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是1935年1月至1947年10月期间,日本作家
川端康成以不同标题的短篇小说形式,在《文艺春秋》《改造》《日本评论》《中央公论》《晓钟》《小说新潮》等杂志陆续连载,最后由创元社于1948年12月出版最终定稿的中篇小说。
《雪国》讲述了已有家室的舞蹈评论家
岛村先后三次抵达雪国后,和艺妓
驹子亲密来往时发生的爱情纠葛故事。第一次前往雪国,岛村邂逅了驹子,转年,再次前往雪国时,岛村遇见驹子的朋友叶子,并对她产生
爱慕之情。第三年再到雪国,岛村的感情仍然游移不定,驹子也因此嫉妒叶子。但当叶子意外丧生后,驹子心生愧疚。最后,驹子和岛村不再纠缠,驹子留在雪国,岛村也返回
东京。《雪国》一方面表现了底层女性追求独立人格,探求女性生存价值的主题思想,另一方面又揭示了个体生命不管追寻什么,都是徒劳无功的真相,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否定和悲观情绪。
1968年,《雪国》和
川端康成的另两篇小说《千羽鹤》《古都》,共同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对于《雪国》,日本第21届文化勋章评价它“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中国翻译家叶渭渠评价它“标志着川端在创作上已经成熟,达到了他自己的艺术高峰,最后导致他成为蜚声世界的名家。”
创作背景
《雪国》的故事取材于真实生活,川端康成曾多次前往
越后汤泽温泉井仙温泉旅馆地带旅行取材。此地,也是川端康成最喜欢的古代诗人良宽禅师的家乡。
1934年5月,川端康成为了寻找
创作灵感,来到越后汤泽,欲观察越后地区的女性外貌和行事作风。住在高半旅馆时,
川端康成遇见了十九岁的松荣。松荣的原名叫小高菊,出生于贫农家庭,十一岁时被迫卖到长冈艺妓馆,之后,辗转又被卖到汤泽温泉,经过几年时间,才得以赎身,嫁了裁缝,成为家庭主妇。在和小高菊的接触过程中,川端康成欣赏她的勤奋好学,并萌生了创作激情。
往后三年时间,川端康成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来到越后汤泽,和当地人详细了解小高菊的真实情况。川端康成对当地艺妓的生活情况和制度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到
日本的艺妓并非真正的妓女,而是具有较高美学造诣的女性,苦练技艺,并非更好地出卖色相,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他人献艺,表现日本传统文化的艺术美。在取材过程中,
川端康成也向当地人打听越后汤泽的民俗风情,比如作品中的“晾晒哈蒂(稻子,当地土话叫哈蒂)”“曝晒绉纱(日本传统工艺)”等,正是体现日本风情的典型。通过广泛摄取创作素材,川端康成以真实生活为依据,选择提炼素材,发挥想象力,最终创作小说《雪国》。
出版历史
从1935年1月至1937年5月,川端康成在《
文艺春秋》《改造》《日本评论》《中央公论》等杂志上,陆续发表《暮景的镜》《白昼的镜》《故事》《徒劳》《芭茅草》《火枕》《拍球歌》等短篇小说。据
川端康成介绍,他起初计划围绕同一主题创作若干短篇小说,完成前四篇时,尚未形成连贯结构,完成后三篇,才产生现在的故事情节。1937年6月,创元社汇集以上短篇小说出版
单行本,第一次以书名《雪国》进行出版。
《雪国》初次出版后,川端康成认为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做好呼应,于1940年至1941年间,补充创作了《雪中火场》《银河》两章。其中,不过,他认为这两章没有写好,经过大篇幅地修改后,又于1946年5月至1947年10月间,在《晓钟》《小说新潮》杂志,重新发表标题为《雪国抄》《续雪国》的短篇小说。之后,
川端康成再修改补充全书,取消各章的标题,由创元社于1948年12月另出新版本,形成如今的《雪国》定稿本。
在中国,有人认为该小说是描写妓女的黄色小说,反对翻译出版该小说,但后来,在新闻出版局局长承担责任的情况下,《雪国》得以出版。《古都》是川端康成的另一篇代表作,由于反对者要淡化《雪国》,因此,书名将《古都》置于《雪国》前面,冠以《古都·雪国》书名,并由
山东文艺出版社于1981年9月出版。
1996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由
叶渭渠主编的十卷本《
川端康成文集》时,终于以《雪国·古都》的书名出版。至此,《雪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文学界得到公平对待。
南海出版公司于2013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集《雪国》,书中收录
川端康成的《雪国》(叶渭渠译)《湖》(
唐月梅译)等两篇小说。
内容情节
主人公
岛村是已有家室的舞蹈评论家,由于对生活感到无聊,告别妻子和孩子来到雪国游玩,并投宿于温泉旅馆。岛村让旅馆主人叫艺妓过来服侍他,由于当天旅馆客人众多,艺妓人手不够,跟随三弦师父学琴并时常表演的
驹子被叫来帮忙,来到岛村的房间。年轻的驹子有一张纯洁美丽的面容,岛村见之,不忍玷污她,于是让她叫其他艺妓过来。但是,岛村对驹子的尊重和他本身的艺术才华,让她对他心生
爱慕。
几日后,驹子特地来寻居住在温泉旅馆的岛村。为了自己的爱情,驹子自愿委身
岛村。按照计时收费的艺妓制度,岛村和驹子是消费者和服务者的关系,不过,因为驹子爱慕岛村,二人的往来多了真挚情感,驹子为了见到他,甚至提议让他带着他的妻子过来。不过,由于秉持人生一切都是徒劳的虚无人生观,岛村心底并不重视
驹子的爱慕,认为二人只是露水姻缘。第一次离开雪国前,岛村和驹子约定每年都来雪国找她。
第二年,岛村来雪国途中,在火车上被邻座的女子吸引。当时,女子正温柔细致地照顾着一个男性病人,既像母亲,又像妻子。由于该女子美丽的容貌以及照顾病人时展露的温柔,岛村对她产生
爱慕之情。岛村再次投宿温泉旅馆。和驹子来往期间,
岛村和火车上的女子再次相遇,并得知她和驹子都师从三弦师父,名叫叶子。在火车上,叶子照顾的男病人,叫行男,他是三弦师父的儿子。三弦师父生前,想让行男和徒弟
驹子结婚,但是,驹子不同意。三弦师父死后,行男重病。驹子虽然不喜欢行男,但是为了报答恩情,筹集行男的治疗费用,驹子沦落为出卖色相的艺妓。叶子爱慕行男,则选择留在他身边照顾他。行男病逝前,叶子特地过来恳请驹子去见最后一面,但驹子为了送岛村离开雪国,不愿答应。
第三年,
岛村再次来到雪国,和驹子仍旧频繁来往,并沉浸在驹子为他带来的肉欲美之中。期间,由于岛村发现叶子坚持每日给行男
扫墓,感受到这份不夹欲望的爱情,在精神上越发迷恋叶子。
驹子察觉岛村对叶子的感情,加上叶子和她身世相同,却坚守底线,不出卖色相服侍男人,驹子越来越嫉妒叶子。叶子并不恼怒,因为同情驹子的遭遇,她特地请求岛村善待驹子。岛村并非长情之人,和驹子的来往让他越来越失去兴趣。驹子察觉岛村逐渐转变的态度,认清岛村是薄情郎的真相。
在
岛村离开雪国前夕,村里发生了一场大火,叶子丧生于火灾之中,驹子抱着叶子,意识到自己深陷泥泞,但干净的叶子就像她的另一面,悔悟自己不该去嫉妒叶子。最后,
驹子和岛村彻底分手,留在雪国,岛村回到
东京。
角色介绍
岛村
岛村在东京生活,衣食无忧,依靠祖上遗产度日。在事业上,岛村无所作为,他研究西洋舞蹈,只是为了消遣生活,希望摆脱内心的空虚。在爱情上,他已有家室,却一边迷恋驹子的身体,一边
爱慕叶子。驹子爱慕他,他却将她的爱情当作“单纯的徒劳”。小说中,
川端康成通过表现
岛村认为一切都是徒劳的人生观,体现了社会“多余人”(生活、事业和爱情的失败者)的虚伪和冷酷。
驹子
驹子是出身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典型。幼年时,迫于生计,驹子被家人卖去
东京做艺妓。驹子拥有坚定不移的心志,即使在屈辱环境成长,她也仍然坚持苦学技艺,学歌谣、记日记、习书法、读小说、练
三弦琴。驹子纯真热烈,即使明知岛村是薄情郎,她也不求回报地在他身上倾注全部爱情。小说中,川端康成通过表现驹子坎坷的命运,反映了即使在艺妓制度下,女性也仍然想要追求自尊自爱的美好生活,有着努力进取的坚定信念。
叶子
在小说中,叶子虽着墨不多,但她却是作者笔下理想化的人物,即在污浊的世俗之中,始终保持纯洁和善良。叶子和
驹子同样出身社会底层,但和驹子不同的是,叶子坚守底线,不会赴宴陪客。对于驹子,叶子也是真心同情她,为了帮助驹子,她央求
岛村要对驹子好。行男病逝后,她每日去给他
扫墓。小说中,叶子突然死亡,对她来说不是悲剧,而是避免为了生存堕落,在死亡中保持永恒的纯洁。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一方面,《雪国》通过表现驹子勤学苦练技艺,飞蛾扑火追求无果的爱情,表现了底层女性追求独立人格,探求女性生存价值的主题思想。小说中,
驹子身为出卖色相的艺妓,时常感到卑贱,企图“正正经经过日子”,她对岛村有着不同寻常的爱恋,希望从岛村处得到真正的爱情,其实,也是她对过正经生活的希冀。
另一方面,
川端康成也通过展现两组三角关系,即
岛村—驹子—叶子、驹子—叶子—行男,表现了虚无思想,揭示了个体生命不管追寻什么,都是徒劳无功的真相。小说中,驹子热烈追求岛村,但岛村已有妻子,且他还倾心叶子,所以驹子的爱情注定是徒劳的;又因叶子不爱岛村,且最终在大火中丧生,所以岛村的爱情也成为虚幻。
驹子为了报答师傅,即使不爱行男,也甘愿为了他成为艺妓,只为替他筹钱治病;叶子深爱行男,费尽心思照顾他,但行男仍然病逝了,所以驹子的报恩是徒劳的,叶子的爱情也是徒劳的。
艺术特色
意识流
《雪国》运用了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方法,即在创作中,运用自由灵动的联想、快速跳跃的节奏等意识流叙事技巧,展现外界事物在人物身上留下的印象,并由此产生无限联想。小说中,
川端康成以
岛村第二次前往雪国作为开端,描写了岛村坐在前往雪国的火车上时,车外景色和车内叶子的面影奇妙地重合在一起,倒映在车窗玻璃上,构成一幅美妙图画,并使岛村产生无限遐想。
小说中,对于岛村的意识活动,作者写道:“在镜子的底面,傍晚的景色流动着……登场人物和背景使没有什么关系的,而且人物使透明的虚幻,风景则在朦胧、昏暗中流动,二者互相融合,构成并非现世的象征世界。尤其是当姑娘的脸上燃起山野的灯火时,岛村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美,以致心为之颤动起来。”
作者没有直接形容叶子的美貌,而是通过
岛村的眼睛、感觉以及意识活动间接表现出来,使叶子的美貌增添虚幻色彩。
语言特点
《雪国》的语言运用具有强烈的主观感觉色彩。比如,作者多次从岛村的主观感受出发,描写叶子声音透露出的独特味道。叶子的弟弟在车站工作,叶子央求站长关照弟弟,岛村觉得“她的声音美到令人感到悲哀的程度,清澈响亮地在雪夜里回荡”。
川端康成通过岛村的主观感觉,折射叶子的声音特色,表现了叶子声音的空灵美,这是塑造“虚无美”形象(即叶子)的重要手段。
《雪国》善于运用方言土语。由于山川阻隔原因,故事发生地保留浓厚乡音,
驹子作为当地出生的艺妓,和人对话时,经常带着浓厚乡音。比如,按照一般习惯,驹子当用敬语称岛村为“您”,但是,驹子始终称他为“你”,这是因为当地的女人很少像其他地方女人一样,对人使用敬语。川端康成通过驹子使用直截了当的方言,表现了驹子作为山村少女的朴素和真实,这是塑造“现实美”形象(即驹子)的重要手段。
作品影响
日本影响
《雪国》通过继承日本古典文学重视描述人物心理的特征,吸收西方“
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创作出独特的叙述方式,多次突破时空界限,使人物意识充满新鲜感及跳跃性,为日本文学做出卓越贡献。
在日本,
川端康成的《雪国》先后多次被改编成同名的电影。由
丰田四郎、
池部良和
岸惠子等人主演的电影《雪国》于1957年上映。八年后,由
岩下志麻、
木村功和
加贺麻理子等主演的电影《雪国》上映。进入21世纪后,由
奥田瑛二、
笛木优子、
南野阳子主演的电影《新雪国》于2001年上映,该影片讲述了纽扣制造商芒野在破产后,打算去雪国结束生命,但当他来到雪国后,却被艺妓蒙子打动心扉,对生活有了新的期望,最终放下自杀想法。2022年,电影《雪国》上映,该影片较少改动小说《雪国》内容,讲述了由
高桥一生饰演的
岛村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和
奈绪饰演的驹子、
森田望智饰演的叶子三人间的情感纠葛。
国际影响
1968年,《雪国》和
川端康成的《
千只鹤》《
古都》荣获
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语写道,它为“架设东西方的精神桥梁做出了贡献”。
《雪国》先后被翻译成英语、
德语、
法语、意大利语、
瑞典语、
波兰语、
芬兰语、
匈牙利语、
世界语、
荷兰语、
希腊语、
越南语、巴西语、
马其顿语、
朝鲜语以及中国语等16种语言,是川端康成被翻译最多的小说,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在欧美国家,《雪国》有一部英译本,是由纽约出版社发行被命名为《新雪国》的小巧豪华本,印刷几百册,单册价格高达数百美元,且非会员者无权购买。在中国,《雪国》于1957年首次在台湾地区问世,此后,又先后近十次在台湾及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出版不同中译本。1981年,
川端康成的作品首次在大陆出版发行,选择的作品也是《雪国》,此后,大陆的各大出版社又先后十多次出版该小说。
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世界各国围绕川端康成的《雪国》进行了长期的激烈讨论。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不断围绕《雪国》进行文学争论,许多相关单位专门举办有关《雪国》的研讨会。在中国文坛上,川端康成的《雪国》对诸多作家产生较大影响。
据
余华回忆,他曾阅读川端康成包括《雪国》在内的全部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余华感受到了审美魅力,发现写作形式,走上创作道路,其小说《
活着》的主人公一生都在努力活着,试图抓住身边的人和物,但最终都徒劳无功,这和《雪国》的主题思想有着相似之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认为,《雪国》让他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使他更注重语言表达和细节描写,并创作出独属于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莫言小说人物的主要活动地域)。莫言曾在短篇小说集《
白狗秋千架》的出版序言中写道:一九八四年寒冬里的一个夜晚,我在灯下阅读
川端康成的名作《雪国》。当我读到“一条壮硕的黑色秋天狗蹲在那里的一块踏石上,久久地舔着热水”时,脑海中犹如电光石火一闪烁,一个想法浮上心头。我随即抓起笔,在稿纸上写下这样的句子:“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这个句子就是收入本集中的《白狗秋千架》的开头。这是我的小说中第一次出现“高密东北乡”的字样,从此之后,“高密东北乡”就成了我专属的“文学领地”。我也由一个四处漂流的文学乞丐,变成了这块领地上的“王”。
作品评价
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雪国》,被外界誉为“昭和文学的杰出代表作”“抒情文学的最高峰”。
对于《雪国》,
日本小说家及评论家
伊藤整称它是“川端康成作品群中的巅峰之作”,日本作家
三岛由纪夫称它是“川端的各种技法的集大成”,日本作家及剧作家中村光夫称它是“迄今为止的艺术总和,同时也是飞跃的产物”。
日本第21届文化勋章评价,《雪国》“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
中国翻译家
叶渭渠评价:“《雪国》标志着川端在创作上已经成熟,达到了他自己的艺术高峰,最后导致他成为蜚声世界的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