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庭燧
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葛庭燧(1913年5月3日—2000年4月29日),男,汉族,出生于山东蓬莱,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葛庭燧1937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1年到194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曾担任芝加哥大学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被选为中法学院的通讯院士。2000年4月29日逝世。
葛庭燧是中国金属物理学开创者,主要从事固体内耗、晶体缺陷和金属力学性质研究。出版著作《内耗与超声衰减》。先后获内耗与超声衰减国际奖、何梁何利基金奖、罗伯特·富兰克林·梅尔奖等荣誉。其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葛庭燧1913年5月3日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潮水镇大葛家村一个农民家庭。
1930年到1937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顺利本科毕业,在1933年因患肺病休学两年。1937年起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翻译。1938年起担任燕京大学助教;同年到1940年在燕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1940年起担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员。1941年到194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攻读博士研究生。1941年7月葛庭燧和何怡贞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工作经历
1943年至1945年应邀到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从事与美国曼哈顿原子弹有关的及其化合物的光谱化学分析,并在辐射实验室进行远程雷达发射和接收两用天线自动开关的研究。1945年到1949年参加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的筹建工作,进行金属弛豫谱(内耗)和金属力学性质的基础研究,并先后担任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讲师级研究员和副教授级研究员。1947年葛庭燧发现了晶粒间界内耗峰,并在后来被国际文献正式命名为“葛峰”。1949年担任清华大学教授,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2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研究成果金属中的内耗与金属力学性质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60年翻译了英国科垂耳(A.H.Cottrell)1954年所著的《晶体中的位错和范性流变》。
1978年金属强度的物理原理项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1979年起担任德斯图加特马普金属研究客座教授。197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同年应法国大学部的聘请,任里昂国家应用科学学院一级客座教授,被选为中法学院的通讯院士。1982年与张进修、王中光等一起以“位错内耗与范性形变机理研究”等34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同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葛庭燧全国职工技术协作优秀积极分子的称号。1986年葛庭燧任主任的内耗与固体缺陷开放研究实验室以“晶粒间界内耗研究的新进展”等13篇论文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9年获内耗与超声衰减国际奖。
1995年获美国TMS学会颁发的梅尔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1999年获罗伯特·富兰克林·梅尔奖。
人物逝世
2000年4月29日葛庭燧逝世。
主要成果
扭摆内耗仪和扭动装置的发明和创制。葛庭燧发明了现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低频扭摆内耗仪。根据在大学里做物理实验时所用的转动线圈电流计原理,发明了可以很方便地用测量内耗的同一根试样来测量在恒应力下的蠕变和恒应变下的应力弛豫。随后在国际文献中都把扭摆称为葛氏扭摆,把扭转线圈装置称为葛氏驰豫计。
晶粒间界内耗峰的发现和晶界无序原子群模型的提出。葛庭燧在1947年发现了多晶铝的晶粒间界内耗峰(作为温度的函数)。指出这个内耗峰只在多晶体中出现而在单晶体中不出现。葛庭燧最先提出晶界滑动是一种扩散过程,测出了有关的激活能,并且提出了晶粒间界的“无序原子群模型”,被称为“葛庭燧晶粒间界模型”。葛庭燧在1947年所发现的晶粒间界内耗峰被国际文献命名为葛峰。葛庭燧带领团队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对晶界葛峰又进行了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澄清了意大利法国科学家在1976年提出的关于晶粒间界葛峰来源的争议,肯定了葛峰是由于晶粒间界的过程所引起的论断。
竹节晶界内耗峰的发现及其非线性表现的研究和开拓。葛庭燧等确切地证明了竹节晶界峰是一个与葛峰不同的新的内耗峰。葛庭燧据此提出物理模型:在晶界进行粘滞滑动时,出现在竹节晶界附近并与之相交位错亚结构被晶界所拖曳,从而又转过来限制了晶界的滑动,这便起了类似于细晶粒试样中的晶界交叉角所起的制约作用,从而引起内耗峰。
点缺陷与位错交互作用所引起的非线性驰豫。葛庭燧与青年在沈阳金属所和合肥固体物理所研究了在1950年首先发现的非线性反常内耗现象,测出了反常内耗峰的激活能,肯定了所观测的反常内耗现象是非线性滞弹性的宏观表现,在广阔的测量温度范围内肯定和发现了七个反常内耗峰,把由于点缺陷与位错(弯结)的交互作用所引起的七个内耗峰的微观机制全部勾画了出来,成为一个自洽的并且相互支持的完整体系。葛庭燧根据关于点缺陷与位错交互作用的实验结果,在1992年和1996年提出了“非线性滞弹性驰豫”学科领域。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葛庭燧一生发表了240多篇论文,被中外科学家引用1000多次。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才培养
葛庭燧已培养出近30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性学生有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谭启。
影响与后世纪念
葛庭燧院士纪念厅
葛庭燧院士纪念厅位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于2015年11月24日揭牌成立。
葛氏扭摆内耗仪
葛氏扭摆内耗仪由葛庭燧发明,物理科学测量仪器。
葛庭燧楼
葛庭燧楼位于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档案资料捐赠
2016年底葛庭燧的女婿梁科将百余件葛庭燧的档案资料捐赠给清华大学
人物评价
清华大学表示:“他(葛庭燧)是金属内耗研究大师。他的内耗研究也转向实用材料方面,如在蠕变过程中的以短期推断长期寿命,内耗也用来研究材料中的疲劳现象。他还是无损检测方面的倡导者、创始人,并作出了切实的贡献。他还提出用声发射研究疲劳裂纹的形成与扩展。”
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主委赵韩表示:“葛庭燧的一生充分诠释了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宗旨,他所恪守的‘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一直勉励着我们,他的一生充分践行了民主党派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华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光明日报》表示:“葛先生的精神和风范弥足珍贵。他始终是一面旗帜,是泰山顶上一青松,是激流水中一磐石。他的品格和成就将在中华民族和国际科学界彪炳史册。”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
葛庭燧.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3-19
内耗与超声衰减 .国家图书馆.2023-03-20
葛庭燧.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03-20
葛庭燧:永远的“葛氏峰”.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2023-03-20
何怡贞: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03-20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2023-03-20
葛庭燧.中国知网.2023-03-20
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03-20
谭启.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2023-03-2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主要成果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才培养
影响与后世纪念
葛庭燧院士纪念厅
葛氏扭摆内耗仪
葛庭燧楼
档案资料捐赠
人物评价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