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
1963年谢铁骊导演的电影
《早春二月》(英语:Early spring)是一部中国剧情,由谢铁骊导演,改编自柔石同名小说,由谢铁骊、柔石联合执导,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高博、韩焱等主演,于1963年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萧涧秋应邀来芙蓉镇教书,在这里他结识了老同学李志豪的遗孀文嫂。出于同情,萧涧秋竭尽所能帮助文嫂一家,他还与朋友之妹陶岚互生好感。不久镇子上开始传萧涧秋和文嫂的闲话,萧涧秋下定决心帮助文嫂娶她为妻,但文嫂却因丧子之痛和屈辱之情投河自尽,最后萧涧秋愤然离开了芙蓉镇。
《早春二月》曾获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中国电影世纪奖十佳优秀影片以及第14届上海影评人奖所评选的“影响中国电影进程和我们生活的22部电影”。 2023年6月10日,《早春二月》的4K修复版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
影片剧情
1926年初春,知识分子肖涧秋(孙道临饰)应朋友陶慕侃(高博饰)之邀前往芙蓉镇一所小学任教,在客船上他遇见了一位丈夫死于广州起义的妇人,同情之感顿生。来到芙蓉镇,陶慕侃将肖涧秋带到家中,庆祝他的到来,肖涧秋在陶家初识了同为小学教员的钱正兴(王培饰)和陶慕侃的妹妹陶岚(谢芳饰)。陶岚表示自己与肖涧秋似乎有过一面之缘,并表达了自己对肖涧秋之阅历学识的倾慕之情。在当晚的饭局上,众人聊到了同住在芙蓉镇上的文嫂(上官云珠饰),肖涧秋了解到文嫂正是他在船上遇见的寡妇,而她的丈夫正是过去与自己交好的同学李志豪,听闻此事,肖涧秋的心情五味杂陈。
次日,肖涧秋去到此村文嫂家中,他目睹了文嫂一家的家徒四壁,并表示自己今后愿意负担两个孩子的责任。回到住处,涧秋遇见了来串门的陶岚,陶岚向涧秋借了有关哲学的书籍,并相约下午向他学习钢琴。下午涧秋为陶岚展示了自己所创作的《徘徊曲》,听着听着陶岚想起了三年前她曾在杭州遇见过在湖边徘徊的涧秋,涧秋表示他开始相信教育是有意义的。
不久后芙蓉镇中学堂附属小学开课了,第一堂课上,涧秋借点名之机认识了班上的同学,其中包括一位总是迟到的学生王福生。和涧秋一样,陶岚也来到小学教书育人。自去过文嫂家中后,涧秋便隔三差五去看望他们一家人,还替文嫂的女儿采莲安排好了上学的事宜。一日涧秋带着采莲来到教师办公室,陶岚对爱慕自己的钱正兴爱搭不理,但是对涧秋和采莲十分关心、热情。钱正兴当晚便向陶岚的母亲提亲,但是陶岚不想嫁给钱正兴,因为她爱慕着涧秋,同时她也因为溅秋表现出的对文嫂和其子女的关心而耿耿于怀。
一日早晨,涧秋遇见了正在帮父亲干活的王福生,他便明白了王福生每日迟到的原因。此时镇上有关涧秋和文嫂的谣言传得沸沸扬扬,为了避险,文嫂没有再让采莲去上学,于是涧秋亲自来到文嫂家中询问,在路上采莲告诉涧秋母亲不让自己上学的原因,涧秋沉默了。后来陶岚告诉涧秋钱正兴辞去了小学教员的工作,还告诉陶慕侃他的辞职与陶岚、涧秋二人有关。但涧秋并没有因为这些流言蜚语而停下脚步,他教书育人,同时与陶岚越发熟络起来,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上描述了他与文嫂和陶岚两人的纠葛,一时间涧秋也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候,采莲带来了她的弟弟病重的消息。
经陶岚和涧秋的帮助,采莲弟弟的病情稳定下来,但涧秋去班上上课时却发现无一名学生到场,常常迟到的王福生反而变成了第一位学生。不久后,陶岚带来了一些学生,并从陶慕侃处得知学生的家长们接到了不明人物的通知,所以学生们才没有及时赶到。此外,采莲的弟弟还是没有熬过病痛,不幸夭折,文嫂欲将采莲托付给涧秋,而自己有了寻死的打算,涧秋想帮助文嫂母女两,便提出让文嫂改嫁给他,陶岚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失望。当晚钱正兴来到涧秋的宿舍请求他将陶岚让给自己,并表示自己愿意出钱让他与文嫂结婚,涧秋听闻此话十分生气。
次日文嫂让采莲照常上学,自己却吊死在家中,涧秋听闻此事已是悲痛万分自责不已,当晚王福生又告诉他自己以后不能再上学了,他当即决定离开芙蓉镇,去女佛山赞助几天,然而他走后,陶岚兄妹从涧秋留下的信中得知他将投身时代的洪流当中去。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小说改编
柔石所著中篇小说《二月》发表于 1929 年,《二月》是柔石转向共产主义之前处于彷徨时期的作品,这种“徘徊”的形象也投射到了小说主人公萧涧秋的身上。受1961 年“新侨会议”的鼓舞,在夏衍陈荒煤等人的指导和帮助下,谢铁骊开始改编并着手拍摄柔石的小说《二月》,谢铁骊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1962年的2月完成剧本的改编,夏衍亲自修改其改编剧本,如萧涧秋在谈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青年人的状况时感叹的那一段台词就是夏衍加上去的。随后导演谢铁骊又完成了分镜头剧本,夏衍对仅有474个分镜头的剧本进行了约160处精心修改,并提出建议:将影片命名为《早春二月》。
影片对原著进行了一些改动:感情基调上,电影淡化了小说中消极低沉的情绪,小说结尾萧涧秋被迫逃离芙蓉镇,而电影改为他经历挫折后决心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情节上,影片创作并增加了学生王福生的情节。但是影片与援助偏离较大的地方在于简单地将萧涧秋和陶岚处理成了一对恋人,电影前半段对陶岚之主动和萧涧秋之矜持的刻画是准确的,但后半段两人的关系刻画是与原著相悖的。
前期筹备
《早春二月》的拍摄用的是过期的阿克发(AGFA)彩色胶片。彼时北京电影制片厂只有几位大导演(如凌子风张水华崔嵬成荫等导演)和大师摄影师才能用彩色胶片和新胶片拍摄影片。与他们相比 , 谢铁骊导演和摄影师李文化属于新人,所以拍摄彩色电影的机会相对较少。当时聂晶拍完《野猪林》后剩了一些阿克发彩色胶片,于是摄影师李文化建议谢铁骊将《早春二月》拍成彩色片。在厂长的支持下,《早春二月》最终成片为彩色电影。
影片拍摄
《早春二月》开始的字幕衬底是在北影的摄影棚里搭建的景,当时建了大半个船舱,外面放置了一个风景片,中间是一个移动的帆船,这是导演谢铁骊的构思。此外影片中波光粼粼的效果都是在摄影棚中运用光色表现出来的,十分真实,除了主人公快出船舱的近景是实景拍摄,其余均为摄影棚拍摄。外景中的江南景色很多是在北京郊区搭建的,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部分外景在苏州市拍摄完成。
此外,影片中有许多纵深运动,由于当时的摄影集还没有变焦距镜头,拍摄时全靠搭建的移动轨道,拍摄时条件有限,所以也没有办法使用同期录音。《早春二月》中还运用了许多色光,摄影师会根据人物的情绪状态选择运用光和色彩,有的场景月光的青色和灯光的暖色相结合,和谐统一才符合人物的情绪。通常情况下,中间色使用得比较多,有时为了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需要每天早晚在很短的时间进行抢拍。为准确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还使用了许多斜向构图,甚至将摄影机放倒了拍摄。
影片风格
影像叙事
创作《早春二月》时,苏联电影大师艾尔姆列尔于1955年创作的影片《没有说完的故事》和水华导演的影片给谢铁骊导演以很大的触动,《没有说完的故事》和水华导演的作品均十分细腻,这使得《早春二月》的镜头语言也呈现出细腻、含蓄、简洁等特色。《早春二月》采用影像叙事方式,将故事的发展与肖涧秋情感的演变结合起来,把能够体现肖涧秋情感的镜头段落加以组合,表现了他思想情感的演变。影片目的并非为了讲述发生在萧涧秋、陶岚等人之间的情感故事,而是致力于揭示肖涧秋在时代变化中的心路历程。这种叙事方式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使影片叙事富有情感张力。
民族特色
《早春二月》的民族特色体现在导演、表演、摄影及美术等各个部门,如片中的电影造型不仅起到渲染、烘托剧情和丰富加强人物性格的作用,而且兼具一种细腻典雅的抒情风格。此外,该片具有浓厚的抒情写意色彩,强调如诗一般的韵味和意境的审美追求,还多次使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手法。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制片与发行
《早春二月》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1964年,该片制作完成,并交由相关部门审查。审查过程中夏衍茅盾等人认为该片拍得不错,但彼时的文化部领导,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周扬却公开表示不赞成《早春二月》,他认为该片宣扬了资产阶级的人性主义,是道德的自我完善。经此评价,谢铁骊进行了补拍和修改,但还没改到三分之一时,又接到通知镜头一个也不许动。
随后《早春二月》被判定为“大毒草”,共有几十篇报刊文章围攻该片,批判时间长达8个月。此外,《早春二月》还在中国57个城市进行公映以供全国人民批判,该片直到1970年代末才被重新评价、清算。
上映信息
参考资料:
反响与评价
大众评分
截至2023年3月10日,《早春二月》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网站收集的158份评分中获平均分7.2分(满分10分)。
中国电影评论网站豆瓣电影上共约1.1万人为该片评分,平均分8.2分(满分10分)。
时光网287名用户为该片打出平均分8.1分(满分10分)。
历史争议
文革前夕与新时期对于《早春二月》的不同评价的焦点在于“如何认识萧涧秋”。《早春二月》1963年拍摄完成后,很快被当作反面教材在全国放映,此外,各级单位组织群众展开大规模的批判和讨论:如196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u003c 早春二月\u003e要把人们引到哪儿去?》作者将该片定性为“大毒草”,以其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美化萧涧秋这样的知识分子消极避世的逃跑主义为由。直到1979年《电影艺术》《电影评介》等刊物相继推出文章“重新评价”《早春二月》,并肯定了该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
评价
学者施文心和钟大丰在所著《北影四十年》一书中评价《早春二月》是中国电影中的精品制作,作者认为该片是一部闪烁着人道主义光辉、充满人情味、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影片,是我国电影艺术画廊中的精品。
电影理论家郑国恩先生评论有关《早春二月》的摄影时表示该片打破常规,摆脱了刻版化的摄影手法,其摄影造型处理,突破了消极工具论的束缚,成为影片叙事、表情、达意的重要语言。摄影不再是客观冷漠地描绘演员表演,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进程,展现活动背景,而是充分利用各种视觉因素的组合来挖掘和延伸影片的内涵。
澎湃新闻网站电影评论评价谢铁骊的电影《早春二月》在二次创作中将小说中性、低沉的氛围改编为积极、高昂的基调,这使电影带有特定时代的色彩,刻画出知识分子的恻隐之心和人格情怀,彷徨的心态自然有过,但最终发现,只有汇入广大人民参与斗争才能济世救民、实现理想。
参考资料
早春二月 (1963).豆瓣电影.2023-03-02
..2023-03-10
..2023-03-10
..2023-04-17
..2023-04-17
..2023-04-17
..2023-04-17
..2023-04-17
..2023-04-17
..2023-06-10
..2023-06-10
..2023-03-10
..2023-03-10
早春二月 ( 1963 ) February.时光网.2023-03-10
目录
概述
影片剧情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小说改编
前期筹备
影片拍摄
影片风格
影像叙事
民族特色
荣誉奖项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反响与评价
大众评分
历史争议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