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国黑龙江省境内高校
哈尔滨医科大学(英语: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缩写:HMU),简称哈医大,创办于1926年,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的前身为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1949年4月与中国工农红军卫校的中国医科大学一、二分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医科大学。
截至2024年1月官网显示,哈尔滨医科大学设有校本部及大庆校区,大庆校区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学校有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16364人(其中大庆校区8254人),研究生88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16人,硕士研究生6739人),留学生267人,教职工1831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学校设18个二级院部,8个事业单位、9所附属医院;有33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55.71万册,电子期刊108.77万册,学位论文1369.54万册,音视频32249.58小时
202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位居2022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4位。202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位居2023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5位。202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位居2024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5位。
历史沿革
哈尔滨医科大学由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和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
滨江医学专门学校
1910年,哈尔滨暴发了瘟疫,时任清政府天津医学堂督办(副校长)的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到哈尔滨组织抗击瘟疫,1910年及1920年两次成功扑灭鼠疫大流行,获得“鼠疫斗士”的国际赞誉以及1935年诺贝尔提名。
鉴于当时瘟疫多发,控制瘟疫所必需的防疫、检疫人才缺乏,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在哈尔滨市创立了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担任首任校长,逐步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1927年更名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
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后批准了由贺诚主持的中央军委总军医处向中央军委提出创办军医学校的建议。同年11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红军总军医处处长贺诚兼任学校校长,总军医处医务主任陈志方兼教育长,彭真(彭龙伯)任教员。后录取了25名部队干部和战士,作为军医学校的第一期学员。
1932年2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雩都县城的一座教堂举行了开学典礼。同年3月,红军攻打赣州市,学校停课,军医学校随部队主力参加江西赣州战役,学员配合收治伤员,学校坚持边抢救伤员边教学。战斗结束后,学校于同年6月,重返雩都,恢复教学,同年8月,学校迁到红军总医院所在地兴国县茶岭镇继续办学。茶岭办学条件异常艰苦,教室由几间民房组成,教材讲义由教员及学员自编自印,教学设备简陋、课程安排精简。基础医学课首开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和拉丁文四门课程。临床医学课则以战伤救治和疟疾、痢疾及下腿溃疡等多发病的防治为重点,辅以必要的基础知识讲授。
1933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7年,红军卫生学校进入延安。1940年9月,经毛泽东同志提议,正式名为中国医科大学。
1946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迁至兴山(鹤岗),1948年分立为:龙丼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分校,哈尔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分校,通化中国医科大学第三分校及平谷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哈尔滨医科大学有教职工18312人(其中大庆校区503人),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16364人(其中大庆校区8254人),研究生88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16人,硕士研究生6739人),留学生26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51人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8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龙江学者”36人,享受黑龙江省特殊津贴30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3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41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6个。
哈尔滨医科大学
1949年4月原哈尔滨医科大学与中国医科大学一、二分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医科大学。
1954年学校归属卫生部领导,1958年移交黑龙江省领导。1981年成为博士学位点首批医学院校。1987年首批七年制医学院校、二表晋升为一表招生。1995年成为黑龙江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
1996年试办国家理科基地,1998年-2000年提出学科群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的办学思想;2003年顺利通过七年制教学水平评;2004年国家理科基地评估优;2006年国际医学质量认证、本科评估优秀。2014年,由哈医大与俄联邦伊·米·谢切诺夫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共同发起的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立。
2015年10月24日,哈尔滨医科大学正式被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共建大学。
2017年学校获批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6个学科获批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哈尔滨医科大学实行校、院(校区)两级管理体制。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共有18个二级院部和8个事业单位,附属医院9所,其中直属医院5所;开设了33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授权点6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授权点67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个学科进入A类、8个学科进入B类。
教育教学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共有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2个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4门。
教学成果
“十三五”至2023年,主编教育部、卫健委规划教材及再版规划教材57部。获国家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2项。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2人,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7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9项。立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674项,发表国家级教育教学论文1429篇,其中SCI收录23篇。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校与北美、西欧、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五十一所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关系。另外学校每年聘任约二十名境外著名专家作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截至2024年,学校已招收来自4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涵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等优势学科。2014年,由哈医大与俄联邦伊·米·谢切诺夫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共同发起了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国46所医科大学与俄罗斯46所医科大学加入了联盟。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有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11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1个北方医学转化研究合作中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以生物医学文献为主。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55.71万册,电子期刊108.77万册,学位论文1369.54万册,音视频32249.58小时。有EBSCO(ASP+BSP)、PHMC、LWW、Springer、SpringerProtocol、CochraneLibrary、ScienceOnline、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DDS学位论文、F1000评价数据库,以及维普期刊整合服务平台、维普智立方知识资源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网络版+镜像版、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资源。
学术期刊
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国际免疫学杂志》《国际遗传学杂志》《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等6种专业杂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51年创刊,双月刊,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开设栏目: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卫生研究、技术与方法、快报、短篇及个案报道、综述等。
《国际免疫学杂志》:1978年创刊,双月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主办,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开设栏目:论著、综述、讲座、小专论、实验方法学、国内外免疫学动态、研究简报。
《国际遗传学杂志》:1978年创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和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主办,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开设栏目:论著、综述、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研究快报、讲座和会议介绍等。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创刊于1982年1月,是中华医学会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共同主办。主要报道发生在中国对人类健康危害特别严重的地方性疾病等,介绍国内外上述疾病的研究进展,新理论、新诊断技术等,被国内10多种重要数据库和检索刊物收录,及被美国《化学文摘》等国际著名的数据库收录。
科研成果
“十三五”至202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各类科研项目8984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项。获各种奖励84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8项、二等奖206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24911篇,其中SCI收录9664篇。编写出版著作652部。拥有有效专利1136件,发明专利706件。
学校排名
202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位居2022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4位。
202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位居2023上海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5位。
202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位居2024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5位。
学校文化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象征有校训、校徽、校歌等。
校徽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为双圆套圆形徽标,象征团结的精神和求实的作风。中间是“哈尔滨医科大学”英文缩写HMU组成的图案,上方有“1926”字样;外环上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哈尔滨医科大学”;下方是“蛇杖”,“蛇杖”两侧带翅膀像一本翻开的图书;居中有一条指向左上方的斜线。徽志的色彩以蓝色、绿色构成,蓝色代表医学的严谨性,绿色则象征生命的健康、活力与希望。
徽章为郭沫若题写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长方形章。
校训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校训为“木直中绳,博学载医”。木直中绳的含义为各种可用的木料经木师测量加工成材,寓意学生经培养后成材;博学载医含义为渊博的知识,承载博大精深的医学。
校歌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歌为《托起人类健康的太阳》,杨宝峰作词,王明喜、刘伟共同作曲。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哈尔滨医科大学由校本部、大庆校区两个校区组成,校园占地166万平方米(其中大庆校区1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其中大庆校区34万平方米)。学校法定住所地址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校本部
校本部,因历史悠久一般也被称为哈尔滨医科大学老校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校园有主楼、体育场、体育馆、图书馆、各类学馆共12栋教育功能建筑和9栋公寓楼等建筑及设施。哈尔滨医科大学校本部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和体育教研部等。
大庆校区
大庆校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39号,设有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药学院、康养产业学院、人文社科系、医学信息学系、精神卫生学院、体育教研部、公共外语教研部等。
学校荣誉
2014年7月,学校荣获2013年度全省学习型党组织标兵称号。
2017年4月,学校荣获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
2017年12月,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5月,学校代表队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总决赛预防医学赛道冠军。
杰出校友
张亭栋: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血液病专家
于维汉:曾任哈医大校长、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病学、地方病学家
巴德年: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
王琳芳: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生物学专家
朱晓东: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外科专家
韩雅玲:197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病学专家
参考资料
哈尔滨医科大学章程.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3-20
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2024-06-01
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2024-06-01
学校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2023-05-10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14
学校概况.哈尔滨医科大学.2024-04-17
现任领导.哈尔滨医科大学.2024-04-17
于维汉.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2023-03-06
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哈尔滨医科大学信息公开.2023-04-15
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科软.2024-04-17
2023中国大学排名.科软.2024-04-17
历史沿革-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0
中国医科大学校史图志选载(一).中国医科大学.2023-05-10
杨宝峰.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第二临床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现任领导.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李璞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姜洪池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医科院概况.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哈医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黑龙江新闻网.2023-05-10
张学:创新争先 开拓进取.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0
医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5-25
第一临床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专业介绍.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3-05-25
第三临床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了解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23-05-25
第四临床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专业介绍.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23-05-14
学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3-05-14
卫生管理学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学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2023-05-14
专业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05-14
学院概况.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3-05-14
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学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学医院.2023-05-14
专业介绍.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院系设置.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学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25
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关于我们.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23-05-25
医院介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23-05-25
研院概况.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23-04-29
202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23-04-29
我校学科1个获评A类8个获评B类.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大庆校区获批运动康复本科专业.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学院概况 .哈尔滨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3-05-14
..2023-05-10
..2023-05-10
部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处.2023-05-10
本馆介绍.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2023-04-29
学报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23-04-29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2023-04-29
关于我们.国际免疫学杂志.2023-04-29
国际免疫学杂志.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2023-04-29
国际遗传学杂志.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2023-04-29
关于我们.国际遗传学杂志.2023-04-29
关于我们.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23-05-14
韩靖(194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李鄂(194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季钟朴(195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黄耕夫(195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李亭植(1955).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张一民(196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周 旋(197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王禹明(197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李亚非(197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刘守忠(198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于维汉(198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程锡绎(198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隋永起(198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金 铮(198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李士杰(199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金连弘(2000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姜洪池(200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杨宝峰(200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田文媛(2010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王永清(201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25
历任领导.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历任领导.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哈尔滨医科大学2021年度部门决算.哈尔滨医科大学信息公开.2023-05-10
“你们学校到底什么样啊?”.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5
张亭栋.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巴德年.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王琳芳.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朱晓东.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韩雅玲.哈尔滨医科大学.2023-05-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滨江医学专门学校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
师资力量
哈尔滨医科大学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学科建设
教育教学
教学成果
合作交流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学术期刊
科研成果
学校排名
学校文化
校徽
校训
校歌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校本部
大庆校区
学校荣誉
杰出校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