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主要研究电工电子技术、交通工程、交通电子、交通信息、交通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智能交通系统和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毕业后可从事智能设备安装调试、智能交通系统维护等工作。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 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 目录(2015年)》中,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更名为智能交通技术运用,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学科门类为交通运输大类,属于道路运输类,专业代码由520105变更为600201。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教职成〔2021〕2号),智能交通技术运用更名为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技术专业学科门类为交通运输大类,属于道路运输类,专业代码由600201更改为500207。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道路交通运行与控制、
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交通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等知识,具备
系统集成、安装、调试、交通工程项目实施、交通领域大数据分析处理等能力,具有
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道路智能交通系统装调与运维、交通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教学标准》,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要求上要求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如机械、电工、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车辆导航与监控测度系统、城市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交通工程项目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等阶段的基本知识等。在此基础上,还需了解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内容和业务流程,掌握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等。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主要进行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CAD制图、交通监控、信号控制、智能停车、定位导航等实训。在智能交通行业相关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智能交通技术专业师资队伍中的队伍结构要求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专任教师要求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交通、电子、
信息技术、
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专业带头人要求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的教学条件要求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有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在教学资源上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