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日与夜》 是由
许鞍华执导,吕筱华担任编剧,
鲍起静、
梁进龙、
陈丽云、
陈玉莲、
高志森等主演的家庭
剧情。
影片于2008年7月17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讲述了在中国香港天水围,单亲母亲贵姐带着儿子生活,与新搬来的邻居阿婆发生的故事。
该片获得
第9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第15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影片奖,以及第21届
东京国际电影节“
亚洲之风-特别提及”奖等奖项和提名。同时,许鞍华也凭借此片获得
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虽然影片获得许多奖项和赞誉,但在当时只有不足十万
港元的票房。
剧情简介
天水围位于中国香港新界
元朗区,原是一条小围村,20世纪80年代末被港英政府发展成为以住宅为主的新市镇,但它的众多居民多为底层人民。由于天水围发生过多起震惊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惨案,该地被视作“悲情市镇”,可是其中多数居民平日的生活与其他港人并无差异。
在天水围社区的一栋公租屋里,单亲母亲贵姐(
鲍起静 饰)与儿子张家安(
梁进龙 饰)住在这里。贵姐14岁就出来当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帮补家计,先后供两个弟弟念完大学。她也遭遇了不幸,年纪轻轻就守寡,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没有一技之长的她,只能依靠出卖体力,在超市打工来养家糊口。两个弟弟长大后都家庭美满、事业有成,住在匡湖居富人区,他们从未忘记过报答贵姐。但习惯了自食其力的贵姐,却不愿接受,牌桌上帮弟妹打麻将输掉的钱、
中秋节弟弟家送来的月饼券,她都必须自己掏腰包才安心。她从不自怨自艾,一直从容、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贵姐的儿子张家安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正在上中学的他学习不错,从来不打架斗殴、虚荣攀比。外婆生病时,会替因为工作忙而脱不开身的妈妈去医院照顾,舅舅来他家送月饼券时,他也会出于礼貌送舅舅下楼,还会帮邻居阿婆换灯泡。但是,刚刚中学会考完的他没去找暑期工作,而是选择呆在家里睡觉或者看电视来打发时间,偶尔外出找朋友玩或者去参加学校社团的活动。没人知道他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比如他想读哪所大学、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偶像是谁、有没有心爱的女生。在茁壮成长的鲜活时期,在精神生活和物质条件双重匮乏的情况下,他竟活得如此安逸,张家安的讷言和“过分正常”为他蒙上一层让人看不透的神秘色彩。
阿婆
梁欢(
陈丽云 饰)是新搬来的住户,跟贵姐家是邻居。阿婆的丈夫和女儿都已经故去,唯一还在世的亲人是外孙,不过前女婿对她还不错,虽然再婚了也很照顾她。中年丧女的不幸遭遇让她每天都过着郁郁寡欢的孤独生活,而且斤斤计较,还好凭借着曾经卖过果蔬的经验,成为了贵姐的同事。
贵姐和儿子的日常生活最多的就是吃饭和聊家常,但他们似乎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外婆的寿宴开始前,大人们凑桌打麻将,小孩们聊着出国留学的事情,母子两人却呆呆地坐在一旁。张家安和一群朋友在房间里玩游戏、打麻将,但他一直是反应冷淡,对其他人谈论的话题也不感兴趣。贵姐和邻居阿婆都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的人,而自己却很孤独,两人相遇后从起初的点头之交,慢慢地发展成相互扶持,都将对方当成彼此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些无法传递给亲人的爱,都由对方代为接纳,生活也渐渐有了色彩。而这些,都是在天水围的人们普通、真实的生活。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天水围的日与夜》创作经历了些许曲折。1999年,
许鞍华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城市当客座学者,一天,她收到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学生吕筱华寄来的剧本,写的是一个发生在荃湾新村的故事,主要讲述香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点滴,平淡却打动人心。许鞍华很喜欢这个剧本,并答应吕筱华找到投资就拍。但是,由于这个剧本的故事情节比较平但,直到2007年也没有找到投资。
2007年,许鞍华正在筹拍一部关于天水围灭门案的电影,但由于内容太沉重投资人突然撤资,打乱了许鞍华工作计划。此时她突然想到8年前那个剧本,而且荃湾新村和天水围的格局、氛围都很像,她可以把这个故事搬到天水围,同时也可以为那部“天水围灭门案”的电影做一下柔和的铺垫。于是,
许鞍华再次开始给这部电影找投资。
寻找投资
在找投资的问题上,许鞍华依然遇到了困难,直到
王晶听说了这件事,主动找到她,因为王晶很佩服许鞍华导演。经历了多次碰壁的许鞍华降低了期待值,只是说想拍一套7集的电视电影,第一集讲天水围两个女人的故事,名字叫《天水围的日与夜》。王晶在看完剧本后,答应第一集投资100万,影片这才有了拍摄资金。
选角
因为投资只有100万,要想在预算内完成作品,就不能选择名演员,于是
许鞍华决定不找明星。影片被定位为电视电影,她就开始找电视剧演员。
鲍起静与许鞍华在《
千言万语》中曾有过合作,鲍起静知道剧组困难,开价很低,比她平时拍电视剧要低。
为了寻找饰演张家安的演员,剧组在网站、论坛和在各大高校招募了许多演员,最终19岁的
梁进龙凭借优越的外形和气质被许鞍华选中,而那时的他中学刚刚毕业,正在
姨母的股票行做事。
饰演阿婆
梁欢的演员
陈丽云是亚洲电视的资深演员,当时已经进入半退休状态,很多导演高价都请不动她。而
许鞍华一开口,她就答应了。她说是她佛家的师父告诉她,最近有人来找她拍戏,她应该应下来。她什么条件都没谈,后来许鞍华给她一个红包,她也拒绝了。
拍摄制作
电影的拍摄场景全部是实景,没有搭建摄影棚,呈现的全部是天水围社区以及居民真实的生活,包括影片中母子的家也是延续了一部分当地居民的陈设。同时,因为预算资金很少,而且从美学方面的考虑,高清的纪实感会更强,所以许鞍华采用了高清设备进行拍摄。这也是许鞍华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电影,她认为高清适合拍摄特别写实的东西,与胶片相比感觉很现代。电影筹备了一个月,但拍摄只用了15个工作日,其中还包含了用一天的时间来拍关于
中秋节的纪录片,但是后期制作却长达3个多月,其中剪辑就用了60多天。
幕后花絮
由于投资较少,
鲍起静连化妆和梳头的工作人员都没要,而且出于角色考虑,她觉得贵姐这种女人肯定是自己剪头发的,所以她甚至亲自动手剪头发。饰演阿婆
陈丽云也是如此,妆也是自己化。
第一集拍完后,
王晶看了片很满意,并催促
许鞍华接着拍后面6集。但是,如果按照每集100万的投资规模,她没法继续拍下去,因为她对技术不在行,找的是圈里的一流人才,他们知道剧组资金困难,都收费很少或不收,所以相当于是她到处讨人情,但不可能讨七集。于是,她给王晶说了关于”天水围灭门案“的影片计划,王晶也答应她投资1000万直接拍那个电影,所以这个系列电视电影只有这一集。
影片参选
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之初,因为拍摄时是按电视电影的方式拍摄,不符合金像奖参选规则,未被组委会同意参选。后来经过金像奖组委会的详细核实,金像奖的规则已在2007年11月做了更改,而影片在填写参选表格时,也填错了内容,才会出现被拒绝参选的情况,之后影片才正式入选。
音乐原声
影片的片尾以“鼻音天后”
吴莺音的一首《
月夜相思》结束,而之所以选择吴莺音演唱的这个版本,而没有使用
邓丽君或者
凤飞飞等人的翻唱,是因为这首歌正是
许鞍华小时候的记忆,感觉很亲切,通过这蕴含幽思的演唱,也展现出了香港市民自强不息的精神。
主题与亮点
影片主题
《天水围的日与夜》并不是偏向于刻画“悲情城市”天水围的悲剧面,而是通过平实记录主角贵姐的普通生活来改变外界对天水围的
刻板印象,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影片里的生活平淡而琐碎,似乎生活本是这样,没有大悲大喜,只有按部就班跟随时间的脚步。影片站在平民的视角,从细微处挖掘出港人内在的人情美,同时诗意追求又令人有出其不意的感动,也启发着观众对于现实的关照,对人生况味、世俗人情的思考。
人物设置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刚好代表了天水围社区里最为普通的三代人,儿子张家安是年轻人的代表、母亲贵姐是中年人的代表、邻居阿婆是老年人的代表。三代人的故事展现出了天水围居民各个年龄阶段的生活状态,甚至代表了多数
香港特别行政区平民,过着平淡、琐碎,甚至略带无趣的生活。这样的人物设置也暗示着故事的发展,张家安长大后就变成了母亲,然后辛苦打拼半辈子,最后又像邻居阿婆一样回到故居养老,三代人好似一个生命轮回。
叙事语言
影片使用了最简单的叙事语言,剧情没有波澜壮阔、没有跌宕起伏,演员表演也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的只是平常的柴米油盐,简单的家长里短,用较大的篇幅刻画人们生活中的琐事与小情趣,买菜、搬电视、换灯泡、买报纸等生活场景,台词对白上更是惜字如金、平实无华。如此简单的叙事语言,让人感觉亲切、真实,像绢绢细水一样流过,却形成一股饱含温情的暖流缓缓注入观众的心里。
发行与票房
这部作品于2008年7月17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后,仅在百老汇中心的一个电影院放了两周的时间,每天一场,最终只取得不足十万
港元的票房。
奖项荣誉
影片评价
专业评价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最原生态地真正在还原
香港特别行政区普通市民文艺片,片中贵姐、家安、阿婆这三位主角在天水围这个“悲情城市”安定而真实的生活,让观众感受到普通人之间温情脉脉的关怀和细腻的情感世界。可以说90分钟的的光影体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最真实的、美好的幸福时光,而这段时光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充满“温情”的天水围,而非人们印象中的“悲情城市”。——
许乐 《
电影艺术》
《天水围的日与夜》的角色定位是在底层打拼的普通百姓,通过简单的造型、形象以及身体语言来呈现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真实的情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满足。因为知足常乐,所以努力工作能带来满足感;儿子乖巧懂事能带来满足感;而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更是满足。而即便是在天水围这座“悲情城市”,也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和一颗柔软的心。——
1905电影网《天水围的日与夜》是一部淡淡然而又让人感动、振奋人心的社区生活电影,
许鞍华以平实而夹杂着悲悯的手法关注普通人在社区里的日常生活。就如片名所说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影像关注的焦点是这个曾经一度曾为传媒争相报道的“悲情”社区——天水围,尽管有单亲家庭问题、孤寡老人问题、中学生成长问题(如早恋、孤僻等)等,但在整体上是洋溢着一种很淡的人情味,而显得比较的温情。——
新浪娱乐许鞍华一心向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层市民贡献最贴心也最随心的献礼,也表态着知命逸远的生命价值,看似漫不经心却十分平衡的叙事及视觉结构,对平常生活的尊重,反映于她重现百姓平常生活最细细节的雅兴、心思以至幽默感,观察入微却又不张扬地再现,洗尽铅华,却又处处体现潜龙勿用的艺术美,更像将香港人重塑如候鸟冷渡南徙般充满和谐恩泽,气度内赋充盈,洗涤人心。——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大众评分
相关作品
2009年5月14日,
许鞍华执导的电影《
天水围的夜与雾》在中国香港上映,由
任达华、
张静初主演,讲述了天水围灭门惨案的故事。本片就是许鞍华在拍摄《天水围的日与夜》之前正在筹备的那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