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彭(1920年2月28日—2008年11月25日),男,
汉族,出生于江西萍乡,地理学家,地图学家,遥感应用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陈述彭1938年起在
浙江大学地理系学习,后转到浙江大学史地学系,获浙江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学习期间担任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85年筹建起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担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及主席团名誉成员,并获一级
勋章。先后获台湾
中国文化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8年11月25日在北京逝世。
陈述彭是中国
遥感应用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地球信息科学的倡导者。代表作有《地学的探索》、六卷《
石坚文存》《遥感地学分析》和《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先后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次、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陈述彭1920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西萍乡。1933年到1936年在
江西省萍乡中学学习。1936年到1938年在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读
普通高中并顺利毕业。1938年到1941年在
浙江大学地理系学习。1941年到1947年转到浙江大学史地学系,后获浙江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期间担任浙江大学助教、讲师。
1957年设计编制了《中国地形鸟瞰图集》,从不同视角和高度俯瞰地球,以三维立体彩色晕渲展示中国自然区域的地理景观,手工彩绘25幅,出版后在中国国内引起强烈的轰动。1957年到1965年间担任国家大地图集编委员会学术秘书兼编辑部副主任,承担了总体设计及自然地图集编制任务。1965年自然地图集率先出版,研制了一整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艺流程;成功地出版高度综合性的全国地图8类220幅的大型图集。
1963年率领科学小组在
海南岛开展航空像片系列制图的实验成功。利用1:63000航空全色像片,调制编绘系列专题地图,包括地质、地貌、陆地水文、土壤、土地覆盖、植被、1:10万5种专题地图。
1975年在中国引进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影像,用于编制1:400~1:250万中国影像地图,并彩色印刷1:50万分幅陆地卫星影像图,在全世界推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到1990年期间先后主持了
黄河、
长江洪涝灾害国家预警项目的研究。1985年筹建起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担任主任。1989年到1993年担任中国-巴西资源卫星应用分系统总设计师,陪同孙家栋总设计师前往巴西介绍中国遥感卫星应用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应用系统智能化总体设计方案》。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2年与
陈芳允院士合作,在美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空间科学大会上提出了发展微小卫星星座的倡议。1995年当选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及主席团名誉成员,并获一级
勋章。1997年创办了《
地球信息科学》杂志,并担任《地球信息科学》主编近10年。
陈述彭打破了传统地图的观念,设计编制《中国地形鸟瞰图集》,从不同视角和高度俯瞰地球,以三维立体彩色晕渲展示中国自然区域的地理景观,手工彩绘25幅,出版后在国内引起强烈轰动。组织十多个有关部委的专家,开展《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的研究,提出共建、共享和标准化、规范化的设想。开展了“江河洪涝灾害预警系统”等多项国家攻关项目,在
黄河下游、
洞庭湖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出色地完成了国际合作任务。主张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侧重信息流及其对系统内外循环中物流、能流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卫星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通讯互联网络,以及地面(海面)观测台站等现代对地观测与信息传输工具,探讨全球变化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以适应
地球时空尺度相应“缩小”,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
生态保育的迫切需求。曾提出以“海岸线为基线”的设计思想。
在
北京大学等院校开设“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授课三年,和赵英时合编了
教科书。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多人,同时招收中国农科院、环科院、测绘科学院以及地质院校的委培博士生,还有
越南、
德国的外籍研究生。培养的学生中代表性的有时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周成虎,陈述彭先生的第一个弟子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黄绚。
科普大余表示:“他(陈述彭)学识渊博、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勇于开拓、诲人不倦、不拘一格培养青年人才等高尚情操造就了独特的人格魅力,给后辈学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