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博物馆
平顶山市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
平顶山博物馆,是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坐落于平顶山市长安大道与怀仁路交叉口的平安广场西侧,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2006年11月立项,2012年5月15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2018年5月18日,河南博物院与平顶山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河南博物院平顶山分院,成为河南博物院第一家分馆,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分院。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约3500多件(套),年接待观众达70余万人次。
平顶山博物馆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加拿大蒙特利尔室内设计金奖”“全国博物馆研学旅行优秀课程和优秀线路推介双十佳”等多项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平顶山博物馆于2006年11月立项,博物馆位于新城区市政广场西侧,其设计方案力图寻找一种文化载体——竹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鲜明地反映平顶山市的地域文化特质,同时创新地表现地方博物馆的文化个性,以体现其在神、形、性、意诸方面的全方位文化契合。占地面积36827 平方米,建筑面积 30346 平方米,主体工程建设工期 332 天,融历史文化展、科技成果展、城市规划展等功能为一体。
平顶山博物馆于2006年12月28日举行开工典礼,2008年竣工,2012年5月15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2018年5月18日,河南博物院与平顶山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河南博物院平顶山分院,成为河南博物院第一家分馆。2018年9月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0年12月,平顶山博物馆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平顶山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先后举办了“鹰城古韵”平顶山历史与文化陈列,城市规划陈列,非洲雕刻艺术展,“时代印记”民俗文物展,以铜为鉴——中国古代铜镜展、泉海观澜——中国古代货币展、历史的遗产——鹰城传统建筑摄影展,南阳汉化拓片精品展等专题展览,接待观众达260余万人次。
建筑布局
建筑特色
平顶山博物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外形理念源自中国古书竹简的形象,墙体由一片片抽象的竹简构成。建筑东立面采用 “展简”的形态,形成层层错开之感,如徐徐翻开之巨著,动态十足。“竹简”表面有阴刻文字,在展开的同时略向内弯曲,且弯度不尽相同, 既表达一种开放、包容的气度,又给建筑带来了一种具有张力的现代感。建筑南北立面的设计采用“束简”形态,形成密集排列的封闭界面,“束简”之间星星点点的铜片,就像历史长河中的繁星,朴素而又充满活力。建筑西立面采用间隙较大的“晾简”形态,模糊的空间给人一种过渡感,同时兼顾了背面幕墙对功能和节能的需要。整个建筑造型雄浑大气,古韵盎然,同时也寄寓着博物馆作为文明使者的传播功能。馆舍周围绿树成荫,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两季有果;22亩的牡丹园里种有一万七千余株牡丹,包含九大色系,一百六十六个品种。
馆内布局
平顶山博物馆涵盖文物陈列馆(一层、二层)和城市规划馆(三层、四层),博物馆地下一层是文物库房,地上一层、二层是以鹰城文化历史为背景的平顶山市文物陈列展览区域,分为四个展厅,分别是一层南侧的一号展厅山下故原展厅、北侧的二号展厅应国印象展厅,二层北侧的三号展厅楚汉文明展厅、南侧的四号展厅唐宋遗韵展厅。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鹰城古韵——平顶山历史与文化陈列
该陈列以平顶山地区考古出土的重要文物为依托,汇集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石刻等文物精品,配以现代化、艺术化、人性化的陈展形式,突出平顶山地区在中原历史、南北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地位,再现了平顶山市古代的历史文化成就,是平顶山历史文化起源的缩影,曾获评2013年度“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展览选取重点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00多件(套)考古文物进行陈列,包括山下故原、应国印象、楚汉文明、唐宋遗韵四个陈列展厅。
“山下故原”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汝州张湾遗址”;第二单元“裴李岗文化”,包括水泉遗址中山寨遗址;第三单元“仰韶文化”,包括阎村遗址洪山庙遗址;第四单元“龙山文化、二里头遗址文化”,包括蒲城店遗址煤山遗址小李庄遗址李楼遗址。展现了大约10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平顶山这片土地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从汝州张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到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连续发展,共同构成了平顶山史前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基本内涵。展厅内陈列有一复制的鹳鱼石斧图陶缸,原件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位列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64件文物之首,1978年出土于汝州市纸坊镇(现为纸坊镇)阎村遗址。陶缸表面的鹳鱼石斧图,是中原地区目前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应国印象”分三个单元,包括第一单元“应国故地”;第二单元“青铜载史”;第三单元“应国遗珍”。展示了在应国墓地出土的珍贵文物,揭示了这一湮灭已久的中原古国的历史文化面貌。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平顶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白玉线雕鹰。玉鹰于1986年在应国墓地1号墓出土,表明应国先民是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应”古时即“鹰”字,“应国”即“鹰国”。1986年,玉鹰成为平顶山市市徽标志和精神象征,自此,平顶山市有了一个更具深厚文化底蕴的别称——鹰城。
“楚汉文明”分两个单元,包括第一单元“楚风北渐”;第二单元“汉世民风”。展现了鹰城是楚汉文化的相交、相融、相通之地。两汉时期的汝河流域,处于帝都洛阳和帝乡南阳之间,这里依山傍水,千里沃土,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展厅展示的品类众多的汉代文物,印映出平顶山历史的汉世华章。
“唐宋遗韵”分四个单元,包括第一单元“名瓷名窑”;第二单元“人文脉度”;第三单元“文集世景”;第四单元“名人名墙”。呈现了唐宋时期平顶山境内瓷业昌盛、文化繁荣的盛世图景。
临时展览
平顶山博物馆成立以来,先后举办百余场专题展览,多个展览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奖项:“红色印记——平顶山革命历史展”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不朽的信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平顶山市革命文物展”被列入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等;2017年10月“窑火神工 千年一梦——鲁山段店窑陶瓷精品展”、2018年2月“窑火斑斓——郏县黄道窑瓷器精品展”、2022年5月“鹰飞锦拾——平顶山博物馆开馆十周年文物征集成果展”等荣获河南省文物局优秀主题优秀展览称号。
馆藏文物
平顶山博物馆现有藏品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500余件(套),藏品类型涵盖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等23个类别,年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时期。主要藏品有骨针、骨笛、应国时期的玉器、原始瓷器、束腰垂鳞纹升鼎、鲁山花瓷和郏县钧瓷。其中极具特色的藏品有蒲城店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应国墓地出土的两周时期器物及唐宋时期瓷器等。西周应国白玉线雕鹰为平顶山博物馆镇馆之宝。2019年博物馆征集到民俗藏品1.5万余件(套),涉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计量工具等门类。
白玉线雕鹰
白玉线雕鹰,西周晚期,宽2.2厘米,长5.7厘米,重16克,1986年出土于平顶山应国墓地,一级文物。玉鹰作展翅飞翔状,头向右,嘴衔右翅,形成一个穿孔,双翅前端也各有小穿孔,为西周公国应国贵族用以装饰、标志身份的佩器。玉料呈白色,略泛青,温润光洁,微透明。头顶和右翅有褐斑。头部、身体则用平雕的手法雕成拱形,鹰眼、鹰背、羽翅均为线雕。两爪作长条形,卷曲于身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应”古时即“鹰”字,“应国”即“鹰国”。1986年平顶山市有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别称——鹰城,玉鹰成为平顶山的市徽标志和精神象征。
黑釉蓝斑花口三足洗
黑釉蓝斑花口三足洗,水器,高11.5厘米,口径25.5厘米,198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苗侯村唐墓出土,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器物造型大气端庄,口沿呈八瓣荷叶状,3只兽蹄足承托器身,通体为酱黑色,圆底露胎,外壁施酱黑色釉。内壁有多处窑变后形成的放射状蓝色彩斑。据考证,这种高温釉上的蓝色彩斑,是古代工匠利用不同色釉随意点、洒、刷,烧制后呈现出变化莫测、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在光线映照下呈现出绚烂斑斓、宛如银河的空间感。
束腰垂鳞纹升鼎
束腰垂鳞纹升鼎,通高49厘米,重约42.5千克平顶山市叶县叶邑镇许国国君许公宁墓出土,一级文物,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升鼎敞口、束腰,双耳外撇,鼓腹、平底,三蹄足较为粗壮。折沿表面及耳内外侧饰蟠纹,口沿下装饰一周突起纹带,纹带下一周凸起弦纹。口沿部攀附六只形制相同的龙形怪兽,鼎身饰满蟠螭纹与垂鳞纹。
盘龙钮带盖铜盉
盘龙钮带盖铜(图④),西周酒器,因盖钮呈一昂首盘旋卧龙而得名,高26.9厘米,重3.3千克,平顶山应国墓出土。器物由器盖、器身组成,之间以蛇形环相连接。器盖为圆形,中心盘绕一昂首虺龙构成器盖握手,两爪抓地,龙颈上挺;器身高颈,敞口,鼓腹三等分,联裆接三袋实心足,一侧为虎首管状流,虎昂首张口,作朝天吼叫状,震撼威严;与连环对应一侧为翼龙手,龙首回首顾盼,与虎首相背,双翼、四足与器身相连,龙尾下垂为鋬手副耳;器盖、器身分别饰有羽纹、兽面纹等纹饰,结构精巧、造型罕见,是研究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成就的重要实物资料。
钧窑天青釉钵
钧窑天青釉钵,宋代官窑,高14.5厘米,口径18厘米。钵直口、弧壁、深腹、圈足。器表器里施天青釉,光泽内敛、笃厚,含蓄温润,清新而不张扬。釉面呈现若隐若现的纹路,犹如雨过天晴时,蚯蚓在泥土上爬过的痕迹,这便是钧窑独有的“蚯蚓走泥纹”。
邓公簋
邓公,西周青铜器,高20.7厘米,重4.78千克,一级文物,1984年出土于应国墓地。邓公簋为应国贵族所用食器,上部为子母口,口上有盖,盖面隆起,喇叭形握手,圆腹外鼓,两侧铸有兽首衔环状双耳,器盖、器身均饰瓦沟纹和窃曲纹,圈足下置三个小扁足,上端饰兽面纹。器底内部三行十二字铭文,大意是:邓国国君为女儿出嫁至应国而制铜簋,希望她能够永远珍爱地使用,说明这是一件陪嫁的青铜礼器。邓国是西周王朝分封到鄂西北地区的一个姜姓诸侯国。邓公簋的发现,为应国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实证。同时它的铭文确切地证明邓国与应国的联姻关系。
文化活动
平顶山博物馆自2012年5月15日正式开放以来,通过开展临时展览、公益培训、公益课堂、公益电影等爱国主义文化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320余万人(次)到馆参观学习,其中青少年180余万人(次),起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2013年5月开启文物征集活动,截至2016年11月,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文物1380件,其中历史文物436件,民俗文物944件。经河南省文物专家组鉴定,三级以上文物共38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37件。参与捐赠的各界人士共计124人,捐赠次数达159次。
在2015-2019年度博物馆研学课程及线路推介活动中,平顶山博物馆原创历史课程《我们“鹰”该知道的事》、原创研学线路“探寻名窑名瓷 弘扬传统工艺”分别荣获“最佳课程”“最佳线路”荣誉称号;在“平顶山市杯——河南省第八届讲解员讲解大赛”中,平顶山博物馆选手摘得一等奖第1名、网络投票第1名等多项荣誉;依托博物馆外围22亩牡丹苑的九大色系近180个品种的两万多株牡丹,在每年牡丹盛开之际,推出传统文化展示、摄影大赛、名家讲座等活动,已成为宣传和推介平顶山地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开展小讲解员志愿者培训活动,现已培训学员2200人,有300多名学员经过考核并上岗讲解,公益讲解达3000余场次。
自2020年7月开始,推出了馆藏文物系列短视频《鹰蕴》,以人物讲述的方式阐释文物内涵,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该馆拍摄的三季视频在学习强国、新华网等各大网络平台获得了数千万的播放量。
与多家知名文创公司跨界合作,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了平博文创商店“鹰蕴制造社”,推出鹰蕴口罩、冰箱贴、杯垫等300余款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把枯燥无趣的“考古发掘”与当下流行的“盲盒”文化有机结合,针对少年儿童推出“鹰蕴系列考古探访盲盒”,考古盲盒内随机藏着20余种仿制的青铜器、钱币等“宝物”,参与者利用迷你考古工具开启“挖宝”之旅。考古探访盲盒推出以来,吸引万余名小体验者“挖宝”。
所获荣誉
2014年4月,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5年5月,基本陈列“平顶山市古韵——平顶山历史与文化陈列”的陈展设计获“蒙特利尔室内设计金奖”。
2016年1月,被河南省社科联命名为第四批“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016年10月,被正式命名为河南省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0年11月,荣获“2015—2019 年度博物馆研学课程及线路推介活动最佳课程、最佳线路”奖。
2020年12月,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2年9月,“鹰城古韵——平顶山市历史与文化陈列”获得“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
参考资料
平顶山博物馆简介.平顶山博物馆.2023-03-30
..2023-03-30
平顶山博物馆.中国知网.2023-04-10
平顶山博物馆成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3-30
平顶山博物馆.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04-03
..2023-04-06
基本陈列.平顶山博物馆.2023-04-03
指尖上的国宝⑨ | 白玉线雕鹰.河南省文物局.2023-03-31
指尖上的国宝④ | 钧窑天青釉钵.河南省文物局.2023-03-31
平顶山博物馆成为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3-30
平顶山博物馆已接受社会捐赠文物1380件.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3-30
平顶山博物馆.石塘网.2023-03-30
..2023-04-0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布局
建筑特色
馆内布局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鹰城古韵——平顶山历史与文化陈列
临时展览
馆藏文物
白玉线雕鹰
黑釉蓝斑花口三足洗
束腰垂鳞纹升鼎
盘龙钮带盖铜盉
钧窑天青釉钵
邓公簋
文化活动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