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存(1935年5月4日~)
广东省阳江市人,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曾庆存于1956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在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
中国气象学会、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 他在数值天气预报、
地球流体力学、
遥感理论方法、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地球系统模式等科学前沿都有奠基性和开创性的杰出成就,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半隐式差分法”,首次成功实现原始
方程数值天气预报,创立气象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系统理论和定量反演方法,研制中国首个气候系统模式和国际首个数值气候预测系统等。曾庆存于1994年当选为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是
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
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第61届
国际气象组织奖获得者,2020年1月10日,曾庆存获2019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物经历
早年与教育经历
1935年5月4日,曾庆存出生在
广东省阳江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风淳朴,崇尚读书,他往返于学堂与田野之间,一边劳动一边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未毕业即提前升入初中就读,1952年,曾庆存从
阳江市第一中学考入
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
1956年大学毕业后,曾庆存通过国家选拔考试,被派遣到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师从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基别尔。留学期间,他刻苦钻研,数学、气象
动力学、大气物理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数值天气预报的
方程构成和算法,1961年首创 “半隐式差分”方案,毕业获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
工作与科研经历
1961年曾庆存结束留学回到中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地球物理研究所气象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员,专注研究大气和地球
流体力学,以及数值天气预报涉及的基础理论问题,在数值天气预报与地球流体力学的数学物理系统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1966年调入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70年,曾庆存服从国家发展需要,奉调到气象卫星研究部门从事卫星气象和大气
遥感研究工作。
1974年曾庆存发表专著《大气红外遥测原理》,奠定了
卫星气象监测的理论基础,在他的研究理论指导下,1988年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发回了清晰的遥感图像。
1978年曾庆存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曾庆存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是“文化大革命”后
中原地区第一批劳动模范。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至1993年,曾庆存担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先后创立两个大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提升了研究所的科研水平和实力。1985至1993年任
大气科学和
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年至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
环境科学中心主任。
1994年建立世界第一个实际应用的短期气候预报系统。由于他出色的研究工作,1994年被选为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7年,在曾庆存的倡议下,
中原地区开始研制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历经三年建设,于2021年6月投入使用,将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建设、双碳愿景目标等国家重大需求,为国际气候与环境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2014年,曾庆存在第94届
美国气象学会(AMS)年会上当选为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2016年6月在
日内瓦获得
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第61届
国际气象组织奖;2020年1月获颁2019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3年3月,曾庆存参加
北京卫视节目《
大先生》。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曾庆存是国际上全面推进
大气科学和
地球流体力学发展并使之成为现代先进学科的关键人物之一,在大气科学、地球流体力学、
卫星遥感、气候与
环境科学、自然
控制论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国际享有崇高声誉。
数值天气预报和动力气候预测,以及地球系统模式的设计。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具有开创性、系统性贡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半隐式差分法”,首次成功实现原始
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研制中国首个气候系统模式和国际首个数值气候预测系统,其中“标准态扣除法”“平方守恒格式”等均为国际首创,实现了气候系统的完整自洽耦合。
大气
遥感理论和卫星
气象学。曾庆存创立气象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系统理论和定量反演方法,首次实现了稳定、高效获取大气温度和水汽的三维分布,极大提高了对暴雨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测和预警能力。他是中国气象
卫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科技指导者,他的变分反演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遥感应用。
灾害
天气预报和减灾救灾问题研究。他致力于集卫星遥感、数值预测和超级计算为一体的气象灾害防控研究,领导和建立中国首个“
地球系统模式”、倡导并参与研制国家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气
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促进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
大气和地球流体力学基础问题的理论研究。所著《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奠定了大气
动力学和地球
流体力学的数理基础,这顶开创性工作影响到数学界,吸引了J.L.Lions等一批数学家参与研究地球流体力学
偏微分方程问题。他创立的“自然
控制论”把预测和调控统一成系统工程问题,是研究自然环境自控和人工调控的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方法,成为控制论新分支。
主要论著
出版著作
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
曾庆存一直工作在科研第一线,潜心基础理论研究,着力原创,为中国培养了大批
大气科学、
地球流体力学和气象业务的高层次人才,他亲自教授的优秀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大部分已成长为国家大气科学研究和业务领域的骨干和顶尖人才,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多位留学生。他热心科学普及工作,通过给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好学深思,为
中原地区大气科学人才梯队积蓄力量。
截至2016年,曾庆存已经培养出硕士生10多名和博士生50多名,其中
王会军2013年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
荣誉与奖项
荣誉称号
科研奖励
社会任职
影响与评价
曾庆存是国际著名
大气科学家,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
遥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曾庆存荣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际,
人民网刊文赞扬道:“曾庆存的研究,真正实现了‘洞察风云’。凭借数值预报和气象遥感技术的成功应用,如今,
中原地区的
天气预报准确度、
分辨率和精细化水平都已经位于世界先进行列。”
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院士的
赵思雄与曾庆存共事多年,他用“安、专、迷”三个字评价曾庆存,即安贫乐道,安心做事;专心研究,不受干扰;痴迷科学,热爱求知。
参考资料
曾庆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23-02-10
主要学术成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23-02-10
曾庆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23-02-10
About.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023-02-11
曾庆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23-02-11
历任领导.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2023-02-11
新闻动态.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2023-02-10
主要论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24-05-10
荣誉情况.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2023-02-11
曾庆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24-05-10
院士介绍.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2023-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