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驴(拉丁学名:Equus africanus),是
奇蹄目、马科马属下的一种野生动物,是现代家驴的祖先。
考古学家认为,驴的最早被驯化的地区在
埃及的
尼罗河谷,以后发展到
利比亚和
苏丹等地。在苏丹,驴的最早考古证据可追溯到5000年前,而
叙利亚和
伊朗的考古证据稍晚。 非洲野驴分布于非洲东北部,分布范围包括
吉布提、
厄立特里亚、
埃塞俄比亚和
索马里,主要栖息在丘陵、沙漠、干旱或半干旱的
灌木丛和草原地区。从4000年前开始,希腊人在
地中海东北地区海岸家驴带到
欧洲,后罗马人将家驴分发到帝国各地区。该物种肩高在110~140厘米,平均体长200厘米,平均体重为320
千克,尾部长约42厘米,平均寿命为20年。该物种的
亚种之一——索马里野驴的外形与现代家驴(学名:Equus africanus asinus)很像,叫声也相同,腿上的一些黑色条纹是其与现代家驴的主要区别。非洲野驴腹部、嘴部、眼睛周围、耳朵内部和腿上的毛发呈白色,耳朵大且长,末端呈黑色,其余部位的被毛颜色主要为灰色,背上分布的毛发量相对较多,靠近头部的部位分布着短而直立的鬃毛。
非洲野驴是一种趋于灭绝的物种,截止2001年,全球范围内该物种成年个体的数量只有23~200只,在201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极危(CR)。在202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附录Ⅰ。
形态特征
非洲野驴的体型较大且肌肉发达,其
亚种之一——索马里野驴的外形和现代家驴很像,主要区别在于索马里野驴腿上有一些黑色条纹。肩高在110~140厘米,平均体长200厘米,非洲野驴刚出生时的体重为20~34
千克,成年后平均体重为320千克,相较于
马科下其他物种,该物种腿部较短,整体较小,且雌雄个体之间体型差异不大。该物种腹部、嘴部、耳朵内部、眼睛周围、腿上的毛发均呈白色,有着一双大且长的耳朵,耳朵末端呈黑色,其他身体部位的毛发主要呈灰色,靠近头部的部位分布着短而直立的鬃毛,背部的被毛相对更多,尾巴末端有一簇黑色的毛发。
分布栖息
分布区域
非洲野驴分布区域曾经覆盖了整个
北非的大部分地区,从
摩洛哥的
阿特拉斯山脉到
苏丹和
索马里,但截止2008年,其分布范围大大减少了,只分布在非洲东部的部分地区,包括
吉布提、
厄立特里亚、苏丹、
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其中,努比亚野驴亚种(E. a. africanus)生活在苏丹东北部的
努比亚沙漠,从
尼罗河以东到红海海岸,向南到
阿特巴拉河并进入厄立特里亚北部。索马里野驴亚种(E. a. somaliensis)分布于厄立特里亚的登凯利亚地区,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的达纳基尔沙漠和阿瓦什河谷,吉布提西部,以及埃塞俄比亚东部的欧加登地区。
栖息环境
非洲野驴主要生活在降雨少、气温低的地区,如丘陵、沙漠、干旱或半干旱的
灌木丛和草原地区。在海平面以下100米至海拔2000米均有分布。
该物种家域范围平均为32平方千米,最高可达97平方千米。
生活习性
社群行为
非洲野驴喜欢群居生活,通常以10~15只为一个群体,每个群体有一头雄驴作为领头驴。该物种遵循“一雄多雌”制度,一个非洲野驴群落通常包含一只
雄性和十只
雌性驴。
领域行为
该物种家域范围平均为32平方千米,最高可达97平方千米。雄性非洲野驴的领地意识很强,它们会坚决保护自己的领地,用成堆的粪便标记领土的边界位置,不允许其他雄驴的闯入,所以会经常出现雄驴为争夺领地相互攻击的场景。
防御行为
非洲野驴通常靠迅速的奔跑能力来躲避捕食者,且能够长时间保持高速奔跑,速度可达50千米/小时。驴群的首领警惕性会很高,一旦发现危险,它会带领群落迅速逃跑。
觅食行为
非洲野驴一般在早晨及黄昏,温度较低的时候出去觅食,该物种主要以草、树皮、树枝为食,也会吃荆棘灌木或一些坚硬的植物,它们通常会用蹄子和门牙来捣碎较硬的食物然后食用,它们的
臼齿形状宽大且分布着钝而浅的沟槽,这样有助于咬碎食物并使得食物更快更有效得进入胃部,该物种可以分解消化沙漠植被,并有效地从植物中获取水分。该物种对水源要求不高,可以承受高达其体重30%的水分流失,三天喝一次就足够了。
交流行为
非洲野驴和家驴的交流方式相似,它们会用自己的身体、声音和气味进行交流沟通。它们会用耳朵和尾巴表达情绪,当它们感到愤怒时,会将耳朵向后倒;当表示警觉时,会将耳朵向前挺;而感到好奇时会将一只耳朵向前,一只耳朵向后摆放;将尾巴来回摆动则表示烦恼。该物种听觉很灵敏,发出的“hee-haw”声可以给3千米外的同类传递消息。除此之外,
雌性野驴还会在准备繁殖时会向
雄性释放信息素,通过气味来寻找交配对象。
生长繁殖
生长
非洲野驴幼仔出生的体重在20~35
千克,出生后不久便能独立生活,在雌驴寻找水源以维持泌乳的期间,幼仔通常都是独自生活的。幼仔在出生后几周内就可以开始吃草,哺乳期通常为6个月,平均寿命为20年。
繁殖
雄性非洲野驴会在
种群中寻找配偶,或通过雌驴释放的信息素找到分布在群落之外的雌驴,雄驴经常使用眼神交流或身体接触的方式来吸引配偶,但最有效的方式通常是发出叫声。当雄驴准备好交配时,会发出声音呼唤雌驴。交配过程中,雌驴通常会翘起尾巴,张开后腿,将腹部下压,张开嘴且拉长脖子,并用脚踢打雄驴。
雌性非洲野驴通常在1.5龄左右达到性成熟,
雄性通常要等到2龄左右。大多数雌驴会等到2龄左右开始繁殖,通常在12月龄时首次发情,且发情次数较多,从3月到9月每月都会排卵,排卵周期为20-21天,直到受孕,妊娠期为330~365天,每胎通常生产一只幼驴,少数情况下会有双胞胎,雌驴每隔一年生育一胎。
亚种分化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止2001年,非洲野驴大部分都分布在
厄立特里亚、
埃塞俄比亚这两个国家,且数量最多可达600只(包括幼驴),成年个体的数量只有23~200只,该物种在这两个国家的沙漠
栖息地经常会出现极端干旱气候,总体数量呈现着下降的趋势。其中,埃塞俄比亚地区的阳谷地拉萨国家公园(Yangudi-Rassa N.P.)从1970年代的“每100平方千米有15-30头非洲野驴”到2002年变成了“罕见物种”,米勒-塞尔多野驴保护区(Mille-Serdo)每100平方千米也不到1头。
致危因素
非洲野驴存活数量的主要威胁包括人类以食物和药用为目的而进行的狩猎,例如:该物种身体部位和用其骨头做的汤被用来治疗
结核病、便秘、风湿病、背痛和骨痛;与牲畜之间的竞争导致水源和食物来源更少,尤其是生育期间的雌驴和不到三个月大的幼驴受到的影响最大;存在与家驴的杂交现象。
保护措施
在1970年代,
埃塞俄比亚地区分布着较多的非洲野驴,当地还建立了阳谷地拉萨国家公园(Yangudi-Rassa N.P.)和米勒-塞尔多(Mille-Serdo)野生驴保护区用于保护该物种。在1999年,
厄立特里亚的政府指定布里半岛和达洛尔洼地之间非洲野驴生活的地区为自然保护区,且该保护区优先级较高。除此之外,埃塞俄比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局和厄立特里亚的农业部还通过鼓励当地牧民参与非洲野驴的保护行动来维持该物种的种群数量。
保护级别
2014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极危(CR)
2023年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附录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