈佳洱出生在上海一个
书香家庭,父亲
陈伯吹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传授陈佳洱文学知识的同时,经常带他观看关于
玛丽·居里、爱迪生的电影,从小培养科学兴趣。在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下,陈佳洱15岁就考入
大连大学电机系学习,大二时,学校成立应用物理系,物理实验成绩优异的陈佳洱转入该系学习。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陈佳洱随系并入
吉林大学(现吉林大学),这一年,18岁的陈佳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学期间,陈佳洱遇到诸多名师,如筹建应用物理系的
王大珩,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
朱光亚,以及力荐他留校的系主任
余瑞璜等,1954年陈佳洱毕业后留校任教。
科研与工作经历
1955年1月,中央作出建立和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重大决策,在
北京大学成立“物理研究室”,培养原子能专业人才。陈佳洱跟随
朱光亚先后调动至北京大学,负责筹建原子能人才教育基地及招生,经过半年的辛苦工作,建立起中国第一个
核物理实验室,为第一批原子核物理专业的学生开出实验课。陈佳洱曾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授、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
1957年,陈佳洱转向离子加速器方面的研究,他带领年轻师生一起,在学习借鉴
苏联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建起了性能更优的中国第一台30兆电子伏电子感应加速器,被评选为
社会主义青年建设积极分子,获颁奖章。
1963年底,陈佳洱被公派赴英国
牛津大学原子核实验室进修,为了研究当时国际最前沿的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他申请到卢瑟福高能研究所学习,在这期间,他掌握了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心区中粒子束的运动规律,并在研究和实验
中将其束流量提高三倍以上,被同事称赞为“
谐波加速之王”。
1966年2月,陈佳洱回到中国,向国家科委申请组建
北京大学重离子实验室获得批准,但此后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科研与教学均被停止,他受到了批斗和迫害,被迫到北京大学印刷厂劳动;1969年被下放到
汉中市分校参加社会实践,接受体力劳动“再教育”。
1972年,中国基础科研逐步恢复,陈佳洱重新开启加速器研究事业,着手研制螺旋波导加速器。他从理论学习开始,逐步解决了从结构到稳定运行的一系列问题,成功建成第一台可用的螺旋波导加速器样机;之后带领教研室的同事们自主开展设计,亲自加工安装,经过四年多的努力,高质量地建造了一台8.2米高、30吨重的4.5MV静电加速器。
1978年,陈佳洱调回
北京大学,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研室主任,参与制定低能
核物理加速器研究规划。1982年至1984年,赴美国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
1984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和外事工作;1991年至1999年担任第二届、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重点抓好学科建设,精心筹备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工作,推动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7年至1999年,陈佳洱任亚太物理学会协会(AAPPS)主席;之后获
加利福尼亚州门罗学院、早稻田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英国拉夫博鲁大学等院校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并当选为
英国物理学会特许会员(Chartered Physicist)、纽约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4年9月任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院长,自2018年4月开始,在
西湖大学担任董事会董事、顾问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北京市科协名誉主席、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主席以及萨拉姆国际研理论物理究中心科学理事会理事等职。2024年7月30日,陈佳洱官宣出席
北京卫视《
大先生》节目。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研究成果
陈佳洱长期致力于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与教学,是低能加速器物理与工程方面的学科带头人,作为物理学家,陈佳洱在回旋加速器、静电加速器、
射频直线加速器、超导加速器技术等低能粒子加速器及应用领域开展自主创新,取得突出成果,发表论文150余篇。
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央区的物理研究。1964年,陈佳洱在
英国进修期间,对回旋加速器中束流在中央区大幅度衰减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束流衰减机制,并通过实验证明越隙
共振的存在,提出了检验共振的实验判据,发展了控制共振增长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将束流的传输效率提高三倍以上。
4.5MV静电加速器的设计与制造。从1972年开始,陈佳洱系统优化了高压电极形状、高压柱结构以及各项设备的光学参量,增加脉冲化的新功能,建成了4.5MV静电加速器,填补了中国单色中子在5—7MeV能区的空白。
2×6MV串列静电加速器的改建与应用。1985年,陈佳洱将
牛津大学转让的加速器进行改造、重装,其合轴精度、真空性能和束流强度均优于原设备,并成功建成了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计。
束流脉冲化技术研究。1973年至1984年间,陈佳洱将束流光学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到束流的群聚、切割和输运过程,发展并验证了束流脉冲化的二维
相空间理论,取得重要成果,同时提出新颖的双
谐波切割器原理,试验证明其效率比常规正弦波切割器高47%,这些成果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地得到应用。
直线加速器技术研究。1984年,陈佳洱与同事联合提出并发展了一种由分离环
共振线激发的新结构,优点突出,1992年试验成功离子注入用的结构样机,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结构先进水平。自1987年开始,陈佳洱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射频超导实验室,并研制首台中国制造纯金属超导加速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出版著作
学术论文
截至2016年6月,陈佳洱发表论文150余篇。
人才培养
陈佳洱始终倡导创新思维,重视教书育人,任
北京大学副校长期间,他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亲自策划并投资创办北京理科新技术公司,后发展成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走出了高等院校创办高新产业的成功之路。1996年担任校长后,他主抓特色学科建设,把提高教学与科研的水平、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吸引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以及重点学科数量,一直在中国高校中名列前茅。1998年,他成功主办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典、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着力将北京大学打造成知识创新基地,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实现。1999年,陈佳洱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他发挥基金公正、科学、民主、透明的优势,尊重科学家的敏感和创造精神,促进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提升到新的水平。2014年11月,他培养的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共约40余人,其中有的已经成为教授、研究员,大学学院的院长,有的已成为国家大科学工程的总工程师、国家实验室的主要领导等。
荣誉与获奖
荣誉称号
获奖情况
人物评价
陈佳洱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在开拓发展中国低能加速器及相关应用领域取得突出成果。2008年,
德国科学基金会秘书长Dorothee Dzwonnek女士在出席德意志联邦功勋十字勋章颁发仪式时说:“陈佳洱是国际知名物理学家,尤其是在重离子物理和粒子加速器开发和力学关系领域造诣很高。”
中国中央电视台《
朗读者》节目评价陈佳洱: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陈佳洱见证了中国科技的腾飞之路,而作为科学家,他也亲自为中国开拓发展
射频超导加速器、加速器超灵敏质谱计、射频四极场加速器、高压静电加速器以及束流物理等众多的低能加速器及相关的应用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人物轶事
铅笔捅出个北大校长
陈佳洱在上海位育中学读书时,坐在后面的同学叫
田长霖,比较调皮,上课时经常拿铅笔捅陈佳洱后背,守纪律的陈佳洱却对他佩服不已:顽皮并不影响成绩,数学总考第一名。田长霖于1990年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位华裔校长,1994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佳洱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两位前后桌同学分别主管两所世界名校,田长霖打趣说:“我用铅笔捅出了一个北大校长。”
请吃花生米
陈佳洱在
大连大学读书时,系主任是著名物理学家
王大珩,他不仅学术精湛,而且教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为了培养学生的
实验能力,他亲自带普通物理实验课,对试验环节逐个检查并评分,发现数据错误即退回重做,因此在他的实验课上得到5分(满分)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得到5分,就要请同学们吃花生米。陈佳洱是物理实验课代表,学习努力上进,在一个学期中就请同学吃了三次花生米。
参考资料
历届领导.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2023-01-09
荣誉奖励.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2024-06-18
获奖.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