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英语:The Kite Runner)是一部
美国剧情,由马克·福斯特导演,由戴维·贝尼奥夫、卡勒德·胡赛尼编剧,
赫立德·阿卜杜拉、 阿托莎·利奥妮、肖恩·托布等主演。影片根据卡勒德·胡赛尼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阿富汗移民在美国的作家阿米尔,为了赎罪而回到战乱的故乡,寻找他儿时的好友哈桑的儿子的故事。
该片于2008年1月11日在美国上映,在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第65届
金球奖、第61届
英国电影学院奖上总共获得六项提名。截止到2023年6月3日,该片在全球累计收获票房约7501万美元。
剧情
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
赫立德·阿卜杜拉 饰)与仆人哈桑(长艾哈迈德·汗 饰)情同手足,在并不太平的治安环境下,哈桑总是勇敢地站出来保护着性格温和的阿米尔。而阿米尔从小被父亲(赫玛永·厄沙迪 饰)轻视,但其父亲的好友拉辛汗(
肖恩·托布 饰)却看到了他的潜力,指引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小说家。同时阿米尔也是一位放风筝的高手,经常与哈桑一起进行风筝比赛,这是他们两人的一大乐事。
在一次风筝大会上,哈桑被恶霸阿塞夫(埃尔哈姆·埃萨斯 饰)强暴,阿米尔目睹了一切但没有救他,从此背上心理包袱。为了摆脱心理上的愧疚,阿米尔请求父亲把哈桑一家解雇,被父亲拒绝,随后阿米尔冤枉哈桑盗窃,使哈桑父子不得不离开阿米尔家。随着战争爆发,阿米尔也随父亲移民美国,建立了家业并找到了终身伴侣,阿富汗的宅子则留给父亲的好友拉辛汗看管。但一个拉辛汗打来的电话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原来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在阿米尔和其父亲走后,拉辛汗将哈桑夫妇找回来一起管理宅子,期间哈桑还有了一个儿子索拉博(阿里·丹尼什·巴赫蒂亚里 饰),但是塔利班到来时哈桑夫妇为了守护宅子被杀害,索拉博也进了孤儿院。这个电话让阿米尔意识到他必须回到故土为哈桑赎罪,于是这次阿米尔选择直面内心的愧疚,勇敢地面对一切,回到故土阿富汗解救哈桑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索拉博。
回到阿富汗,一路上随处可见持枪检查的塔利班,城市已经成为废墟,到处弥漫着血液和炮火的味道。孤儿院里收留了大批
残疾儿童,阿米尔表明来意后,却被院长告知,为了从塔利班那里换取一些粮食,索拉博被塔利班的头目带走了。在院长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那个带走索拉博的头目,来到驻地,阿米尔请求带回索拉博,却不想自己贴的假胡子一眼就被识破了。原来面前的塔利班头目竟是曾经的少年恶霸阿瑟夫。这个曾经强暴了哈桑的恶霸,如今更是变本加厉,小小年纪的索拉博被拉来满足他变态的乐趣。
26年前,哈桑被侵犯时,阿米尔没有挺身而出。如今,阿瑟夫侮辱哈桑的儿子,阿米尔再也无法忍受,他突然说出一连串攻击阿瑟夫的话,阿瑟夫恼羞成怒,对他暴打了一顿。面对宿敌,阿米尔完全没有还击之力。就在此时,一旁的索拉博拿出随身携带的弹弓,将一颗钢珠射进了阿瑟夫的眼睛,阿米尔趁乱带着索拉博逃出了基地。
长期遭到侵犯的索拉博整日沉默不语,从不敞开心扉。阿米尔带索拉博回到
美国后,和妻子共同抚养。草地上,阿米尔讲了小时候和哈桑一起放风筝的故事,他给索拉博示范斗风筝的本领,成功割断了一根风筝线。他冲出去追掉落的风筝,回头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都没问题。正如当初哈桑对阿米尔的承诺,索拉博嘴角微微一笑。在他们夫妻的陪伴下,索拉博慢慢走出了童年阴影。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追风筝的人》,该小说是阿富汗裔美籍医师
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作者与片中人物阿米尔一样在儿时离开了阿富汗来到美国,而且几十年来都不曾回去过。该小说一经问世便快速占领世界各地畅销小说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在超过34个国家卖出了800万册,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也因该作品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道主义奖。而这部小说在还未成形、正处于手稿的阶段时,就已经引起了制片人威廉·霍伯格和丽贝卡·耶登汉姆的注意了,他们那时就已经被故事深深打动,产生了将小说搬上大银幕的想法。
影片筹备
在小说《追风筝的人》发表之前,电影制片人威廉·霍伯格和丽贝卡·耶登汉姆就开始想着如何将其中的故事拍成电影。他们将小说拿给电影人沃尔特·帕克斯和劳里·麦克唐纳看,并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几人本是梦工厂的主流制片人,因为这个故事而进入独立制片的领域。他们先是联合拿下小说的改编版权,然后开始着手剧本的创作,在此过程中还邀请到了小说作者
卡勒德·胡赛尼加入合作,并且保证他在所有的创作过程中有决定的权力。在影片发展的中期,威廉·霍伯格和丽贝卡·耶登汉姆同时离开了梦工厂,霍伯格加盟到西德尼·凯米尔创办的电影公司并担任制片人,同时小说的忠实粉丝之一的杰夫·斯克尔也成为了其中一位投资人,曾经获得过
金球奖提名的导演
马克·福斯特负责带领国际化团队执导这部电影。
剧本改编
电影剧本相对于小说进行了一定的内容删减和叙述顺序的调整。在内容删减方面,电影剧本一是删去了关于梦境记忆、家族历史、斗风筝风俗和复杂的内心活动;二是删除了种族、政治、陋俗、友情、亲情、 命运等内容;三是删除或简化人物,如删除了医生护士、律师、海关的工作人员、司机的妻子孩子等人物。在叙述顺序方面,一是压缩类似内容,对主要场景对话进行压 缩,或将类似的场景合并。例如在父亲对拉辛汗讲述阿米尔的懦弱的部分,电影编剧把小说中的35句对白压缩到10句,并将前后的顺序改变;二是增添必要过场,电影为保持影片的内在平衡,增加了一些必要过场,例如在阿米尔从公园回家后接到出版社邮寄的包裹,妻子问要不要陪他,他说不要;三是重新编排叙述顺序,例如把小说中第六章才出现的斗风筝大赛变成影片的开场部分,让电影在阿米尔回忆中漫天飞舞的风筝大赛开始。
演员选角
片中的小演员均来自阿富汗,导演
马克·福斯特2007年夏天专门飞到阿富汗挑选饰演儿时
阿米尔·汗和哈桑的小演员,总共有2000多个孩子参加试镜,但福斯特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直到9月才找到了饰演小阿米尔的泽科瑞拉·伊布拉赫米。为了寻找小哈桑,福斯特到了喀布尔一所文法学校,让孩子们一个个表演电影中的桥段,其中12岁的马赫米扎达童真自然的表演让福斯特眼前一亮,于是确定由他出演。
取景和拍摄
影片原本定在阿富汗拍摄,但是电影开拍没多久,剧组就被塔利班下了驱逐令,导演不得不另寻拍摄场地。因此,由于影片拍摄时阿富汗受战乱影响,因此当时电影的实际取景地是在中国新疆,影片中的场景并非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而是新疆的喀什、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等地。为了拍好放风筝的场景,剧组特意安排了演员向当地一位风筝艺人学习放风筝。但是实际上影片中许多放风筝的场景中,小演员都是拉着气球在跑,风筝则是后期制作的时候合成上去的。为了使影片更加真实可信,导演主张拍摄影片时,让在片中饰演阿富汗人的演员说达里语,并且配上英文字幕。
在拍摄哈桑被性侵的片段时,饰演哈桑的演员马赫米扎达曾经强烈拒绝,因为这在阿富汗是极具争议的问题。原本商定性侵戏以模糊的象征性镜头一带而过,并且会在上映时被剪掉,但是最终这个模糊的镜头还是出现在大银幕上。
幕后故事
影片中饰演哈桑的小演员马赫米扎达拿到了5000
英镑的酬金,当时在阿富汗一名教师的月工资也不过35英镑。但是因为性侵、种族冲突这些在阿富汗最具争议的问题,因此影片中出现的性侵镜头让马赫米扎达的现实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拍完电影回到阿富汗后,马赫米扎达的安全就遭到威胁,甚至被
阿富汗塔利班追杀。电影出品方
派拉蒙影业公司在首映前将马赫米扎达等几个小演员与监护人从
喀布尔转移到了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上映日期也因此推迟了6周。在迪拜生活的两年中,马赫米扎达获得了暂时的安宁,如果他们愿意电影出品方将负责他们的全部开销直到18岁,然而马赫米扎达决定寻找新的生活,他辗转
中亚、
俄罗斯、
白俄罗斯再到
瑞典,跨越了6000多公里,为了偷渡到瑞典还在
波罗的海游了8个多小时,最终在瑞典的一个小城安顿下来。
音乐原声
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发行与票房
上映时间
参考资料:
票房表现
截止到2023年6月3日,《追风筝的人》在全球累计收获票房约7501万美元,其中
美国本土票房约1580万美元,占21.1%,国际票房约5921万美元,占78.9%。
口碑与评价
网站评分
以上评分截止到2023年5月2日。
影片评价
新浪娱乐评:影片内容和影片本身都让我们对人性这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有了更多的关注,而其带给我们的政治思考也同样深刻警醒。在一个战火和硝烟依然弥漫的世界上,无论各种艺术形式如何的歌舞升平也总是无法粉饰出一个美好的世界。
交大之声评:《追风筝的人》以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有人说它不仅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蕴含着阿富汗斯坦这个古老国家丰富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撞击,也展现了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关于人性的拯救问题。
中国新闻日报网评: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追风筝的人》,小说用很细腻的笔调写了两个兄弟之间的情义,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手足情深,电影和书一样用心的演绎了出来,政治,民族,种族,阶级,浮浮沉沉的得与失之间,将家庭和友谊,背叛和救赎刻画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