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主之地》(
波斯尼亚语:Ničija zemlja)是由
丹尼斯·塔诺维奇编剧并执导,兰科·德约里奇、
瑞内·比托拉贾奇、菲利普·索瓦戈维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片由波黑、
斯洛文尼亚、
意大利、法国、英国、
比利时等国联合拍摄,于2001年5月12日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映。
影片讲述了
波黑和
塞尔维亚战争期间,分属于不同阵营的三名士兵被困在战场中间,他们为了保命而想方设法寻求救援,最后仍因为相互之间的仇恨,而自相残杀、同归于尽的故事。
《无主之地》与《荒唐军令》(Karaula)《
格巴维察》(Grbavica)被称作新巴尔干电影的“蒙难三部曲”。2001年,该片入围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最终收获最佳编剧奖。次年,该片在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奖。截止到2023年5月11日,该片的累计全球票房收入为485.89万美元。
影片剧情
波黑和
塞尔维亚战争期间。清晨,雾气茫茫。一小队波斯尼亚士兵在战场上迷失了方向。当雾气消散后,他们发现自己来到了塞尔维亚阵地前。塞尔维亚士兵发现了这群不速之客,就开火消灭了他们。波斯尼亚士兵西基(布兰科·德约里奇 饰)中弹滚入战壕,他的战友全部牺牲。塞尔维亚军队派出两人打扫战场,新兵尼诺(
瑞内·比托拉贾奇 饰)在一老兵带领下执行了这项任务。他们爬行来到了战场中间那块三不管地带。尼诺的声音惊动了西基,西基伏击了他们。老兵死亡,尼诺中弹受伤被缴械。西基审问后发现,尼诺是个对战场所知不多的菜鸟。为了脱离战场,西基逼迫尼诺脱光衣服,来到战壕外对交战双方示警,以获得救援,但此举却遭到了炮击。西基和尼诺又躲回掩体。交谈时,他们对由哪方引发的波塞战争产生了争执。
掩体外的声响惊动了他们二人,是
波黑士兵塞拉(
菲利普·索瓦戈维奇 饰)。塞拉转过头来,但塞拉的身下被死去的
塞尔维亚老兵放置了一颗弹式
地雷,移动塞拉的身体就会引爆地雷,所有人都会被炸死。所以塞拉只能躺在原地不动。西基处理塞拉的伤情时,尼诺偷偷拾起一把枪,用枪口对准了西基。塞拉利用诡计吸引尼诺注意力并拉住他,西基趁乱拾起一把枪。西塞和尼诺都有枪在手,双方达成了临时的和平。为了获救,西基和尼诺都脱光衣服来到战壕外呼救。交战双方认出了西基和尼诺的身份。双方的前线长官都发出了停火命令,也对维和部队提出了救援请求。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来到三不管地带,却无法排雷救出塞拉,而西基不愿丢下战友独自逃生,尼诺想要离开,西基开枪射伤他的腿,命令他留下。维和部队无法处置现场局面,他们接到长官命令撤离了现场。环球新闻记者简(
凯特琳·卡特利吉 饰)监听了联合国军队通讯内容,认为这是个热点新闻,他们找到维和部队
中士马钱德(
乔治斯·西蒂斯 饰)提出采访要求。马钱德将情况通报给了上级,得知媒体知道了战场上的情况,维和部队无法再置身事外,高级官员下达了救援指令。
战壕内,尼诺用刀袭击了西基,西基奋力抵抗。维和部队的到来,阻止了双方的冲突。维和部队的排雷专家进入战壕,为塞拉排雷,他忙了半天却看不到是什么样的
地雷。尼诺把地雷型号告诉了排雷专家。排雷专家沮丧地告诉众人,这种地雷一旦开启,根本无法排除。维和部队高级官员乘坐直升飞机来到现场,他打算利用这次营救行动出一出风头。
西基和尼诺被带离战壕,但西基对他没有杀尼诺反被对方用刀刺伤一事耿耿于怀,开枪射击尼诺,而他本人被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射杀。记者把这一幕都录了下来,他们对这个大新闻很满意。
被解救出来的两族士兵互相厮杀,让维和部队高级官员颜面扫地,随后他又得知一个头疼的消息,塞拉根本无法被解救。维和部队高级指挥官下令排雷专家返回战壕,假装营救塞拉。不久后,维和部队把
塞尔维亚老兵的尸体放上担架,伪装成塞拉被解救出来的模样。在媒体的眼皮底下,他们大摇大摆地离开。而在战壕之内,塞拉静静地躺在原地,绝望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境内爆发一次规模的战争——
波黑战争。波黑430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
丹尼斯·塔诺维奇出生在
波黑,父母都是波斯尼亚人。他参加了波斯尼亚的
摄影队,开往前线拍摄战地现况。作为曾经的战地记者,丹尼斯·塔诺维奇穿梭在波黑战争前线,亲眼目睹了战争,看过子弹射穿人体血肉的血腥场面。他拍摄下无数的战争画面,并将这些画面剪辑成将近300个小时的战争记录片,在欧洲各大电视台播出,影响甚大。那些战争场面在他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用了14天,将这些亲眼所见以及自己亲身经历的的东西变成电影剧本,写出了《无主之地》。
拍摄准备
丹尼斯·塔诺维奇将《无主之地》故事介绍给一位电影制片人,但被对方回绝。随后他将剧本打印了三份,分别投给三家
制片公司。其中一家看过剧本后,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立刻联系了丹尼斯·塔诺维奇,并在3天后,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拍摄手法
摄影机和人物之间保持的一定距离,营造出一种客观的“观看”立场,并保持影片始终,使影片展现出明显的纪实风格。在影片中,几乎没有使用推拉镜头或停顿性的特写镜头展现人物,只以事件发展顺序讲述故事。还使用了快速的视点切换和升格镜头让观众体验爆炸场面。在维和士兵、媒体闻风而至的现场,记者简正在做现场报道,摄影机和正在拍摄的助手出现在眼前,电影的拍摄镜头则在一边默默地注视。
选角和拍摄过程
《无主之地》采取跨国合拍模式,由
波黑、
斯洛文尼亚、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比利时等6个国家联合参与制片,主要拍摄地和资金支持方均是斯洛文尼亚。
西基、塞拉、尼诺,影片的3位中心人物饰演者都是来自波斯尼亚和
克罗地亚的演员,他们有着对战争的亲身感受。
影片拍摄总共用了36天,其中有连续下雨的9天,真正的拍摄天数是27天。
幕后花絮
除了片头曲和片尾曲外,影片中的所有音乐都通过是电影中的播放工具,如收音机、耳塞等呈现而出。
影片配乐
影片特色
象征性
《无主之地》把战争的时间和空间限定在一天之内和一个象征着舞台的战壕内,具有极强的戏剧冲突性。整个故事是将
波黑和
塞尔维亚战争做了空间上的凝缩。战争双方的民族主体,被投射到两个作为个体的士兵身上,让观众从战争中个体真实的情感感受战争。影片中有个小段落意味深长,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波斯尼亚士兵与塞尔维亚士兵闲谈,惊讶地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熟人 :一位已经逃往国外的姑娘。这个情节不仅描绘了战争中双方个体的细腻情感,同时还暗示了交战双方本身的亲缘性。《无主之地》的杰出之处在于通过一个凝缩化的戏剧空间,以一个看似具体的现实冲突,布置了各类具有象征性的角色粉墨登场,从而构成了一张战争全景的“缩微图”。
意识形态的分歧、各方的小算盘、人性的抗争都在这张图上集中显现。
荒诞性
荒诞派戏剧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欧仁·尤内斯库、贝克特、
阿达莫夫、品特等一批剧作家的戏剧作品,他们在一个特定的戏剧空间中讲述出世界的荒诞感,其哲学思想来自
萨特、
阿尔贝·加缪的
存在主义。《无主之地》将荒诞具象为战争舞台,影片在两军交火的无主地带创造了一个“凝缩的空间”。这是一个天然的戏剧场景,是所有目光的落点,也是所有矛盾纠葛的集散地。最能体现这场战争的荒诞性,是西基和尼诺的一层特殊关系:西基念念不忘的旧情人居然是尼诺的老同学,这发现令他又惊又喜,马上和尼诺亲近了不少。然而战争是无法回避的,最终他们还是走上了一条同归于尽的不归之路。
镜头语言
《无主之地》以纪录片式的客观呈现中,一直以镜头语言讲述着从期待到幻灭的历程。在不动声色的追随镜头中,救赎的意图掩藏在那一一次次采用的仰视镜头和求索遇挫后的俯视镜头中。塞拉躺在战壕内的
地雷之上,仰视的镜头便先后落在西基、维和部队的高级官员、环球新闻的记者简身上,而希望的破灭也蕴涵在那一个个转向他人的镜头中。影片的结局,在塞拉睁大双眼试图听懂将军说话的特写镜头后,是一个以蓝天为背景的俯视大全景镜头,在场众人先后离开了战壕,最后的一丝拯救的可能在平静中粉碎。
色调
《无主之地》是在
斯洛文尼亚实景拍摄的。
南斯拉夫王国曾经有着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色,山谷,绿草地,其间点缀着白色、蓝色的野花,处处洋溢着盎然的生机。导演用青灰色和在强烈阳光暴晒下反白的色调,赋予环境以一种绝望的整体基调。在一个整体性环境中,作者以一面红白蓝三色的
塞尔维亚旗帜、白底红图案的
波黑国旗和
联合国的蓝底白徽的旗帜将三方分隔出来。战壕里的
火炮、弹药箱,设路障的卡车车厢上的铁锈,墙壁上、车厢上涂抹的标语等影像,将现实环境和在当下留下印痕却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抽象成“任何一个空间”,与电视屏幕上播放的
波黑战争冲突双方的资料图像相互诠释。影片不断地切入一个青青原野的大全景,随后用俯视镜头紧紧框住焦黑色的战壕和里面的人,表现出生命的受困和局促、当下的短暂和无所依附。
上映和票房
上映日期
票房成绩
《无主之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上映,截止到2023年5月11日,该片的累计全球票房收入为485.89万美元。
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信息来源
评分与评价
网站评分
专业评价
正面评价
这部电影在绝望中结束,这是对
波黑和
塞尔维亚战争作出的批判性描述。《无主之地》是近年来搬上大银幕的最佳反战电影之一。塔诺维奇讲述了一个成熟、深思熟虑的故事,以期获得人物的同情心,反对战争。——影评人罗宾(Robins)《Reeling Reviews》
《无主之地》用最黑暗的幽默创造出讽刺,表现了现实的荒谬。——影评人玛丽安·约翰逊(MaryAnn Johanson)《Flick Filosopher》
这是由
丹尼斯·塔诺维奇发起的战争控诉,故事里没有温和与侥幸,只有残酷。影片的战斗场面很有冲击力,很好地利用了电视新闻的镜头来解释战争的背景。表演很扎实,展现出战壕中士兵的坚韧和媒体的狂热。——影评人罗伯特·罗滕(Robert Roten)《Lariat》
负面评价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对战争的描述,不如说是对官僚主义的控诉。导演没有去质疑战争背后的原因,而是瞄准了一个简单的目标,例如
联合国负责人,他被描绘成一个装腔作势的虚伪官僚。——影评人杰里米·海尔曼(Jeremy Heilman)《Movie Martyr》
影片影响
《无主之地》是第一部被提名
奥斯卡金像奖的
斯洛文尼亚电影,更是第一部获得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斯洛文尼亚电影。该片对
波黑战争电影业造成了很大影响,让反思性的战争题材电影在巴尔干地区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