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鸿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
汤鸿霄(1931年10月4日-2022年12月16日),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出生于保定市徐水区环境工程与环境水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0年汤鸿霄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汤鸿霄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地质系。1959年汤鸿霄进入哈尔滨建筑大学任教。1977年汤鸿霄被调入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84年~1985年汤鸿霄为瑞士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研究所访问学者。1985年汤鸿霄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化学研究室主任。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2022年汤鸿霄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12月16日汤鸿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汤鸿霄是中国环境水质学学科的开拓者,长期从事环境水质学、环境工程学和用水废水处理技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汤鸿霄著译书多种,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收录数十篇。1999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荣获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奖。
人物经历
早年求学经历
1931年出生的汤鸿霄在日本侵略统治下的北平市读完了小学和中学,树立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发奋的信念。1944年汤鸿霄考入北京市第二中学;1947年高中就读于河北省立北平高级中学。 1950年前苏联援建中国两所大学,文科是中国人民大学,工科是在东北地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后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并于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地质系,半年后又转人采矿系,由苏联专家以俄语进行专业教学,后来根据院系调整再转到土木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最终取得学士
工作经历
1958年汤鸿霄毕业留校成为一名教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主讲“水化学与水微生物学”课程。这次从工程技术领域到基础学科的转向,为汤鸿霄日后走上多学科边缘交汇的环境水质学研究道路奠定了基础。1959年进入哈尔滨建筑大学任教。1977年汤鸿霄被调入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即现在的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场景从教学课堂转向江河流域等自然环境。
1984年~1985年汤鸿霄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瑞士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研究所(现为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EAWAG)工作,进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发表的论文提出了水解度的新概念和计算方法,汤鸿霄主持翻译并于1987年出版了《天然水体化学》中文版。
1985年汤鸿霄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化学研究室主任。参加或主持天津运河汞污染、湖南湘江镉污染、江西鄱阳湖铜污染等重大科研项目。1989年领导建立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精干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数项国际和国家的重要环境课题项目,各项成果在国内外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在环境水质学领域开辟了新模式。1993年汤鸿霄主持创建中国第一座聚合氯化铝现代化生产厂及稳定化聚合氯化铁工艺,全用国产设备,喷雾干燥固化粉末产品达到与日本同等水平。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至2022年汤鸿霄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汤鸿霄带领研究团队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领域形成了一条龙的研究链,200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人物逝世
2022年12月16日,汤鸿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汤鸿霄是中国环境水质学学科的开拓者,长期从事环境水质学、环境工程学和用水废水处理技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建立"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泛开展微界面水质过程和表面络合计算模式,吸附絮凝理论,高效水处理工艺技术,有机有毒物吸附及控制,环境纳米材料生态效应等研究。
汤鸿霄在参加或主持天津蓟运河汞污染、湖南湘江镉污染、江西鄱阳湖铜污染等重大科研项目后,他开辟出“重金属污染水化学”领域,深入研究水体颗粒物吸附的界面化学,并促成他提出将自然环境与工艺过程化学原理融合为统一体系的“环境水质学”。
1993年,在中国率先研究无机高分子絮凝理论和絮凝剂,主持建立中国第一座聚合氯化铝现代生产厂,创立稳定化聚合氯化铁工艺。该厂在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上都居国内前列,全用国产设备,喷雾干燥固化粉末产品达到与日本同等水平。该厂已正常生产,产品行销国内外。
汤鸿霄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获多项国家级的奖励。汤鸿霄在数年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水质工程人员所需的化学基础写出约75万字的《用水废水化学基础》一书。该书介绍了如何使土木工程人员理解化学基本问题。研究编写了《环境水质学文集》,该书现已成为该领域的必读经典和教科书。汤鸿霄还培养了一批科学研究的后备力量。截至2013年,汤鸿霄院士已培养博士生60余名,硕士生10余名,1994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
发明专利
论文著作
出版著作
汤鸿霄出版著作多部,2019年出版了《汤鸿霄自传》,全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汤鸿霄院士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研究成果。
主要论文
汤鸿霄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专著及论文300余篇,其中中国知网收录147篇,SCI收录数十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社会任职
汤鸿霄曾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曾兼任多科学刊物的编委。
人才培养
教学授课
1958年,大学毕业的汤鸿霄留在学校,成为了一名专业课老师。按照教学需求,教研室安排他主讲“水化学与水微生物学”这门课程。
主编教材
“水化学及水微生物学”是苏联教学计划里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有既定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其中水化学的内容主要是水质分析方法以及相关的基础化学知识。随着水处理工程技术不断进展,所涉及的各类化学知识更加深入和复杂,远远不止于水质分析方法,所以教学内容需要相应地进行更新。在有所增加和改动的前提下,汤鸿霄主编了新的《水化学及水微生物学》教材。作为1959年“教育革命”的成果,这本书在1961年以高等学校试用教科书的名义出版,并且成为1964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教会议通过的《水化学及水微生物学》通用教学大纲的基础。
学科建设
1988年,汤鸿霄担负起组建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KLEAC)的任务。他将学科上的构想转变为科研实体的可能性,提出的实验室组成模式在学科方面涵盖了化学地球科学、生态、信息计算以及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把天然水体与水处理工艺中的环境水质学融为一体的学术理念。把现代水质科学基础和水质转化高效技术的前沿研究作为具体目标,仪器设备的布置也围绕着综合整体进行。最终在1995年完成建设并通过国家验收。
指导学生
根据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2022年12月发布的信息,汤鸿霄先生乃是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他先后指导培养了六十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后。这些人如今都已成为环境管理、科研、教学、生产等不同岗位上的高端人才,并且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践行者。
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汤鸿霄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参考资料:
荣誉与获奖
2010年汤鸿霄获得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以下为部分获奖:
人物评价
汤鸿霄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这一领域,从理论研究、品种开发、生产工艺到工程应用,形成了一条龙的研究链,取得了居于国内外前列的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原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鸿志表示:“老师一生内心都怀揣‘国之大者’,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汤鸿霄.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5-03
汤鸿霄著作.国家图书馆.2023-05-03
汤鸿霄.中国工程院.2023-05-03
..2023-05-03
名校水业巡展.中国水网.2023-05-15
汤鸿霄院士唁电.中国工程院.2023-05-03
汤鸿霄.万方数据库.2023-05-03
汤鸿霄.知网.2023-05-03
汤鸿霄院士逝世播.新京报.2023-05-13
深切缅怀汤鸿霄先生.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08-30
..2024-08-30
何梁何利基金. 汤鸿霄.2023-05-1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求学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发明专利
论文著作
出版著作
主要论文
社会任职
人才培养
教学授课
主编教材
学科建设
指导学生
荣誉与获奖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