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奎利亚雀
织布鸟科奎利亚属动物
红嘴奎利亚雀(黑枕黄鹂普通亚种:Quelea quelea),织布鸟科的鸟类,是地球上种群数量最多的野生鸟类,因破坏力强而被称为“直翅亚目鸟”。
分类命名
红嘴奎利亚雀于1758年由卡尔?冯?林奈命名,最初被归类为鹀科的一种,但在1850年被路德维希·赖兴巴赫重新归类到新属奎利亚属。目前认可的三个亚种分别为:红嘴奎利亚雀(Quelea quelea quelea)分布于塞内加尔乍得一带,埃塞俄比亚红嘴奎利亚雀(Q. q. aethiopica)分布于苏丹索马里坦桑尼亚一带,拉塔姆红嘴奎利亚雀(Q. q. lathamii)分布于加蓬至莫桑比克和南非一带。
形态特征
体长约12-13厘米(4.7英寸),体重15-26克(0.53-0.92盎司),属于候鸟。是织布鸟的一种,常结成几千万只的大规模群体铺天盖地而来。
生活习性
食性:红嘴奎利亚雀主要以一年生草类的种子为食,但在繁殖季节也会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昆虫。它们进食时,后面的鸟为了吃到食物,便飞到前面去吃,这时原来前面的鸟成了后面的鸟,便冲上前去吃食。鸟群便像车轮一样向前滚动,所到之处,种子无一幸免。红嘴奎利亚雀群甚至驱赶大象
繁殖状况:在繁殖期中,常数对或10余对共同在1棵树上营巢。巢呈长把梨形,悬吊于树木的枝梢,以草茎、草叶、柳树纤维等编织而成。雄鸟负责筑巢,编织吊巢的过程中时不时倒吊展翅,向雌鸟炫耀。雌鸟对“婚房”的品质十分挑剔,如果不满意,雄鸟就会自动拆除辛勤织起来的吊巢,并在原处重新设计和编织一个更精巧的吊巢。一旦博得雌鸟的赞许,它们便订下了终身大事,共同布置装点“新房”。雌鸟用青草或其他柔韧的材料装饰内部,并在巢内飞行通道的周围设置栅栏,以防止鸟卵跌出巢外。一切工作结束之后,雌鸟便在巢内安然地产卵、伏孵、照料孩子。
分布范围
红嘴奎利亚雀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主要栖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避开森林、沙漠和高海拔地区,喜欢生长着多刺的灌木丛的草地。它们需要每天饮水,通常只能在离最近的水源约30公里(19英里)的范围内找到。红嘴奎利亚雀在季节性地迁徙,以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在繁殖季节,它们会选择低地丛林地区筑巢,通常在有刺的树木上,形成数百万个巢穴的大型群落。
繁殖
雌性红嘴奎利亚雀每窝产卵2-4枚,卵的孵化期较短,幼鸟的离巢期也不长。这可能是为了适应季节性食物资源有限的自然环境和巨大的群落所形成的激烈竞争。
种间关系
红嘴奎利亚雀的天敌包括其他鸟类、蛇、猪猡、松鼠、猴子、獴、狐属、豺、猫科爬行纲等。它们也被人类捕捉和食用,同时也被用作农业害虫的防治对象。
危害与防治
红嘴奎利亚雀很容易把摄食对象从野草转向农作物,如高粱、小米和水稻。100万只红嘴奎利亚雀可以在一天内毁掉一个小村庄的庄稼,因此,有时它们被称为“蝗虫鸟”。人们已经开始尝试控制和减少它们的种群数量,当地农民有时会捣毁它们的群栖地,或从空中喷洒对鸟类具有高毒害性的杀虫剂。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分类命名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
种间关系
危害与防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