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
王德民(1937年2月-),出生于河北唐山,籍贯河北省唐山市,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油田分层开发和化学驱油技术的奠基人。曾任东北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庆石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局长,现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王德民致力于大庆油田的高产稳产工作。王德民推导“松辽法”地层测压计算公式,主导和组织实施了大庆油田“六分四清”分层注采技术,创造性地发明了一整套偏心配产配注工艺。深入研究了研究的泡沫复合驱、二元复合驱、同井注采等四次采油新工艺,研发了限流法压裂改造油层工艺技术,率先提出并领导了以转变采油方式为核心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采油”系统工程以及“5000万吨10年稳产工艺规划”。
在科研成果方面,王德民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获得创造发明二等奖,24次被授予省部级发明创造和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1988年,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1994年6月,王德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被授予获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0年,被授予国际石油工程师学会 “提高采收率开拓奖”。王德民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90余篇,出版著译作5部。
人物经历
早年与求学
1937年2月,王德民出生于唐山市,由于母亲的原因四年级才开始学习汉语(他的母亲文安清是瑞士人)。出生5个月,日寇发动“七七事变”。童年时期,战乱成为王德民最深痛的记忆。高二那年,学校组建以新中国兵器工业开拓者吴运铎命名的“吴运铎班”,品学兼优的他成为其中一员。1955年高考后,王德民获得优异的成绩,他挥笔写下七八个志愿,专业几乎全是石油、水利、钢铁之类,可有一半瑞士血统的他,被清华北大拒之门外,最后只能排到第五志愿,被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采油专业录取。同年,参加了松辽石油会战,大三实习,又积极参加了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会战。1960年,王德民大学刚毕业,就主动请缨到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厂工作。2000年,晚年时期王德民应邀就任于东北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经历
王德民工作后的第一个职务是油田地质室测压组实习员。当时国际通行的测压法“赫诺法”并不适用中国数百口生产井的地层压力测试,王德民决心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测压法。王德民白天工作,晚上自学热传导数学、水力学直至凌晨两三点,终于掌握了国外各种测压法。历时几个月,王德民推导出了中国第一套、世界第三套不稳定试井测压公式。从此,“松辽法”地层测压公式在全油田应用,精度比“赫诺法”提高两倍。
其后十余年,王德民致力于解决大庆油田高产稳产的技术障碍,他用直径2.2毫米的钢丝替代大型通井机,实现了测试仪器钢丝化投捞,既经济,又灵便。为了解决同心配产器“取一层须拆所有层”的问题,潜心研发偏心配产、配水器,使得配水合格率提高40多个百分点,帮助大庆油田二次采油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特殊年代,有瑞典血统的王德民每次请战都冒着“白专”风险。但他说道“大庆等不得,我也不怕那么多了。”到改革开放刚开始时,王德民对大庆油田10年稳产高产做出了卓越贡献。
1986年,王德民为了解决化学驱三次采油这个世界难题,研究了国外大量案例,不断实验,历时10年,终于研制出了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推广后,使中国化成为世界学驱三次采油大规模应用的领路人,大庆石油采收率近70%,已超过发达国家水平。20世纪70年代,王德民主导和组织实施了大庆油田“六分四清”分层注采技术,创造性地发明了一整套偏心配产配注工艺,使中国分层注采技术一举居于世界领先水平。1979年-1985年,为了解决开发的表外储层等薄差油层,王德民研发了限流法压裂改造油层工艺技术,还率先提出并领导了以转变采油方式为核心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采油”系统工程以及“5000万吨10年稳产工艺规划”,使大庆油田增加可采储量6亿吨。1986年-2000年,王德民针对特高含水期油田面临的问题,领导了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和现场试验,为大庆油田的持续高产稳产做出了巨大贡献。2021年,王德民推导“松辽法”地层测压计算公式,大幅度提高了大庆油田开发初期油田开采速度。21世纪以来,王德民致力研究的泡沫复合驱、二元复合驱、同井注采等四次采油新工艺,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向世界证明了在这种开发模式和工艺技术下有望在低油价条件下使中国的高含水油田、废弃油田和低丰度油田得到经济有效地开发。
个人生活
王德民的父亲王世贵是医生。其父1930年代从中国唐山市前往美国学医。在那里,其父遇到了其母——瑞士姑娘文安清,并与她相爱。之后,其父母回到中国并定居下来。其父母分别担任了北京市同仁医院的副院长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授。
王德民是其父母最小的孩子,他的父母和兄姐都在北京工作。其兄王惠民在燕京大学读英语系(后来转到俄语系),从事外文翻译工作;其姐王耀玲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是其外甥),于2018年3月去世。
王德民24岁发明“松辽法”成为研究所技术工程师后,碰上了令他心动的姑娘,叫王日英。在一次职工舞会上他向王日英发出了跳舞的邀请。经过一年多的相处,王德民和王日英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婚后育有一子,叫王研。耳濡目染间热爱传承,其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大庆油田,一步步成长为采油二厂总工程师。
社会任职
据不完全统计,下表仅收录部分
主要成果
油田初期开发阶段
20世纪60年代,王德民推导“松辽法”地层测压计算公式,相较于“赫诺法”的地层测压计算公式,大幅度提高了测试精度,大大提高了大庆油田开发初期油田开采速度。20世纪70年代,王德民开创性的发明了一整套偏心配产配注工艺,主导和组织实施了大庆油田“六分四清”分层注采技术,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六分四清”分层注采技术一举居于世界领先水平。20世纪70-80年代,王德民针对难于开发的表外储层等薄差油层,发明了限流法压裂改造油层工艺技术,还独立提出并领导了以转变采油方式为核心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采油”系统工程以及“5000万吨10年稳产工艺规划”,使大庆油田增加可采储量6亿吨。
油田高产稳产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新储量有,但开采难度大——与国外油田只有几个油层不同,大庆油田油层少则80多个,多则140多个,其中1/4是0.2~0.5米的薄油层,国际上没有开采先例。两年后,王德民牵头研制出“限流压裂法”,可一次压开20~30个乃至70个薄油层,使低渗透层变成了可经济开采的油层。大庆油田地质储量增至7亿吨,王德民并不满足。此时的大庆市,采收率40%,已到水驱的极限值。他把目光投向了“化学驱三次采油”这个世界难题。很多人劝他慎重,因为国外也没有先例,王德民研究了美国应用化学驱失败的大量案例,列出8大类、200多项课题,形成了周密的试验思路。方案终获批准。十年努力,1996年,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推广,世界纪录随之诞生——中国成为首个实现化学驱三次采油大规模应用的国家;大庆石油采收率近70%,远超发达国家45%的水平。
21世纪以来,王德民致力于研究的泡沫复合驱、二元复合驱、同井注采等四次采油新工艺,目前已投入应用性试验,取得了优良的成果,证明了在这种开发模式和工艺技术下,有望在低油价条件下使中国的高含水油田、废弃油田和低丰度油田得到经济有效地开发。
主要论著
出版书籍
王德民共出版著译作5部,分别为:
参考来源:
学术论文
王德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90余篇,根据期刊水平及重要性,简列以下10篇论文
专利
王德民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5项,简列以下2个发明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据不完全统计,下表仅收录部分
参考来源:
科研奖项
据不完全统计,下表仅收录部分
参考来源:
人物评价
“王德民作风严谨,一丝不苟;他的每项研究都应用至今,一直以来坚持原则,只研究油田急需并且大部分需要的项目。”(《光明日报》评)
“王德民驻守大庆,始终和石油“过招较劲”,让老油田持续高产……基层、边疆因他们的到来改变了面貌、焕发了生机,他们也在广阔天地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光明教育网》评)
“王德民一生奉献于石油工业,通过不断创新,为大庆油田创建百年油田而不懈努力着。”(东北网评 )
参考资料
王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7-23
王德民:愿以一生许大庆!.光明新闻.2023-04-19
关于王德民院士学术报告的通知.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2023-04-20
用户登录.孔夫子旧书网.2023-05-11
Forbidden.人民网能源.2023-04-20
王德民.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2023-04-25
王德民:愿以一生许大庆!.澎湃新闻.2023-04-20
王耀玲教授 讣告.中央音乐学院.2023-08-28
光明日报:王德民:愿以一生许大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3-08-28
强化采油方面的一些新进展.中国知网.2023-05-1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与求学
工作经历
个人生活
社会任职
主要成果
油田初期开发阶段
油田高产稳产阶段
主要论著
出版书籍
学术论文
专利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科研奖项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