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韩(1911年6月2日—2002年2月8日),男,出生于
江苏省无锡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工程热物理学家,热工自动化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钟韩1933年毕业于
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34年到1936年在
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1937年到1945年担任
浙江大学机械系教授。1946年9月起任
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教授,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后,任
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教授。1952年后任
东南大学副院长兼动力系教授,1981年任南京工学院院长兼自动化研究所所长。1978年11月创办并领导南京工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兼任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起担任南京工学院院长兼自动化研究所所长。1984年任南京工学院(后更名东南大学)名誉院(校)长。2002年2月8日因病医治逝世,享年91岁。
钱钟韩是
中原地区现代动力工程学科体系的主要奠基者之一。长期从事热物理学和热工仪表自动化的教学和研究,长期致力于教育改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热工仪表自动化专业;培养出新中国首批电厂运行自动化专家;建立了窑炉、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和电气模型;提出了系统的低阶近似模拟方法。出版了《热工仪表》《钱钟韩教授文集》等著作。1985年获美国
南加州中华科学家工程师学会特别奖。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11年6月2日,钱钟韩出生于
江苏省无锡市一知识分子家庭。因家庭背景的原因,父亲钱基厚和
伯父钱基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1918年起开始在无锡县城内秦宅读私塾,期间放学后到时任无锡第三师范学校国学教师的三伯父钱基博处学习
文言文《斯文宗统》(钱基博自编),奠定了对中国文学史较系统的知识。1920年进入公立学校读小学五年级。1923年8月在苏州桃坞中学读书,1927年以全校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奖,后因学校停办一年而转学。1929年7月毕业于
无锡市辅仁中学;同年考入
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习。
1933年,钱钟韩以全校第一名和历年平均成绩最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34年到1936年在
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主要从事热电测量方面的研究,期间受到了独立探索科学和开放式学术讨论训练,在热电测量的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热流
阻抗”和“串联并联的热流线路”的概念。1937年1月到1937年6月在瑞典
瑞典通用电机公司电气公司实习;同年回到中国。
工作经历
钱钟韩原来是学
电机工程学的,回国后因工作需要,接触了锅炉、汽轮机和
热能动力厂的运行和设计,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动力工程学科的新观点。钱钟韩1937年到1945年担任
浙江大学机械系教授。1939年起多次被聘为浙江大学机械系代理系主任。1944年任
中央大学(四川重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1945年到1946年担任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教授。因抗战胜利,学校准备复员回北京、
天津市,于1946年4月提前结束教学工作。1946年9月起担任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教授。1948年秋受聘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代理院长。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后,担任
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教授。
钱钟韩1951年参加
九三学社。1952年后担任
东南大学副院长兼动力系教授,领导并组织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和实施统一教学计划的工作。1952年下半年主办“动力检修”两年制专修科,自编教材,在中国国内首先开出《热工仪表》《热力设备自动调节》等新课。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7年在反
右派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离开南京工学院行政领导岗位。1962年恢复南京工学院副院长职务,分管科学研究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电厂自动化正由各项热工设备的孤立控制转向整个热力系统的综合控制;而综合控制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必须事先在
大型计算机上经过仿真考验。当时国际上所流行的有关热工设备运行特性的公式(传递函数)都是既脱离工程实际,又形式复杂,难于上机。而中国工业部门当时所掌握的
计算机只有容量较小的模拟式计算装置,难以胜任大型热力系统的仿真工作,对此,钱钟韩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低阶近似模拟方法。1962年,钱钟韩主持成立热工自动化研究室,开始培养研究生。1963年到1987年期间担任高等工业学校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热工仪表教材组组长。1965年参与指导自动化研究室在苏州望亭电厂进行计算机监控的试点工作。1966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冲击,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劳动,后指导秦岭发电厂大型单元机组模拟计算机仿真工作及天津
军粮城街道电厂监控自动化的试点工作,同时主办
江苏省电业局电子仪表训练班。1978年11月创办并领导
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兼任所长。1979年1月恢复名誉,9月恢复职务。
1980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起担任南京工学院院长兼自动化研究所所长。1981年11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首批博士生导师。1984年起担任南京工学院(后更名东南大学)名誉院长。1988年起任东南大学名誉校长。
人物逝世
2002年2月8日11时45分,钱钟韩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主要成果
电厂热工过程动态学研究
钱钟韩为窑炉、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等热工设备建立了数学模型和电气模型,提出分析计算方法及仿真方法,解决了国产模拟计算机容量小的问题。他表示:动力设备的联结方式实际上是双向作用的,可以用等效的无源电路来模拟其动态行为,比通常所采用的、单向作用的传递函数分析方法更方便与合理。在国际上出现
大型计算机之前,这是分析复杂热工系统的唯一可行方法。从直观性、实时性、整体性和形象化的角度来看,非一般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所能达到,为利用电气模拟线路对复杂非线性系统进行快速仿真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
电厂热工自动化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电厂自动化正由孤立控制转向综合控制;综合控制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必须先在大型计算机上仿真考验。当时国际上的特性公式(传递函数)脱离工程实际,形式复杂。而中国工业部门当时掌握的
计算机只有容量较小的模拟式计算装置,难以完成大型热力系统的仿真工作。于是钱钟韩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低阶近似模拟方法。指出了各种形式的理论和经验公式都可以统一展开为
级数表达式,再整理成为二阶或三阶有理分式。该方法可把数学模型阶次和计算机仿真所需容量降低到一半以下,为在物质困难条件下完成仿真任务找到了出路。后总结了模型降阶的机理,提出“中、低频段分别处理”和“有限信息资源合理分配”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几种新的模型降阶计算方法;它们的计算结果比当时(1976—1979)国际文献中所提出的降阶算法优越得多。他还对高压蒸汽的热力学性质和状态方程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近似公式。他纠正了技术文献中没用的蒸汽流量计算公式,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计量精度,并为高压蒸汽流量的在线测量提供了科学依据。1973年,为中国国内蒸汽发电机组的第一次大规模系统仿真试验提供了简化实用数学模型的成套公式。利用等效电路,阐明了各种热力设备(旋转窑、汽包锅炉、直流锅炉、汽轮发电厂等)的动态运行特性,为控制和综合自动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参加了
华东地区各大电厂的热工自动化试点和计算机控制试点,为推广
自动化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钱钟韩发表了多篇论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个人荣誉
人才培养
钱钟韩曾任
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教授。创建了机电结合的动力工程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事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同时指导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曾自编教材,在中国国内首先开出《电工仪表》《热力设备自动调节》等新课程,为新建电厂输送了一大批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代表性学生有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吴永忠。
影响
《钱钟韩传》于2005年由
学苑出版社出版,介绍了钱钟韩的人生历程。
人物评价
东南大学校友总会表示:“钱钟韩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学贯中西,胸襟开阔,道德高尚,为人师表,廉洁清正。”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表示:“一生求真,一生唯实,一生奉献。先生走了,却为后人点亮了一座灯塔,在人们心里矗起了一座丰碑。”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钱钟韩.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2023-04-21
钱钟韩.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