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镛
化学工程学家
陈家(1922年2月17日—2019年8月26日),男,汉族,出生于四川金堂,中国共产党党员,湿法冶金学家,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家镛1939年到1943年在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进行大学本科学习。1947年到1949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49年到1951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1951年起担任麻省理工大学副研究员。1956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陈家镛是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化工学科开拓者之一。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滴流床反应器的性能和优化模拟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年研究成果新型功能化超顺磁性颗粒的制备及在分离技术中的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出版了《溶剂萃取手册》《湿法冶金手册》等专业工具书。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22年2月17日生于四川金堂。少年在四川省成都市读书。1936年在成都县立中学校读高中,看到当时中国受外强压迫、国土丧失的惨状,激发了以科学和工业救国的强烈愿望。1939年毕业于成都县立中学。1939年到1943年在中央大学化工系进行大学本科学习,毕业后在中央大学化学系担任普通化学及有机化学助教。1944年10月在中央大学沙坪镇校区担任化学系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助教,期间旁听了数学系和物理系的课程,在高济宇教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合成了有机杀虫剂滴滴涕
1947年到1949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斯万教授,并得到斯万的经济资助。1949年到1951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51年起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副研究员。1952年秋约翰斯顿教授邀请他回伊利诺大学化工系开展“用纤维层过滤气溶胶的研究”,担任伊利诺大学副研究员,期间证明了前人估计有一个最难过滤的气溶胶粒子大小的看法,阐明了该粒子的大小并非是一个常数而是与操作参数有关。1954年起担任美国杜邦化学公司研究工程师,参加对苯二甲酸二乙基聚的连续聚合过程的研究,工作中引入了化学反应工程学的一些概念,对该聚合反应速度的控制因素提出了新的看法,并用来解释各种情况下不同的聚合结果并预言聚合速度仍可大大加快。1956年起返回中国,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员。
1975年在天津市完成了铜炉渣湿法处理流程进行浸取、萃取的小型试验。1976年在粉末材料方面开展了复合粉包铝,镍包碳化钨粉末的试制研究,并在四川省斜井钻头上喷涂了化工冶金研究所制取的粉末,钻井试验取得成功。1978年到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担任化工冶金研究所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1988年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9年在中关村完成了铅基金金矿碳酸化转化-浮选工艺五十公斤扩大试验,同时开展了硫化镍阳极溶解电化学研究。
1993年担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滴流床反应器的性能和优化模拟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3年起担任过程工程研究所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9年研究成果多相体系的化学反应工程和反应器的基础研究及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研究成果新型功能化超顺磁性颗粒的制备及在分离技术中的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人物逝世
2019年8月26日5时30分陈家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陈家镛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于2019年9月1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材料研究:陈家镛带领团队研制出了具有自结合、耐磨、高温封严等作用的复合涂层粉末等高新材料,并长期组织小批量生产供给国防部门等使用。
湿法炼铅研究:倡导并长期坚持开展湿法炼铅的研究工作,经所内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开发出了硫化铅矿湿法碳酸化转化制取金属铅的新工艺、并将其用于从废蓄电池回收铅。提出了加氢还原、加压氨浸等新技术。
环境治理:陈家镛对航空航天部某厂高温合金电解泥的金属回收与环境治理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工作,在该厂进行了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清洁生产概念的提出:陈家镛针对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问题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要求对湿法冶金用水要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对废渣要合理应用,该概念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主要论著
主要论文
陈家镛先后发表论文160多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陈家镛主编了《溶剂萃取手册》《湿法冶金手册》等专业工具书,出版了多部著作,以下为部分著作。
人才培养
陈家镛曾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共计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0余名,毕业博士研究生21名。培养的研究生中,部分已晋升为研究员,承担起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代表性学生有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卢立柱。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社会任职
人物关系
影响与后世纪念
纪念陈家镛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于2022年2月26日举办。
《一腔报国志 湿法开金石——陈家镛传》于2022年1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传记基于口述访谈和实物采集,以史实还原了陈家镛的学术成长过程,准确、完整、清晰地勾勒了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学术成就、学术成长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
陈家镛一号星是中以合作的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于2017年2月15日在印度成功发射。
陈家镛院士奖学金,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杨超教授发起并在湖南理工学院于2019年设立。
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报》表示:“陈家镛为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多年来孜孜不倦培养青年人是他对祖国建设事业的另一重要贡献。陈家镛既是青年人的良师,也是研究所职工的益友。”
何梁何利基金表示:“陈家镛为人谦虚、谨慎、作风朴实。”
科学网用“热爱祖国、崇尚科学、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的湿法冶金‘开山’大家”高度评价陈家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表示:“我从1962年开始入行以来,陈先生(陈家镛)围绕湿法冶金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就是我们的标杆。同时,陈先生高尚的品行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陈家镛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一文中表示:“他(陈家镛)心胸开阔,虚怀若谷,无私敬业,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学者,治学严谨,成就斐然;亦是一位优秀的导师,关爱学生,立德树人。一代宗师开湿法冶金先河,后世楷模育满园桃李芬芳。陈先生的崇高品德和奉献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风范永存。”
中国化工学会表示:“陈家镛院士高尚的情操,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的可贵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化工领域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
参考资料
陈家镛.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3-10
简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陈家镛.国家图书馆.2023-03-10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2023-03-10
第二页.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陈家镛院士生平.中国科学院.2023-03-10
2000年以来获省部奖情况.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23-03-10
化学工程专家陈家镛年表 1页.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化学工程专家陈家镛年表7.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陈家镛:我国湿法冶金的奠基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第八页.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化学工程专家陈家镛年表—9.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化学工程专家陈家镛年表—10.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12页.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陈家镛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23-03-10
陈家镛.中国知网.2023-03-10
陈家镛:从不摆架子的学术大家.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陈家镛和刘蓉在美国注册结婚.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第四页.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传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10
我院研究生荣获“陈家镛院士奖学金”.湖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2023-03-1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论著
主要论文
出版著作
人才培养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社会任职
人物关系
影响与后世纪念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