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③
注:
①怒发冲冠,冠即帽子,意谓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②
赵桓靖康二年(1127 年),金兵攻陷
开封市,虏走徽、钦二帝,史称“
靖康之变”。
③天阙,天子的宫阙,亦指朝廷或京城
释文
我空具有满腔爱国热情,但是现在却报国无门,我感觉到怒气已经透过头发直冲到帽子,站在庭院的护栏边,望着庭院里淅淅沥沥的小雨,黯然忧伤。
抬头仰望远方,对着天空一声长啸,迫切需要实现自己的壮志雄心。
我已人到中年,尚未赢取任何功名,但是这些都无所谓,功名利禄
就如世间的尘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
我渴望的是什么呢?我渴望能够上战场杀敌,需要通过不断的战斗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只需要天际的白云和明月来记住我的战绩。
不需要再等待了,等到少年的头发已经染白时,就只能留下悲愤的心情了。
赏析
这首词是
南宋抗金
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
司马迁写
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用,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
靖康之变,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
贺兰县”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往,叫人起舞。然而
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
创作背景
要正确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首先必须对
赵构、岳飞、
完颜宗弼和
秦桧四个当事
人的关系作出准确的定位。
赵构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为兀术掳走了他的父兄
徽钦二帝。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正
是金兀术把赵构扶上了皇帝的宝座。因此,赵构应该有三怕:一怕兀术杀进皇城推翻他,
二怕
岳飞杀进黄龙府“迎二圣还朝”,三怕兀术送“二圣还朝”。要解决“第一怕”,就必须支
持岳飞;要解决“第二怕”,就必须阻止岳飞;要解决“第三怕”,就必须满足兀术的讹诈。当
“第一怕”解决后,“第三怕”就成了
赵构的主要心病,因为他无法左右
完颜宗弼的行动。
在宋金和谈时,有一则不起眼的史料应该特别注意。绍兴十年,赵构在《金人叛盟兀
术再犯
河南省令诸路进讨诏》中说:“昨者
金朝许归河南诸路,及还梓宫、母、兄。,,这就清
楚地表明宋金在
绍兴九年的和谈条约中金方同意归还
宋徽宗的棺木、赵构的生母与
赵桓赵恒。但次年兀术在金国发动
政变后又叛盟入侵,却被
岳飞击败。
绍兴市十一年十月中旬,赵构派遣左正议大夫、尚书
吏部侍郎魏良臣携信前去再次和谈。这次和谈的方式耐人寻味,因为
宋朝的谈判内容竟然要由魏良臣当面向
完颜宗弼商洽。
邓广铭先生在其力作《岳飞传》的第十八章里对此是这样认为的:“其所以如此,则是唯恐如在书面上一一明确写出,倘若不能满足金方的欲望,则对白纸黑字另行修改,便更觉难堪。所以把这类具体条件均由口述,那就既有伸缩余地,而且不着痕迹。”
十一月初七日兀7f亡写了回信给
赵构,其中也有非常奇怪的语言:“其间有不可尽言者,
一一口授,惟阁下详之。”兀7|亡究竟“口授”给
魏良臣的是些什么内容,只能说给赵构一
人听呢,外人无从得知。但更令人奇怪的是赵构获知后即以“臣构”的名义敬献誓表,“既
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有谕此盟,明神是”[3]3。究竟是何密语使得
赵构竟然能够在军事上胜利之后却甘愿在政治上低声下气俯首称臣呢?
邓广铭先生认为密语的内容应该是要求诛杀
岳飞。
他在同一章里这样写道:“(
完颜宗弼)究竟口授给魏良臣的是些什么话语呢,这从
赵构的这次复信和誓表中并无迹象可寻。但
岳珂在其所撰《
鄂王行实编年》卷末写道:‘查篇尝谓人日:虏自叛
河南省盟,岳飞深入不已,桧私干
金朝,劝上班师。
金人谓桧日: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
河北省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
和可成也。桧于是杀先臣以为信。’据我看来,查篇所追述的这段话,必即是兀术口授给魏
良臣的话语中的一事。”这一解读虽然有理,却不够全面。如果把这次谈判双方的奇怪方
式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双方对谈判的要害内容均使用了口语而非文字。换句话说,双方
谈判的内容一定涉及到了只能言传而不能落笔之事。
从目前的史料看,
赵构似乎只有承诺却不见要求,而
完颜宗弼又似乎要求和承诺均不甚明
了。这不符合谈判的惯例。从理性和逻辑上判断,
魏良臣口述的赵构要求中起码应该包
括三点内容:一是承认赵构政权;二是维持双方和平;三是不送还
赵桓赵恒。因为这样才
能保证赵构在军事上胜利后的最大利益。
兀术让魏良臣转达的密语中也起码应该包括三点内容:一是赵构必须称臣;二是
岳飞必须死;三是满足赵构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
金朝在军事上失败后还能获得最大利益。当然,双方这种交易是万万不能见诸文字留后人耻笑的。
完颜宗弼也确实看准了
赵构的心病,从而解决了赵构的“第三怕”,于是岳飞也就必死无疑。因为除掉岳飞既是应兀术的要求,也等于彻底解决了赵构的“第二怕”。于是
秦桧就成了解决后两怕最恰当的人选。因此,秦桧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兀术与赵构都需要他。他帮助赵构坐稳了皇位,因为他替赵构清除了决不妥协的
岳飞,也满足了兀术的政治讹诈。一句话,他主持解决了当时宋金双方的一个“大难题’。这也许就是冤狱发生后赵构难言岳飞沉默百官禁声秦桧只能说“莫须有”而官心民心却始终难平的真正原因;这也许就是和谈条约中规定必须让秦桧终身为的真正原因;这也许就是在秦桧死后
赵构依然对他恩宠有加呵护备至的真正原因。
赵构解决“第三怕”的代价是惨重的。按照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的和议条款,宋方
对金方称臣和纳贡,金方得到大片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土地。
正如宋人
吕中评论说:“向者战败而求和,今则战胜而求和矣;向者战败而弃地,今则战胜而弃地矣。”又如文士何宋英上书说:“自旷古来,未有受辱如朝廷也!未有忍辱如陛下也!”在“绍兴和约”签订后,
完颜宗弼将
宋徽宗的棺材和
赵构的生母韦氏等送还,却仍将
赵桓赵恒扣押在北方,一来遵守对赵构的承诺,二来可以继续用来要挟赵构。
由于这种交易是见不得人的,自然在官修正史中是不会有片言只语的,即使冠冕堂皇
的文字很多,但事实的结果却是简单而又明确。其实个中玄秘,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
因为完颜兀术视之为法宝特在遗嘱中传授对付赵构的办法:“若制御所不能”,“遣
天水郡公恒安坐
开封市,其礼无有弟与兄争,,[6l。留下赵恒以制
赵构,这招尽管无耻,却也正中赵
构下怀。
历史影响
20世纪,
岳飞词《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已被认为是宋词经典名篇,然而从宋至今的八百多年时间里,《满江红》并非一直都是具有影响力的经典。其在宋金时期还默默无闻;元明时地位开始提升;
清代地位稳中稍降,仍具有广泛影响力;20世纪则升为宋词经典第二名篇,地位和影响力达到顶峰。《满江红》是当代造就的经典,大量的"-3代学者研究论文是其经典地位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词作者身份的特殊性,《满江红》歌曲的传唱,中学教育的普及,契合时代需求及读者心理等是影响该词成为宋词经典的主要因素。
作者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善诗词、书法,好《
吕氏春秋》、《
孙子兵法》。
北宋末年投军,在抗金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南渡后,坚决反对妥协投降,力举抗战,屡建奇功。绍兴十一年,曾大败金兵,收复
郑州市、
洛阳市等地,大军直抵
朱仙镇。面对大好形势,控制朝廷的投降派却连下十二道
金牌召回岳飞,并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害死。时年才 39 岁。他的诗词虽流传极少,但这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将词人慷慨激昂、英勇悲壮的爱国热忱抒发得酣畅淋漓,千古之后仍令人击节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