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1946年出生于
英国谢菲尔德郡,是英国著名的超现实派绘本作家。
安东尼·布朗从小受他爸爸的影响,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利兹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毕业后曾在
曼彻斯特皇家医院担任一个医学书籍插画家一职,之后又到广告公司为戈登·弗雷泽画廊设计明信片。1976年,安东尼·布朗正式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叙事性儿童插画《
穿越魔镜》,开启了他创作儿童插画的生涯。1983年,他出版的第七本叙事性儿童插画书《大猩猩》深受大众的喜爱,并且凭借这本书获得凯特格林威和艾米克两项大奖,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2000年他成为
英国第一位获得
安徒生大奖的人,这个奖项相当于文学界的诺贝尔学奖,他的插画成就达到了最高峰。
安东尼·布朗的作品风靡全球,截至到2019年他已经发表50多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他已经在美国、
德国、
意大利、
墨西哥、
韩国、
法国、
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开展过画展。
人物经历
少年时期
1946年出生于英国
谢菲尔德的一个乡村,从小安东尼·布朗就生活在乡村与自然亲密接触,天性得到释放。五六岁的时候,他就展现出了讲故事的天分,他经常在爷爷的酒吧里给人们讲述自己创作的“Big Dum Tackle”的故事,深受人们的喜爱。安东尼的哥哥比他早上学,他当时还喜欢扮演不同的角色与爸爸去接他哥哥放学。童年时期关于世界的洞察力与想象力成为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安东尼·布朗的爸爸对绘画有着浓烈的兴趣并且曾经在谢菲尔德的一所学校担任美术老师一职。从小他就受到爸爸的影响,梦想成为一名画家。小时候他的绘画天赋也开始显现出来,6岁的时候,他就创造了一幅颇具
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一个海盗从鞋子里面探出头来,并顺着腿往上爬。他这种奇异的想象力也一直贯穿于他的作品当中,成为自己独特的风格。
高中时期,安东尼·布朗在学校图书馆接触到了
萨尔瓦多·达利,勒内∙马格利特,梅雷特∙奥本海姆等名家的艺术作品,从此便被深深吸引着,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勒内∙马格利特,他沉醉于他的作品当中,模仿着他的画作。在以后的创作中,他的作品也常常可以看到勒内∙马格利特的影子。
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利兹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开始接受系统的绘画教育,这一经历让他更了解绘画,绘画技术得到了提高。除了对绘画感兴趣,他还喜欢足球,橄榄球等体育运动,这些喜好也被他展现在他的绘本当中。
工作经历
从利兹艺术学院毕业后,安东尼·布朗在
曼彻斯特皇家医院担任一个医学书籍插画家一职,为皇家医院与医学书籍绘制插图。绘画解剖图需要有着极强的观察能力与精密的绘画技巧,这一经历练就了他细致精密的绘画功底,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呈现了很多小细节的绘画。
工作几年后,他觉得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很无趣,于是他就辞了那份工作,来到广告公司为戈登·弗雷泽画廊设计明信片。明信片设计需要有着独特的创造力与丰富的想象力,这一工作经历让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在明信片设计的过程中,他开始使用大猩猩这一元素,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名之作《大猩猩》奠定了基础。
绘本创作
1976年,安东尼·布朗正式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叙事性儿童插画《穿越魔镜》,这本插画也开启了他创作儿童插画的生涯,为他在儿童插画领域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他便潜心创作。
安东尼·布朗的创作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创作《公园里的声音》这段期间,他遇到了困难,开始怀疑自己的作品是否能一直出现在书店,于是中途放弃了创作,转向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后来他发现自己喜欢的是绘本创作,然后开启了绘本创作之路。而且在他18岁那年,父亲的突然离世,对他的打击也很大,所以在之后多年的绘本创作中,“家庭”与“父亲”一直是他的创作主题。
在1983年,他出版的第七本叙事性儿童插画书《大猩猩》深受大众的喜爱,并且凭借这本书获得凯特格林威和艾米克两项大奖。之后这本书便被翻译成十多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出版,这本书也让他在儿童插画领域站稳了脚跟。
1985年他凭借《谁来我家》荣获
德国绘本大奖,这个奖项肯定了他在儿童与青少年绘本创作的成就;1989年他凭借《Alice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获得科特·马希拉奖,科特·马希拉奖是
英国的文学奖,这次奖项肯定了他文学创作的成就,证明他的绘本兼具文学与艺术的内容,文字与插画都有着极高的造诣;2000年他成为英国第一位获得
安徒生大奖的人,这个奖项相当于文学界的
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插画成就达到了最高峰。获奖后,他继续投身于绘本创作中,立志给读者带来更多的绘本。截止到2019年他已经发表了50多部作品,其作品也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进行出版。
人物关系
人物作品
图书
来源:
插画
创作特点
超现实主义风格
超现实主义主要依托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运用毫无逻辑的手法,将梦与现实,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结合起来,呈现出荒诞,离奇,诡异的特点。超现实主义绘画也是运用了这种思想,运用想象,变形,将物体重构,错位,让绘画产生特殊的寓意,给观众留下独特的感受与冲击感。在安东尼·布朗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如在《看看我有什么》中,画面中电线杆将画面一分为二,将城区与山林的画面并置,而现实生活中,一根电线杆是不可能将城区与山林分割开来的;在《威利和朋友》中,画面上有一只极小的蜘蛛在桌子上,下面的配文却是:“他看见了一个可怕的家伙......”文字与图片的反差,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在《大猩猩》中,亲情的冷淡让安娜如同被困在无法挣脱的牢笼中,只有梦境,才能帮她实现去动物园看大猩猩的愿望。
引用名作场景
引用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此手法运用到绘本当中也同样适用,安东尼·布朗的作品中尤为常见,他将引用的内容与自己的作品结合,产生了新的意义。如在《朱家故事》里,爸爸慵懒地躺在沙发上,其背景就引用了
伦勃朗·范赖恩的自画像,画中华贵的人物与爸爸相呼应,暗示了爸爸内心的自满与贵气;在《谁来我家》中,描绘了女孩凯蒂和肖恩在房间里看电影,此时
电影画面正是《乱世佳人》男女主人公拥吻的镜头,暗示了他们的父母此时正在约会;在《隧道》中则引用了大量格林童话的故事以及美国插画大师沃尔特·克兰绘本里的画面。
戏仿手法
戏仿一词,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指用于模仿史诗,戏剧等。后现代时期,戏仿主要指的是对源文本的一种外化,对反、异化或是戏虐。戏仿对应的是一种“超文本”,与直接引用有着明显的区别。安东尼·布朗的作品中戏仿的运用十分广泛,如在《
穿越魔镜》中,他穿插了很多
勒内·马格里特的仿拟,主人公穿越魔镜之后看到的景象之一就是戏仿了马格利特的《戈尔康得》;在《
威利的画》中,两个
大猩猩属与威利一起拿着画笔画草地的画面就是戏仿了
让·米勒的《
拾穗者》;在《我和你》中,小女孩与三只熊的主人公的设计,则是戏仿了《
金发女孩和三只熊》这部童话故事。
水彩技法
水彩创造的基本原料是画笔,原料,纸张。安东尼·布朗的作品使用的画笔主要是扁平头笔、书写笔和尖头貂毛笔、圆形笔等,他习惯用扁平头笔去展现画面中的天空,沙滩和海面;书写笔和尖头貂毛笔则使他的画作上人物
细节刻画的更为传神,逼真;圆形笔的使用使画作中的人物形象与背景更加饱满。
主要成就
1983年凭借叙事性儿童插画书《大猩猩》荣获<凯特格林威>及<艾米克>两项大奖且登上了《
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儿童绘本插画之一,该作品被翻译成十四个不同语言版本进行出版。
1983年荣获科特·马希拉奖、
荷兰银铅笔奖、
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
1984年再次荣获艾米克奖。
1989年凭借《Alice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再次荣获科特·马希拉奖。
1986年《
朱家故事》在
博洛尼亚书展展出并荣获Graphic Prize。
1992年《动物园》再次荣获凯特·格林威大奖。
1998年凭借《梦想家威利》再度入围
凯特·格林威奖候选名单,同时另一个作品《公园里的声音》荣获科特·马希拉奖。
2000年安东尼·布朗成为第一个获得
安徒生大奖的英国人。
2009年荣获第六届《英国桂冠童书作家》。
人物评价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奖的颁发机构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评价他:“安东尼拥有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绘画技巧,他用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将绘本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是孩子,就连成人也对他的绘本爱不释手。他绘画手法细腻,敢于挑战固有的观念,他的书完全可以用
超现实主义来形容。”
国际安徒生大奖的评审评价他:“他有才华、有天赋,更有着无比神奇、丰富的想象力,在他的努力下,儿童插画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运用超现实的笔触创作出只有他才能呈现的儿童插画世界。”
相关社会活动
2019年6月22日至9月22日,安东尼·布朗的绘本画展首次在中国
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展,并将这次展取名为《安东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馆》。这次展览展出了安东尼·布朗的160多幅原稿插画,深受大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