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有暴风雪
梁晓声所著中篇小说
《今夜有暴风雪》,当代作家梁晓声创作的中篇小说,出版于1983年《青春》文学丛刊,是作者北大荒兵团知青小说之一。
《今夜有暴风雪》以知识青年返城为大背景,穿插回忆这十年来知青们在这片土地上经历的美好与坎坷。故事主要以双线进行,在暴风雨到来的那个晚上,由于团长马崇汉私自扣押兵团返城文件的消息被传出,差点造成八百余名知青的暴动,所幸曹铁强凭借自己强大的魄力阻止了即将发生的动乱,然而仍有部分知青没有守住道德底线,开始打劫仓库,英勇的刘迈克为阻止他们牺牲在了现场。同一天晚上,裴晓芸战士第一次身为哨兵站在岗位上,由于郑亚茹故意不安排人与她换岗,最终,裴晓芸悲壮地牺牲在暴风雪夜里。随着暴风雪的结束,返城手续终于开始办理,然而,在八百余名知青里,曹铁强及其他38名知青却仍然选择留下继续建设北大荒
与同时代小说相比,作家在描写这段历史给知青们带来的灾难的同时,赞扬了这一代人所表现出来的开创奉献精神,称赞了他们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
《今夜有暴风雪》被公认为“知青小说”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第一次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表示出一种辩证态度,在知青小说发展道路中有新的突破,入选《小说选刊》改革开放40年有影响力的40部小说。1983-1984年,该小说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由孙羽执导,陈道明等人主演的同名电影上映;同年,孙周导演,任梦、王咏歌等人主演的四集电视连续剧由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开拍,该剧获得热烈反响。
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爆发,这是一场影响时间长、规模巨大的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在知青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段历史经历让知青作家们在日后的写作中有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于是,知青文学应运而生同时,由于“文革”结束,知识分子、国家官员等群体的众多冤假错案得以平反,然而“知青”一代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的意义和历史位置尚未定论,于是,证明知青运动的价值及其意义则成了知青作家们的动力。
“知青”题材的小说在经历“伤痕文学”阶段后,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知青作家对于当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重新反思这一段历史,辩证地看待过往的知青经历。
“知青运动”结束后,“知青”小说主题主要有两个方向的分化,一种是继续揭露与批判这场运动的灾难性与荒谬性,而另一种叙述则是从这场复杂的历史运动中“剥离”出来,赞扬他们在苦难中的精神、理想与青春。梁晓声便是最早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进行辩证思考的作家。
《今夜有暴风雪》的主人公都是北大荒兵团知青,兵团由于所在地接近中苏边境,有着戍守边疆的职责,于是对比其他农场、林场等知青而言稍有不同,他们在招收时有特殊性,而在返城时有可能不能返城。在全国知青大返城之际,只有兵团知青尚未收到返城的政策消息,故而有些兵团知青按捺不住,有些过激行为,《今夜有暴风雪》的写作便是从这一背景出发的。
个人背景
梁晓声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中毕业后参加了黑龙江垦区,成为“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名知青,亲历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那个年代,哈尔滨青年深受苏联文艺思想的影响,所以,雪原环境还有关于人在雪域荒原中的生存状况等主题都给梁晓声等知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束,知青陆续返城,知青们沦为弱势群体。梁晓声在被约稿写完《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后受到广大知青们的热切关注,于是在为知青代言的“知青情结”的影响下开始着手写作《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他第一篇反映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中篇小说。
写作《今夜有暴风雪》时,梁晓声担心所写的主题内容超过当时意识形态的限度,当他将小说发到《青春》文学丛刊后,主编冒着被撤职的风险将这篇小说刊登在了《青春》创刊号的第一期,并且是头条。
与同时代知青作家一味诉说苦难、揭露伤痕不同,梁晓声辩证看待这一时期的历史,将个人的青春记忆、理想追求与时代苦难相对抽离开来,虽然也揭露了这段历史给予知青们的苦难,但其主题更偏向于大力称赞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人坚守着的道德与精神,叙述了"青春无悔"的篇章。
内容情节
故事发生在1979年,北大荒四十余万知识青年大返城期间的一个夜晚。黑龙江垦区总部下发了一个紧急文件,要求必须在三天内办理完知青返城手续,逾期将冻结。知识青年大返城的飓风横扫整个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唯独三团因地理位置偏僻而消息受阻隔,三团团长马崇汉以为兵团保留一部分青年力量的名义私自扣押急件。
这一晚上,工程连战士裴晓芸第一次被允许在边境哨位上站岗,而今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她的母亲就是在二十五前的今天猝然去世的。她回忆起五岁那年,幼儿园同学歧视她没有母亲时的难过;记起十五岁时,因病卧床一个多月想让父亲擦擦身子,而父亲沉默着找她的女同学帮忙的委屈记忆。从此,每晚九点自己出生的时辰成了她与母亲心灵融为一体的时刻。不久后,她的父亲也因文革动乱而失去了生命。
裴晓芸站在岗位上快被冻僵了,只有曹铁强养的幼犬黑豹”陪着她,“黑豹”让她想起自己和当时还是知青排排长的曹铁强的过往。在曹铁强担任总指挥的一次军演中,裴晓芸的脚被冻伤,曹铁强背着她跑了十几里路回到女宿舍,他照着自己母亲小时候对自己的行为那样帮她暖脚。喜欢曹铁强的女排排长郑亚茹一直很怕曹铁强喜欢上裴晓芸,于是对她充满厌恶之情。春节前,除了裴晓芸外,其他人都返城探亲了,曹铁强是第一个返回连队的知青。当天夜里狂风大作,曹铁强听到裴晓芸因害怕夜晚而哭了,便在男女宿舍的墙上各凿了洞拴上铃铛来安慰她。郑亚茹因帮助曹铁强获得返城照顾恩人的机会而推迟返回到连队中,曹铁强因感激之情而爱上了郑亚茹。当曹铁强要离开北大荒去医科大学上学的消息传开,团部的卫生员匡富春质问曹铁强的动机,并告诉他这个大学名额的真相时,曹铁强选择放弃机会,于是他和郑亚茹闹僵了,也终于发现自己不是真的爱她。
岗位上的裴晓芸被冻僵了,只剩大脑还能思考,她又想起修战备公路结束后的那个夜晚,她主动要求留下来看守唯一的帐篷和里面的物资,结果曹铁强却来了,在这里,曹铁强间接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而过了几天,曹铁强带着人参加水利大会,离开了两年半。回忆到这里时,她已经被冻死在暴风雪中,然而由于知青爆发动乱,加上郑亚茹故意不派人与裴晓芸换岗,没人发现她的死亡。
就在裴晓芸站岗的同一天晚上,在决定知青去留的团部会议上,马崇汉企图让老政委孙国泰同意自己的决定却遭到坚定的反对,已经成为工程连连长的曹铁强也同样反对,成为工程连指导员的郑亚茹为了实现自己的晋升目的而同意团长的提议,却因此泄露了会议内容。马崇汉咄咄地看着曹铁强,心里还记着当年的一笔账。全兵团大搞“公物还家”运动那年,马崇汉让警卫排排长刘迈克带人来将小瓦匠抓走,却被曹铁强拦下了,还反将警卫排的人绑了。马团长怒不可遏地命令警卫排派三十人来,曹铁强他们得到消息后打算进行埋伏。一触即发之时,政委孙国泰气急败坏地阻止了他们的内斗,并大骂马崇汉的行为。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曹铁强反思了自己的鲁莽行为,变得更加理智成熟。马崇汉被记大过,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为了撤销自己的处分而试图阻止兵团知青返城。刘迈克也因此降职到了曹铁强的连队,小瓦匠在男宿舍门上放了盆洗脚水,水盆扣在了刘迈克头上,事后曹铁强严厉追究了这件事情。在修战备公路时,炸药的导线因石头压住而没有爆炸,小瓦匠冒失地把压着的石头抬起,导火索复燃了。刘迈克用牙咬断了导火索救了小瓦匠,并警告他不能把这件事情泄露出去。小瓦匠发誓自己以后对待刘迈克将如亲兄弟般,刘迈克也被触动地流下了眼泪。
在暴风雨到来前的一刻,小瓦匠第一个得知会议消息并鼓动大家一起讨个说法,于是八百余名知青愤怒地冲向团部,企图逼迫连队办理返城手续,一场腥风血雨一触即发,政委孙国泰和曹铁强凭借自己强大的魄力与威严,呵斥住了知青的反抗,党委终于决定尽快办理知青的返城手续。然而,暴风雪来袭,知青中的一部分人趁着风暴突然带头作乱,扫荡食堂、砸毁门窗、放火打劫库房,场面一片混乱,小瓦匠等人及时去阻止作乱的人,而刘迈克为了阻止抢劫银行的知青英勇牺牲。
随着暴风雪的结束,返城手续终于在第二天开始办理,办理队伍优先昨夜救火的知青。然而,两个知识青年就在昨晚的暴风雪中与世长辞,老政委沉痛地为他们开了追悼会,并举行了安葬仪式。间接造成这些牺牲的马崇汉和郑亚茹都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八百余名知青里,曹铁强与38名知青选择留下继续为北大荒事业奉献青春。
人物角色
曹铁强
不同于其他知识青年,曹铁强作为第一代北大荒人的后代,对北大荒的开拓事业有着更加坚定的理想。他的父母都是北大荒的第二代创业者:父亲在北大荒时,为了给垦荒队踏出一条道路光荣牺牲了,母亲延续丈夫意志,成为中国第一名女垦荒队队长,后在“十年动乱”时受批斗后自杀。
他见义勇为、正直善良,对于处于弱势的人他一视同仁:当刘迈克要强行带走小瓦匠时,他不计后果地将警卫排排长刘迈克打了一顿;而当刘迈克受处分时,为了维护所有知青的共同人格,他又对刘迈克表示欢迎。他刚愎高傲,在听说警卫排将派人打击报复时,他言辞刚烈,缺乏理智,在盲目英雄主义的驱使下打算袭击警卫排;但他也具有反思精神,经过袭击事件的“火”后他更加成熟稳重起来。面对爱情,他热烈而真诚:当着大家的面表明心意;裴晓芸一个人在山上的帐篷过夜时,他留下来陪她,为了让裴晓芸痛快洗个澡,他又在酷寒的帐篷外站了一个小时。
曹铁强的性格是有转变、有成长的,一开始他见义勇为却不顾后果,经过袭击警卫排事件后他发现了自己危险的弱点,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了。
裴晓芸
裴晓芸是个身世可怜的人,父母都受到“四人帮”的迫害,她从小就因没有母亲和不是“红五类”身份而受到大家的歧视,养成沉默寡言的性子,因为从小缺乏母爱,她在情感方面的匮乏,但心思又极其细腻。
她胆小自卑却又倔强,弱小却意志坚定。宁愿脚被冻伤也仍坚持前进不愿掉队;当只有“红五类”才能够领到枪时,她用血书写成申请书;当她第一次站岗时,即使被冻得失去意识,她也仍坚守岗位,最后冻死在暴风雪中。面对爱情,她也不卑不亢,当曹铁强因为郑亚茹的刺激而当众强吻她后,她凌厉而坚定地表示自己不需要怜悯和同情。
梁晓声在答读者问中提到,他写裴晓芸的牺牲并不是为了表达她在被认可后对于党的忠诚。梁晓声认为这是”完全不必要的牺牲”,并强调任何政治的诚挚都要带着善,即我们要为这种牺牲感到忧伤,否则,缺乏善的民族是难以进步的。
郑亚茹
郑亚茹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她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把在政治上出人头地当成第一要义,是一个深受“四人帮”毒害的青年形象。在她身上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那场荒谬的动乱给人带来的深刻印记。
在爱情方面,郑亚茹有着普通女孩的情感,但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征服意愿和手段——通过帮助曹铁强而让他产生感激之情,利用这种亏欠让曹铁强“爱”上自己。
在政治上,她虚伪、自私,善于利用自己在政治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她压制着自己对城市生活的眷恋,权衡利弊后选择留在北大荒,因为只有在这里她才能一步步实现自已铺下的晋升道路。最终,面对两名战士的牺牲,她终于悔恨,却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爱情与政治都无望了,最后带着茫然离开了北大荒。
小瓦匠
小瓦匠,原名单书文,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在当时身份卑微,经常受到别人打压。他逆来顺受,心甘情愿做下等人。为了避免被褥烤焦便拿杨木板垫着,被马崇汉批判后不敢为自己辩解;当曹铁强向刘迈克动手维护了小瓦匠,小瓦匠怕秋后算账打算主动“自首”。他也会欺软怕硬,当刘迈克被降职时,小瓦匠又设计打击报复刘迈克。但他同样懂得知恩图报,当刘迈克不畏牺牲救了自己后,他与刘迈克冰释前嫌,将刘迈克视若亲兄弟。
他性格懦弱,但坚守道德正义,当有部分知青趁乱打劫毁坏食堂时,他毫不畏惧地冲上前去阻止。
小瓦匠有着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然而他也是个深受动乱年代毒害精神的人,他的个性长期被压抑以致精神扭曲,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代青年的精神创伤。在“小镰刀战胜机械化”的荒谬政治口号的引领下,徒手割大批小麦的艰苦让小瓦匠精神崩溃致自残;当刘迈克救了小瓦匠后,他的第一反应是羞愧于自己没能勇敢地表现出英雄主义精神。
刘迈克
刘迈克起初是警卫排排长,因跟在领导身边而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受到马崇汉军阀作风的影响,是个霸悍、鲁莽、桀骜不驯的人,曾引起工程连知青们的公愤。
受到处分后来到工程连,受曹铁强、小瓦匠的感化后性格有所转变,他抛弃了以往的恶劣个性,成长得更加成熟理智。他重情重义有责任心,即使其他知青都返城了,但为了怀着孕的妻子秀梅毅然选择留在北大荒
他临危不惧、英勇无畏,在修战备公路时,面对即将爆炸的炸弹,他用口咬掉导火索,化险为夷救了小瓦匠;在知青动乱的夜晚,为了保卫国家财产而壮烈牺牲。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今夜有暴风雪》以中国知青返城为大背景,通过描写曹铁强、裴晓芸、小瓦匠等人物在生产建设兵团中的经历和人物悲剧而壮烈的结局,揭露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的黑暗面、暴露“文革”给人带来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但同时,作者没有一味地控诉时代,而是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表示出一种辩证态度。小说将知青们的精神与荒谬时代相对抽离开来,高度赞扬了知青们在混乱年代仍坚守着的道德理想主义、坚贞不屈的奋斗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讴歌了他们坚韧的人格与尊严,表达了“青春无悔”“知青无悔”的主题。
艺术特色
“硬汉、铁姑娘”形象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经常使用对比的手法,让该作品的正面物带有豪迈的英雄气质,如鲜明地将强悍勇敢的曹铁强与弱小怕事的小瓦匠进行对比,还比较了裴晓芸、郑亚茹等人物角色。作者用这种豪迈的英雄气质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硬汉、“铁姑娘”形象。硬汉如曹铁强,他带着完成父母未竟事业的坚定意愿,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北大荒,希望能够挑战吞噬父母的鬼沼和山头;他重情重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看到小瓦匠受欺负便毫不犹豫地为他两肋插刀;当众多知青都开始返城时,他选择留下,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铁姑娘”如裴晓芸,她虽然文弱自卑,但正直善良,有坚定的理想并有着惊人的意志,面对可能掉落的巨石,她不怕牺牲,毅然为曹铁强挡住;当父母的政治身份被平反,国外的亲人想让她出国继承遗产,她也放弃出国机会,选择继续留在北大荒。
叙事手法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善于营造故事高潮。在故事讲述方式上,作者双线并进,将裴晓芸第一次站岗与知青的动乱的故事交错叙述;在讲述人物时利用插叙、倒叙的方式来回忆人物的过往经历,如通过裴晓芸站岗时的回忆交代了她的背景和与曹铁强的关系。
作者善于利用描写残酷的自然环境来衬托出主人公的英雄主义精神,营造出气势雄浑、昂扬向上,如同北大荒地域深沉而高亢般的特点。作者有意安排知青主人公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与自然奋勇搏斗的画面,通过主人公义无反顾、无惧牺牲挑战、征服大自然的情节来衬托出他们坚强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如裴晓芸战士在第一次获得批准站岗时,面对暴风雪的残酷,她为了展现一名哨兵的英姿没有穿上棉大衣,即使被冻僵了也坚守着岗位,最终牺牲在了暴风雪的夜晚里,完成悲壮的结局。
作品影响
《今夜有暴风雪》在1984年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入选《小说选刊改革开放40年有影响力的40部小说。
《今夜有暴风雪》被公认为“知青小说”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第一次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表示出一种辩证态度,这也体现出了知青小说发展道路中的新的突破。
1984年,由孙羽执导,陈道明等人主演的同名电影上映;同年,由孙周导演,任梦、王咏歌等人主演的四集电视连续剧开拍,该剧获第三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电视连续剧优秀奖、第五届全国优秀电视剧“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
作品评价
作家王蒙:“它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心、用血和泪写的。它不是写在书斋案头,而是诞生在北大荒的一望无际的暴风雪之中。它写的不是一已的悲欢离合,而是一代人的功勋和失误,欢乐和痛苦。它比一切文人雅作都更粗犷、更浓烈、更英勇、更震撼人心。所以,我说它庄严,而在庄严的真实面前,我起敬肃然。”
学者陶东风:“这篇小说的问题就在于回避了这一切具体追问,把‘忠勇’、‘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献身精神’等等抽象化为一种超越历史和时代的道德人格。”
文学批评家何向阳:“时隔三四十年之后,《今夜有暴风雪》仍能呈现出它超越于时代语境的意义。”
目录
概述
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
个人背景
内容情节
人物角色
曹铁强
裴晓芸
郑亚茹
小瓦匠
刘迈克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硬汉、铁姑娘”形象
叙事手法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