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兰成
前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主任
信兰成,1957年11月出生于兰州市,曾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兼主任和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
信兰成于1997年筹建篮管中心并担任首任主任,于2003年担任北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体育部部长,于2009年第二次担任篮管中心主任,于2017年卸任。在任期间,信兰成参与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改革、国家队青训体系建设、北京奥运会的筹办等工作。2014年7月25日,信兰成被选为亚篮联中央局主席。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7年11月,信兰成出生于兰州市。1979年,信兰成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系田径专业。大学毕业后,信兰成进入国家体委工作,长期供职于综合司。1986年,信兰成在《体育科学》会刊发表文章《工效学与运动环境》。该文章在1991年入选《体育科学》十年(1981年至1991年)最佳学术报告全辑。20世纪90年代,信兰成晋升为综合司副司长。1993年,信兰成作为综合司副司长参与《奥运争光计划》纲领文件的制定。
任职经历
1997年8月,信兰成受命筹建篮管中心(篮球运动管理中心)。1997年11月24日,信兰成担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兼首任主任。2002年,信兰成担任亚篮联(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2002年釜山亚运会,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在决赛最后1分钟领先7分的情况下被韩国队逆转,自1986年之后首次无缘亚运会冠军。2002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党组经研究认为信兰成领导的篮管中心能力不足以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任务。2003年6月,信兰成卸任篮管中心党委副书记兼主任,担任北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体育部部长。2009年1月19日,信兰成接替退休的李元伟,第二次担任篮管中心主任。2014年7月25日,信兰成第二次担任亚篮联主席。2017年2月,信兰成卸任篮管中心党委副书记兼主任。2017年9月,信兰成担任国家篮球学院顾问。
主要举措
缩减赛程
信兰成第二次出任篮管中心主任之后,对CBA联赛赛制进行了调整,取消了CBA南北分区,所有球队采取双循环赛制。这导致CBA常规赛从此前一个赛季的50轮缩减至34轮,联赛周期从6个月缩减至4个半月。
限制外援
信兰成第二次出任篮管中心主任之后,对CBA联赛的外援政策进行了调整,将此前一个赛季外援4节8人次的出场规则改为4节6人次。此外,上个赛季排名联赛13-18位的6支球队还可以在双外援的基础上引进一名亚洲外援。赛季期间允许各参赛队更换外援,但不能超过3人次。
延迟换血
信兰成第二次出任篮管中心主任之后,中国男篮人员更迭缓慢。2012年奥运会和2013年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平均年龄分别是最近十年的第一高和第二高。2013年亚锦赛,中国男篮12人名单中,有6人打过5年前的北京奥运会。该届亚锦赛之后的中国男篮亚锦赛失利总结通气会上,信兰成承认:中国篮球协会对队伍新老交替的决策不果断、顾虑眼前成绩、思想保守、不敢下决心大胆使用新人,成为中国男篮亚锦赛的一大败因。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进行人员更迭,王治郅易建联孙悦王仕鹏等老将未进入大名单,球队平均年龄只有21.9岁。
加强青训
信兰成两次出任篮管中心主任期间均加强了国家队青训建设。第一次任期,信兰成延续球类司时期搞特体队的模式。第二次任期,信兰成力推国青的四级梯队建设,重建篮管中心青少部,推出《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涉及青少年培训、教练培训、业余篮球推广、与高校篮球接轨等内容。周琦赵继伟郭艾伦等球员在该周期内的青训体系中得到锻炼,逐渐成长为国家队主力球员。
管办分离
2017年2月,姚明当选新一届中国篮球协会主席。2017-2018赛季成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的第一个赛季。但信兰成担任篮管中心主任期间,就已经开始推进管办分离。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信兰成随后开始调研CBA管办分离的方案。2013年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信兰成做了《深化CBA联赛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管办分离的体制机制》的报告,官方首次正式就CBA管办分离发声。
筹备奥运会
信兰成曾参加和考察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都灵冬季奥运会。2003年至2008年,信兰成作为北京奥组委体育部部长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
大赛成绩
信兰成第一次担任篮管中心主任期间(1997年11月至2003年6月),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在1998年亚运会获得冠军,在1999年亚锦赛获得冠军,在2000年奥运会排名第10,在2001年亚锦赛获得冠军,在2002年世锦赛排名第12,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获得亚军,自1986年之后首次无缘亚运会冠军。
信兰成第一次担任篮管中心主任期间(1997年11月至2003年6月),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在1998年亚运会获得亚军,在1998年世锦赛排名第12,在1999年亚锦赛排名第4,无缘2000年奥运会,在2001年亚锦赛获得冠军,在2002年世锦赛排名第6,在2002年亚运会获得冠军。
信兰成第二次担任篮管中心主任期间(2009年1月至2017年2月),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在2009年亚锦赛获得亚军,在2010年世锦赛排名第16,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获得冠军,在2011年亚锦赛获得冠军,在2012年奥运会排名第12,创造了1982年之后的球队最差战绩,在2013年亚锦赛排名第5,创造了球队1975年首次参加亚锦赛之后的最差战绩,在2014年亚运会排名第5,创造了球队1974年首次参加亚运会之后的最差战绩,在2015年亚锦赛获得冠军,在2016年奥运会排名第12。
信兰成第二次担任篮管中心主任期间(2009年1月至2017年2月),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在2009年亚锦赛获得冠军,在2010年世锦赛排名第13,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获得冠军,在2011年亚锦赛获得冠军,在2012年奥运会排名第6,在2013年亚锦赛获得季军,在2014年亚运会获得亚军,在2014年世锦赛排名第6,在2015年亚锦赛获得亚军,在2016年奥运会排名第10。
人物评价
“你说我冲着信(信兰成)去有意思吗,也没意思。但是我一出来说,就有人会说李怎么样,信怎么样,他是我的前任,他干了14年,就他这个情况能干14年,我还能说什么。”——李元伟(前篮管中心主任)
“大信(信兰成)做人正直、做事认真。”——续川(前篮管中心副主任)
“我觉得他也是比较淡泊的人,处事从容。我的私交可能就在这方面,我们算是距离非常舒适,没什么利益关系的同事。他没有想升官发财之类,他很早就在管篮球了,到现在退休了还在做篮球,因此他对仕途并没有什么想法。他和我这辈的人有个想法:我在其位谋其职。你让我管篮球,我就要按照我的想法管篮球,例如中国年轻球员要多一些机会,联赛要在务实的前提下往前推动。”——马国力(前盈方中国CEO)
“信兰成是个非常排斥媒体的人,而且在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改革方面无所作为,因此名声不佳,但这和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堕入低谷没有必然关系。信兰成天生不是一个改革派,反过来说也是个守旧派,但正因为守旧,他起用了宫鲁鸣。”——苏群(知名篮球评论员)
“信兰成是一个比较中庸的人,他做他能做的事情,一个典型的中国官员,是一个行政机构里的官员,他按照他自己的那套为官逻辑去工作。实际上在他的任内比较不幸,他复任的时候正好赶上姚明退役,之后整个国家队的成绩掉的比较快。”——苏群(知名篮球评论员)
“在他(信兰成)的位置,很多官员会犯的错误他不会犯,非常的清正。但是在他的任上,有多少进取?我觉得甚至有回头,信兰成只是完成了作为一个篮管中心官员赋予他的职责。”——杨毅(知名篮球评论员)
个人生活
在业余生活中,信兰成喜爱收集古玩字画、喝茶和书法。
信兰成的妻子是信兰成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同学,也曾是运动员。两人婚后生活节俭,一直到儿子上中学时还只能睡单人床。信兰成的妻子工作认真,早期在中组部工作,后期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工作。
争议事件
信兰成曾被质疑阻碍王治郅姚明前往NBA打球。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某高管表示,当初阻碍王治和姚明的并非信兰成,而是两人各自的母队。信兰成从一开始就表态,只要球队同意且球员承诺按时回国参赛,他就不反对两人加盟NBA。
2002年10月9日,中国篮球协会发布《关于将王治郅开除出国家男篮的决定》。王治郅因此错过了2002年世锦赛、2003年亚锦赛和2004年奥运会。作为时任篮协领导,信兰成被视作阻碍王治郅回归国家队的关键人物。然而,处罚王治郅的意见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层面,信兰成无法控制。信兰成本人也没有阻碍王治郅回国,反而曾多次向王治郅表达希望他回归国家队的愿望。
2016年2月,信兰成被质疑在中国男篮主教练宫鲁鸣的个人待遇问题上出尔反尔。中国篮协表示,宫鲁鸣因国家相关规定无法拿到高薪,会想办法通过岗位津贴、训练费等方式给予他相应的补贴。但中国篮球协会将拟好的相关补偿宫鲁鸣的财务方案上报给体育总局和中直机关相关委员会后,方案没有获批。2016年4月,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集训队准备开始训练,宫鲁鸣仍未能与中国篮协达成一致。信兰成表示中国篮协希望由宫鲁鸣继续带队征战里约奥运会,并前往宫鲁鸣家中与其沟通,曾与宫鲁鸣的妻子争辩。2016年4月12日,中国篮协宣布宫鲁鸣将继续执教中国男篮。宫鲁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回归国家队“是一个行政命令”。关于待遇问题,宫鲁鸣表示:“我只能相信组织会用智慧解决。作为一个组织里的人,组织的决定和安排我要服从。”
参考资料
李夫杰. 一言难尽的信兰成.mp.weixin.qq.2023-02-12
..2023-02-12
..2023-02-12
..2023-02-12
..2023-02-12
..2023-02-12
..2023-02-1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任职经历
主要举措
大赛成绩
人物评价
个人生活
争议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