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英文名:Walking to school)是由
彭家煌、
彭臣执导,彭臣担任编剧,
于荣光担任监制,
丁嘉力、
阿娜木龄、
曹曦文主演的儿童剧情电影。影片改编自云南
福贡县马吉乡的真人真事,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孩子们,每天
溜索过江,去对岸上学,娜香为了给瓦娃送新雨鞋溜索过江时不慎掉入江中的故事。
影片是一部成功的公益片,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该片于2009年10月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斩获了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荣获第27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和第12届
上海国际电影节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影片还获得了第13届
中国电影华表奖2项奖项和2项提名。
影片剧情
在云南怒江边上生活的孩子,想要上学必须每天
溜索到江对岸。阿芬怕儿子瓦娃(
丁嘉力 饰)出事不让他上学,女儿娜香(
阿娜木龄 饰)每天溜索上学。这天,婆婆晕倒,阿芬不知所措。她三年前
溜索差点摔下去,再也没敢溜过索,瓦娃准备溜索被阿芬呵斥住了。正好娜香放学回来,娜香来到诊所,医生表示没空,但看着娜香祈求的眼神,医生还是答应了娜香,来到江边,医生后悔了,虽然成功上岸,但医生摔得不轻。医生说婆婆
中风了,只能慢慢养着。瓦娃让医生给他的狗看病,医生不愿意。娜香把自己在学校学做的风车送给瓦娃玩,姐弟俩不小心摔倒了,弄坏了风车。第二天,瓦娃送娜香上学,村里的书记说铁索会变成一座桥,孩子们就能走路去上学了。但是瓦娃等不及铁索变成桥,他惦记赔姐姐风车,于是偷偷
溜索去学校,在门外看向教室内。瓦娃被下乡的
聂雪峰(
曹曦文 饰)发现,他趁老师不注意赶紧跑了出去。校长带着聂老师来到教室。看着学生们,聂老师意识到这里的条件非常艰苦。
聂老师去家访,却被困在半空,娜香大声教她双手抓住溜索,娜香连忙溜过来帮忙,一边自己爬一边推老师。孩子们穿着拖鞋上课,聂老师发现后询问校长,得知是因为贫穷买不起鞋,第二天下课,聂老师拿着三角尺挨个给学生量脚,她联系了自己在
深圳市的朋友,打算送一批鞋过来。等鞋送来后,她决定去家访,来到娜香家,聂老师一眼认出他的弟弟瓦娃,阿芬得知后非常生气,阿芬说一辈子都不会让瓦娃上这个
溜索。聂老师把鞋袜递给娜香,每个学生都有,瓦娃一把抱进怀里,表示把鞋给自己,自己就再也不
溜索了。娜香把鞋让给了弟弟,第二天娜香准备去上学,同学们都会穿着聂老师送的新鞋,瓦娃思考后决定借她穿一天。为了不弄脏新鞋,还把娜香的脚仔细擦了一遍。
娜香去买盐,怕弄脏鞋子,她光着脚把鞋抱在怀里,小卖部也卖鞋,如果买给弟弟,那怀里这双就能归自己了。但是鞋太贵了,娜香只能放下,刚准备离去。聂老师突然出现,得知娜香没穿新鞋的原因后。聂老师给瓦娃买了一双鞋。娜香非常感激,也替弟弟感到开心,她把鞋塞进
书包,和往常一样
溜索过江回家,结果溜到一半,娜香伸手去抓掉出来的鞋,娜香一个不慎就掉进了江里。瓦娃在等着姐姐回家,然而姐姐再也回不来了,连尸体都没找到,只在江边发现了她的书包和一只鞋。妈妈呆坐了一夜,
胸痹心痛到无法落泪。
之后,瓦娃总是坐在江边,回忆姐姐在的时光,瓦娃再没说过一句话。爸爸收到消息后赶回家里,爸爸告诉瓦娃,他不走了。娜香出事后,妈妈不敢让瓦娃
溜索过江,为了不耽误瓦娃,聂老师每周末来给瓦娃上课。然而瓦娃还是不说话。聂老师知道瓦娃爱画画,问他最近都画了什么,瓦娃带聂老师来到房子下面,聂老师看到了一座桥,瓦娃在画上加上了姐姐。姐弟一起走路上学是他和姐姐的梦想。六个月后,桥终于建成了,孩子们终于不用再用一条绳子
溜索越过湍急的大江,瓦娃走到中间,把风车扔了下去。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飞索求学》的新闻报道。《飞索求学》报道了云南福贡
马吉乡的小学生每天只能在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上
溜索往返。
彭家煌和
彭臣决定拍摄这个题材的电影,彭臣出发前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福贡县马吉乡布腊村。看到妇女带着孩子溜索过江,彭臣感到震惊。他来到布腊村的小学,看到孩子们冬天穿着拖鞋光着脚。他询问孩子们溜索怕不怕,孩子们说不怕,他又询问孩子们能走路的话还想不想溜索,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他知道,
溜索过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走路上学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之后,
彭臣写了该片的剧本,提交给了电影局。中国第一部以公益为主题的儿童电影问世。
导演
彭氏兄弟不想做现在市场上已有的电影,他认为影片除了娱乐还需要有教育功能。
彭臣表示,该片在最初有其他的走向,但是听了电影局副局长的意见后,彭臣最终采取了“阳光下的苦难”的角度,在表现现实的苦难时也不能忘记表达希望。
2008年,导演
彭家煌和
彭臣由于拉不到投资,最后兄弟俩投资了1000万元来拍摄《走路上学》,希望能拍出一部诚意十足的电影。彭家煌表示制作这部公益电影的过程真的很艰难,他们只是想让大众知道在云南怒江孩子们上学的艰难。后来,
福田区政府也参与了投资。
选角过程
为了让影片更具真实感,导演大胆采用
云南省当地的非职业演员进行拍摄,整部影片中只有
曹曦文一位职业演员,其他演员是在云南当地选择的业余演员。
选角过程中,许多女演员考虑到溜索过江的危险性,就拒绝了出演。最后,
彭家煌一眼就认准了曹曦文。曹曦文具有的独特的坚定和知性气质打动了他。
影片中的小演员都是从云南当地的孩子们里选出来的,
阿娜木龄鲜明的轮廓、黝黑的肤色,落落大方的表演在第一时间征服了导演和工作人员,导演当场决定让她扮演娜香。
《走路上学》的导演看上的是
丁嘉力的那双特有的忧郁的眼睛,所以敲定了丁嘉力来饰演瓦娃。
拍摄花絮
影片拍摄过程中,剧组人员在峡谷边上搭建了简易住房,每天需要走危险的悬崖往返,剧组人员对于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怨言,也都壮胆去走悬崖,
溜索过江。
影片中溜索过江都是演员亲自上场的,卡在中间得话只能用手拉过去,
曹曦文有时候拍几条只能过一条,虽然害怕,但是要把戏拍好只能坚持。两位小演员也要求亲自上阵,幸好所有的溜索镜头都顺利通过。
主题与亮点
主题与人物
《走路上学》是以云南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学生为原型,反映了他们溜索上学主题的电影。影片没有过分表达苦难,也没有以猎奇为卖点,主要是刻画当地人们生活的现状以及他们面对生活积极向上的特质,主要表达的是困境中的希望。作为以儿童为题材的电影,影片从瓦娃的视角出发,主要拍摄瓦娃一家人的生活,诠释了小人物的生存和教育,表现了社会发展的宏大命题。
瓦娃是生活生活在
怒江大峡谷的孩子们的代表。影片主要拍摄了瓦娃一家的生活,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们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依然努力生活,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由此突出表现这里的孩子们学习是很幸福的事情,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瓦娃渴望上学,聪慧勇敢,和姐姐娜香的感情非常好,由于和姐姐之间深厚的感情,姐姐出事后,他不再
溜索,封闭了自己,不再说话。来年开春,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下,建成了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座爱心桥,以瓦娃为代表的孩子们终于可以走路去上学了。聂老师是大城市来这里
支教的老师,她代表的是社会外界对于怒江的孩子们有帮助的广大社会人士。从她的角度,我们能感受到悲悯。她善良勇敢,积极想办法帮助这里的孩子们,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娜香出事后,瓦娃不愿意说话也不再溜索之后,她每周末溜索去给瓦娃上课,最终帮助瓦娃打开了心门。最后大桥建成,瓦娃走在桥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叙事
影片将
第三人称叙事改为视听的叙事,是完整的“线性”
叙事结构。导演彭氏兄弟第一次走进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看到当地的孩子飞索过河的时候,是激动的是愤怒的,他们的认知对于孩子需要承担社会忽视的后果是不认可的,他们想让社会人士注意到这里,帮助这里的孩子。他们拍摄电影的手法,更像是一部公益片,尤其是电影中加入支教老师的戏份,强化了这种风格。
电影从瓦娃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他从被妈妈禁止
溜索过江到偷偷溜索过江去学校,姐姐不慎掉入江中到桥建好可以走路上学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给观众更直观的感受,拉近观众与故事的距离,让观众觉得看到的人物就是故事人物,他遭遇的就是真实的人生。影片围绕姐弟俩的情感展开。每个画面都能感受到姐弟之间深厚纯粹的情感。孩子们求学的困境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姐弟俩之间真挚的情感让人动容,用感情说话,温暖了人心。影片中瓦娃母亲不让瓦娃单独过江,所以影片用了很多细节来展示瓦娃渴望上学,这里强调电影的聚焦有很多小的聚焦处,以此来体现主题思想。影片最后桥建好了,孩子们可以走路上学了。影片记录瓦娃牵着姐姐的手在桥上奔跑是一个象征,预示着中国类似瓦娃这样的孩子终于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瓦娃奔向桥的另一端也预示着中国未来教育的发展。
音乐与视听设计
该片风格比较朴素真实,对于音乐的要求比较高,音乐搭配的合适可以将情感的表达更准确,要同时满足民族音乐和体现情绪的需要,出于影片朴素的基调,音乐方面不能够盲目追求华丽,所以最终影片的整体音乐以
民俗音乐为主,显示出平淡且真实农家生活。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的江水声音来
烘托。比如
溜索过江时,江水其实不很湍急,但是此处为了展示过江的危险性,就需要对声音有所处理,所以用比较有气势湍急的江水声音来弥补拍摄的不足。而对于日常生活中,则不需要突出表现,以此来体现日常生活的安静和谐,画面的变化会搭配着江水声音的变化,这满足了各种情节的需要。
娜香买鞋的市场,拍摄时画面里只有娜香和老板女老师三个人,所以加入了人声和叫卖声,让观众能听出是个市场。妈妈告诉老师瓦娃有病,此时的江水非常澎湃表达两人内心的激扬。影片中
溜索过江配以涛涛的江水,过溜金属摩擦声和紧张的音乐,更能体现出溜索的危险。娜香和瓦娃家在江边用了江水声,还加了鸟叫或远远的鸡叫,体现了农家的生活日常,也体现出其原生态的美丽家园。
音乐是电影最后情感的归宿,音乐帮助情感
升华,当画面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音乐适当响起,达到心灵的互通。《走路上学》片尾曲《
一路》是由
成龙演唱,歌词很朴素,像一个熟人在婉婉道来发生在这个小村庄的故事,看完电影之后,伴随着这样的声音缓缓从电影院离开,带给观众的是心灵的升华,电影中间夹杂着笛子的演奏声音,当瓦娃一个人在自家屋顶的时候,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围绕这家,围绕着少年,此时笛子声伴随着
琵琶清脆的伴奏,欢快的节奏下隐藏着少年内心对于不能上学最大的惆怅。此时的音乐配上瓦娃惆怅的脸,胜过千言万语,在欢快中让观众解读少年内心最深处的忧虑。
荣誉奖项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反响与评价
反响
曹曦文拒绝了其他的邀约,选择义务出演该片,她希望能够将爱心传递下去。观众在看过该片后表示,影片如同一股清泉,带给人无与伦比的震撼。观众们被感动落泪,自发给孩子们捐钱。
经过深思熟虑影片采取了先观影再付费的“爱心观影”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引导家长带孩子们来看,观影的部分票款会用于建设云南怒江的“爱心桥”,用实际行动帮助
怒江大峡谷的孩子们,体现
深圳市关爱精神。2010年7月10日晚,在金盾电影院的首场“爱心观影”就有上千人观看了该片,观众沉浸在影片表达的情绪中,孩子们纷纷表示自己珍惜现在的生活。
评价
搜狐认为:该片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经历,构建了一个珍贵的精神家园,在表现手法上注入了浓厚的
人文关怀与理性光辉,赋予了这一离奇故事更多的励志与温情气息,并结合生动的故事、平实的手法,再现了一个有关求学、困难、关爱和梦想的故事,堪称今年最强励志影片。
新浪娱乐认为:影片大胆创新,赋予影片教育功能,影片主人公在面对沉重现实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满怀希望。影片整体的风格平缓克制,注意细节的真实细腻,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姿态来展露导演的感情,镜头简单扼要,但是震撼的效果却丝毫没有打折扣,细微之处也处理得细腻而有味道。光明日报认为:2010夏天,一部“
深圳市制造”的优秀儿童励志影片《走路上学》为全国中小学生及其家长送来一份难得的感动,该片还被很多专家学者评价为“每个中国孩子和家长都该观看的‘感动中国’的好影片”。
网站评分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2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