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缩写CIT),简称常理工,位于中国江苏省
苏州市常熟,由
江苏省教育厅管理,是由江苏省和苏州市共建的本科院校。学校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前身是成立于公元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与常熟职业大学合并,成立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升本,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2023年4月,常熟理工学院就“拟更名为苏州工学院”一事向公众征求意见、建议。 2023年12月11日,
江苏省教育厅就常熟理工学院拟更名为
苏州市工学院事项向社会公示。
截止2024年5月,学校有两个校区,分别是:东湖、东南校区。总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共有51个本科招生专业。截止2024年5月,共有本科生18000多人,教师1200多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5.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7个。
在
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常熟理工学院2024年的排名为280。
历史沿革
苏州师范专科学校阶段(1958-1962)
1958年6月,
苏州市地委召开筹建地区高等学校会议,研究决定苏州地区新办若干高等学校,包括新办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即
常熟市理工学院前身。同年8月18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明确新建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建校基础是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领导单位是苏州专署。
1962年6月2日,学校停办。
苏州地区师范学校(1971-1982)
1970年8月初,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工作组创办苏州专区五·七师训班。
1971年12月30日,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在苏州地区“五·七”师训班基础上建立苏州地区师范学校,地点在常熟县虞山镇。
1978年春季起,高考重新开始招生,以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地区专科班名义招收师范专科学生。
苏州师范专科学校(1983-1989)
1971年12月,在苏州地区“五·七”师训班基础上建立的苏州地区师范学校。
1982年3月,苏州地区师范学校和苏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合并。
1983年2月19日,教育部发同意增设苏州师范专科学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恢复设立校址在常熟的曾、赵园,当时占地面积60亩,房屋建筑面积19600平方米。同年3月,
江苏省教育厅明确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实行省、市双重领导,以省为主。同时,
苏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定名为苏州教育学院,其最终未并入。
常熟职业大学(1984-1989)
1984年8月18日,江苏省成立常熟职业大学。成立后市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先后并入,后又与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常熟分校合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87年8月20日,常熟市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并入。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1989-2004)
1989年10月18日,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同意常熟市职业大学与省属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建立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为省属普通高校,实行省、市(常熟市)双重领导。
1990年1月8日,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常熟分校划出。
2001年1月,江苏省人口学校建成并入。
2004年5月12日,教育部同意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2004-至今)
2004年5月12日,建立常熟理工学院,以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
2012年12月底,
江苏省教育厅推荐常熟理工学院参加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
2018年,获评201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2020年,获评苏州市技术转移工作先进集体。
2022年,获评全省高校招生考试宣传工作优秀单位。
2023年4月6日,常熟理工学院官网发布了《关于“常熟理工学院更名为苏州工学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根据《公示》,常熟理工学院就“拟更名为苏州工学院”一事向公众征求意见、建议。
2023年12月11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按照高校设置有关规定及要求,现将常熟理工学院拟更名为苏州工学院事项向社会公示。
学校规模
院系与专业设置
截止2024年5月,常熟理工学院共计有14个学院,共开设51个招生的本科专业。
师资情况
截止2024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750多人,博士近70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省双创博士”入选280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3个。
学科建设
截止2024年5月,常熟理工学院设有多学科门类,打造了一批地方(行业)急需的应用型学科,构建了以工学为特色,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建有“十四五”省重点学科4个。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批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含应急管理学院)4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1个,应急管理学院获批教育部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项目试点单位,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首批建设试点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
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5项,承担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0多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31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7个、省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8个、省重点专业(类)6项、省特色专业8个,1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ACBSP国际
商科认证。建有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1个。
在教材建设方面,2021-2022学年全校共使用950种教材,2022-2023学年全校共使用1095种教材,共获批6部江苏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其中新编教材5部,修订教材1部。
对外交流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与美、英、德、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9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入选江苏-英国高校合作联盟、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分别与多所国外大学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双学位)或合作开展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同时,常熟理工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4年制本科学历留学生。
学术研究
馆藏资源
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是由东湖校区逸夫图书馆和东南校区东南图书馆两部分组成。逸夫图书馆、东南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分别为2.2万和2.5万平方米。
截至2024年5月,图书馆共有阅览座位4000余个,馆藏纸质图书185.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7个,建设有常理工文库、常理工学位论文数据库、专业馆藏分析平台、中国虞山琴派古琴艺术数据库、言子文化特色数据库等自建数据库。
科研平台
截止2024年5月,学校获批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各1个,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7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50余个。部分科研平台如下图所示:
学术期刊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和《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两本学术期刊。
《东吴学术》于2010年5月创刊,为双月刊。该刊属于社会科学专辑,主张从学术角度阐释中国问题,连接国际学术,同时,积极展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1、3、4、6期为哲学社会科学,2、5为自然科学,逢单月20日出刊。该刊注重富于创造性以及理论性或应用性较强的稿件,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师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
学术成果
截止2024年5月,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承担教育部
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0多项。
常熟理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6项。其中参与编写的国家标准有:图书馆研究馆员王雅戈博士领衔起草的国家标准《GB/T41210—2021学位论文内容索引编制规则》等。
校园文化
校徽
常理工的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其中,徽志(也称作校标)是圆形徽标,组成图形由“常理工”的汉语拼音首字母C、L、G组成,主色调为蓝色。徽章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另校徽的排列有多种方式,在此展示圆形排列方式。
校标是常熟理工学院视觉形象标识的核心。
标志由“常(熟)理工”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C,L.G的变体构成。它自成系统,又是开放状;它富于强烈的动感,又有严谨的规律;它是运动着的一组圆形,像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座星系。它的标准色彩是蓝色,显得空灵高远。
标志图形的内涵是:常熟理工学院是独立的办学实体,又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它内部和谐,团结统一,凝聚力强,外向辐射,声闻遐迩,知名度高;它追求圆满,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它不断变化、发展、壮大,充满生机活力;它波浪式前进(横剖看),螺旋型上升(立体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前途无限。
常熟理工学院校徽有盾牌排法署式、八边形排法署式、圆形排法署式。在此展示最常见的圆形排列方式,其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最上方的校名、居中位置的校标、最下方的学校英文名。以其中心的校标为主体图案。
校训
立本求真、日新致远。(英文翻译:Breed integrity,seek truth——keep at it and every day will record your progress.译者:宗福常)。
“立本”语出《
中庸》。学校以育人为本;师生以做人为本。注意立足之本,才能奠定和巩固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以期长盛不衰,大有作为。
“求真”,语出
陶行知。求真,就是要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崇尚科学,坚持真理,追求真、善、美。
“本真”还是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对于一种理想境界、理想生存状态和理想人格的概括。
“日新”,语出《大学》。创新是不竭动力,是进步的源泉,是时代要求,世界潮流;创新也是常熟理工近50年办学特点。
“致远”,语出《
论语》。人要有抱负和毅力,矢志不渝,坚韧不拔。一个单位、一所学校同样要“志远”。
“不积步,无以致千里”,日新是致远的条件,致远又是日新的内在动力,二者高度统一。
本、真、新、远体现着常熟理工学院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精神。“立本求真”和“日新致远”昭示着:奠定坚实基础,树立远大目标,不懈求索,不断创新,始终强基固本,永葆生机活力,在开拓进取中持之以恒、臻于完美。“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常熟理工学院办学历史的特点,又体现了当前和未来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校风
校风由学生学风、教师教风、干部作风组成。学生学风是“勤奋刻苦、明德博学、志存高远”,教师教风是“唯实尚真、爱生乐教、止于至善”,干部作风是“实事求是、敬业奉公、与时俱进”。
干部作风:实事求是、敬业奉公、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精髓,是核心,是基本原则和思想作风。敬业,是干部工作的态度,奉公,是干部任职的宗旨。
教师教风:唯实尚真、爱生乐教、止于至善。高校教师应该只唯实,应该善于学习、独立思考,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教师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进修,既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又提高素养,完善人格,凡在职在岗,就无止无休。
学生学风:勤奋刻苦、明德博学、志存高远。青年的健康成长,应全面发展。要广阅博览,通识多能,厚基础、宽口径。但要以德育为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要胸怀家国、服务人民。
敬业奉公,爱生乐教,明德博学,分别是干部、教师、学生的立身之本;实事求是,唯实尚真,勤奋刻苦,则是干部、教师、学生孜孜以求的主导品格;与时俱进、止于至善、志存高远又是围绕“日新致远”校训对干部、教师、学生的各自要求。总之,校风是该校校训的展开和体现。
精神
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
校歌
常熟理工学院的校歌为:《向着太阳远航》,由舒叔作曲,集体作词。
校旗
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名,配以学校徽志。如下: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校排名
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常熟理工学院2024年的排名为280。学校入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全国百强,位列“2019-2023年全国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全国第3名、江苏第1名。
校区情况
截止到2024年5月,常熟理工学院有东湖、东南两个校区。
东湖校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该校区里的主要建筑物有:务本楼、知新楼、执中楼三个办公楼;从之厅、乐之厅、齐之厅大中小三个报告厅;闻道楼、学道楼、弘道楼、志道楼、成道楼等多个教学楼;敏行楼、躬行楼、笃行楼、敬行楼、慎行楼等多个实验楼等。该校区分布着:材料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商学院。
东南校区位于:东南街道湖山路110号。该校区里的主要建筑物有:办公楼立本楼;六艺楼、九章楼、五行楼三个教学楼;科技楼求真楼等。该校区分布着: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校友情况
商界
苏州光华集团董事长
许华、江苏圣博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拥军、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葛玲莉、常熟市广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常熟市康乐皮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培学、华实广告(中国)有限公司王怡。
学术界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袁毓林、
江南大学教授的姚淦铭、著名作家、诗人荆歌。
校园风貌
所获荣誉
2018年,获批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8年,获评201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2020年,获评苏州市技术转移工作先进集体
2021年,获评苏州市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2022年,获评全省高校招生考试宣传工作优秀单位
参考资料
学院一览.常熟理工学院招生网.2023-05-03
本馆简介.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官网.2023-05-03
部门简介.常熟理工学院学术期刊编辑中心官网.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