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尼弗夫人》又称《忠勇之家》(Mrs Miniver)是
米高梅出品的战争片,由
威廉·惠勒执导,
葛丽亚·嘉逊、
沃尔特·皮金等主演。
该片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英国伦敦郊外的一户中产阶级家庭在战争中如何保卫家园的故事。1942年6月4日,该片在美国上映。1943年,影片获得第15届奥斯卡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奖、第15届奥斯卡奖
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等奖项。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在英国伦敦郊外有一户中等人家,姓米尼佛。一家三口人,丈夫叫克里姆,妻子被大家叫作米尼佛夫人,儿子叫魏恩。他们为人正直,安居乐业。有一天,米尼佛夫人去朋友家 欣赏一种名贵的玫瑰花,结果,此花被命名为“米尼佛夫人”,准备送到百花展览会上参加竞争。米尼佛一家十分高兴。在花展过程中,魏恩结识了花会主持人的孙女,两人产生了爱慕之情。正当大家欢度休假日的时候,传来了英、德开战的消息,为了保卫祖国,魏恩加入皇家空军,开赴前线作战。克里姆跟镇上其他男人一起参加运输工作。米尼佛夫人坚持在大后方,某天她发现附近有一个被打伤的
德国飞行员。任凭敌人威胁恐吓,她赤手空拳进行搏斗,乘敌人
昏厥时打电话报告警察局,将敌人捉拿。不久,在百花展览会上,“米尼佛夫人”玫瑰花夺魁,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空袭警报又响了。魏恩的心上人在归途中遇到敌机轰炸,中弹牺牲,米尼佛夫人义愤填,怒目望着黑烟弥漫的天空……
属于“主旋律”作品但真诚有加,今天看来依然有感人之处。在当年一批宣传味浓烈的英雄片中,本片以其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反映战时小市民的生活而脱颖而出。片尾的演说被印成传单,在士兵中散发,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本片取材自
英国女记者的通讯报导集,经四名编剧将内容加工提炼成为结构完整的剧本。导演充分掌握战时生活的气氛和人物之间的浓厚感情,拍出了邻里间平凡中见不平凡的一面。女主角扮演者表现出后方家庭主妇的坚强和韧性,系战时英国人民的精神象征。影片获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多项大奖。1950年的续集《蜡炬成灰泪始干》(The Miniver Story)远逊一筹。
William Wyler花了将近二十分钟描述Mr. Miniver 和Mrs Miniver夫妻二人各自买下一部豪华汽车,一顶昂贵的女帽,然后处心积虑地向对方通报自己的所犯下的“甜蜜“的“罪恶“的经过。而在此二十分钟,出现的人物还有:热爱玫瑰的车站站长,和邮差谈恋爱的女仆,两个可爱的孩子,固执守旧的贝尔太太。。。导演流畅的将这些人与事串了起来,用细节渲染战前的宁静和温暖。可是,导演并非毫无原则的“细致“。整个影片中没有没有战场的短兵相接,只出现过轰炸的声音,机枪声,闪亮的天空,还有被击中坠落后熊熊燃烧的战斗机;甚至
敦刻尔克大撤退也只用了成千上万只船只驰往出发地来表现,而整个过程则以男主人“克林”五天后驾着伤痕累累的小船回家结束;也并未用“
克林“来转述这次由平民协助的堪称“伟大”的撤退。此时,导演惜墨如金,不肯浪费一点点时间和胶片。
故事情节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当观众都在担心新婚燕尔即上战场开战斗机的vincent会不会牺牲,却发现最后他的新婚妻子因为送他至机场返家途中,被流弹击中身亡。片中,因战争而死去的都是平民;死亡也并非发生在战场,而在家里,或者归家途中。这正是影片的定位,目标观众是平民。
片子有浓浓的
英国味道,最为突出的就是“sense of humor” (幽默感),不动声色的幽默感,不论生活艰辛或顺利,仍旧保持的幽默感:战争中照常举行的花展;母亲为儿子精心布置的新房,其实他们的房子刚刚遭过轰炸;掩体中的爱立丝漫游奇境,还有那只小猫。
《忠勇之家》是二战电影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该片以人道和人性关怀为主旨,虽然免不了有政治性的宣传,但是电影艺术家们的卓越表现使得这部描述后方老百姓战时生活的电影胜过了众多正面宣扬英雄主义的电影,成为平民战争片的代表作品之一(《
大众电影》评)。
《忠勇之家》将战争大后方的英雄推到了前台,以真情实感给战争的人们以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人民网评)。
在导演
威廉·惠勒的处理下,这部影片虽然没有重大的情节,但是却充满生活气息和浓厚感。影片自始至终都掌握住了观众的情绪;尤其是片中的花展片段,更体现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该段内容把民族团结和爱国热情自然地融入到了乡亲邻里的活动之中,并且用最大的欢乐场面来对比压轴的空袭悲剧,收到极佳的戏剧效果。该片演员搭配整齐,扮演米尼佛夫人的
葛丽亚·嘉逊表现出大将之风,而扮演米尼佛夫人媳妇的
特雷莎怀特亦表现出年轻妇女的妩媚与勇气(《
大众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