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胸织布鸟(
学名:Ploceus philippinus),也称黄胸织雀,属于织布鸟科
织布鸟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
斯里兰卡。
形态特征
中等体型(15厘米)、顶冠金色的织布鸟。 雄鸟夏羽额、头顶、枕金黄色,沿嘴基有一条窄的黑纹横跨前额基部,两端与眼先黑色融为一体,眼先、眼周、颊、耳羽等头侧黑色。上背、肩黑褐色,羽缘棕黄色或沙褐色,下背、腰棕黄色或沙褐色、具不明显的褐色条纹和微具金棕色羽缘。尾上覆羽棕黄色,尾羽黑褐色,羽缘微沾黄绿色;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褐色,羽缘金棕黄色或沙褐色。颏、喉暗褐色或暗灰色,颈侧和胸棕色,其余下体皮黄白色或近白色。冬羽额、头顶至上背沙褐或棕褐色、具细的黑褐色条纹。背、肩条纹较粗,下背至尾上覆羽与上背相同,但羽色较浅淡,纵纹亦不明显。两翅和尾黑褐色具黄绿色羽缘,翅上大覆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具宽的棕黄色羽缘,初级飞羽具窄的黄绿色羽缘。眼先褐色,眉纹棕黄色或棕色、长而宽阔,头侧浅褐沾棕。下体棕黄色,胸和两胁较深,两胁有不明显的黑色条纹。雌鸟和雄鸟冬羽相似。虹膜褐色或黑褐色,嘴雄鸟暗褐色或黑色,雌鸟上嘴角褐色、下嘴角黄色,跗肉黄色或肉色。
大小量度:体重♂19-30克,♀21-26克;体长♂132-157毫米,♀135-155毫米;嘴峰♂15-18毫米,♀15-18毫米;翅♂66-78毫米,♀66-76毫米;尾♂46-55毫米,♀44-56毫米;跗蹠♂18-21.5毫米,♀19-22毫米。
(♂:雄 ♀:雌)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约1200m以下的盆地或开阔的河流、湖泊、水渠、芦苇地、
沼泽等较为潮湿的地区,也出没于水稻田、果园和庭院中树上,不喜欢山地、森林和
荒漠。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食性:以稻谷、草子、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
蚱蜢、
甲虫、
鳞翅目和
鞘翅目昆虫及
昆虫幼虫、小型
软体动物门等。
习性:常成群活动,通常呈数只或10多只的小群,但秋冬季节有时呈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特别是在稻谷成熟季节,常数十只或上百只的大群飞到农田觅食,给谷物收成带来一定损失。性活泼而大胆,不甚怕人。常在枝间跳跃和鸣叫,叫声单调、尖细,似‘chit、chit、chit’。
繁殖
繁殖期4-8月。常成群在一起营群巢于树上,匡邦郁1960年4月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养附近的3棵大树上共找到26个巢,其中一棵树斜立于水塘边,树枝多伸向水面,其上共有6个巢,有一个巢离水面大约2米,另一棵上有12个巢,还有一棵树上有8个巢。在
巴基斯坦,曾发现一个多达200个的巢群,分散在邻近的7棵树上,最多的两棵树上
有巢氏56个和63个(Roberts 1992)。巢由撕成线条状的草叶或水稻叶编织而成,结构极精巧,形状亦很奇特,呈袋状或梨状。悬吊于
乔木树侧枝枝条上。
营巢由雄鸟独自承担。雄鸟制取叶片丝的方法很特别,当需要营巢材料时,雄鸟飞到高草丛或水稻田中,径直咬住
稻叶或草叶基部,然后朝空中向上飞,叶片则被撕裂成线条状。雄鸟首先用叶片丝缠绕在枝条上编织巢柄,然后向下编织实心的巢颈,由此再逐渐扩大成圆形,然后再向下延伸编织,当巢编织到一半、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杯时,雄鸟开始试图吸引雌鸟,如果吸引不来雌鸟,则所编织的巢即废弃。
雄鸟吸引雌鸟时,多站在已筑好的半个巢上,一边迅速地扇动两翅,一边发出它特有的带有点喘息声的歌唱。这一表演,常常刺激群体中其他雄鸟也跟着炫耀表演起来。但是雌鸟通常只飞到巢已完成一半的雄鸟旁,而未完成一半的巢,雌鸟不光临。当一个雌鸟选中了一个巢以后,它就飞到这个雄鸟巢上,与雄鸟结成对,此时雄鸟才开始完成球形的
产卵室和巢底侧面的一漏斗状出入口,雌鸟也衔取一些细草作为卵室的内垫材料。巢的大小据在云南景东对2只巢的测量为:巢柄长17.0厘米和20.0厘米,巢身长16.0厘米和21.5厘米,巢外径16.5厘米×18.2厘米和17.0厘米×8.0厘米,巢口外径9.4厘米×2.3厘米和10.0厘米,巢口内径8.5厘米×6.5厘米和9.0厘米×7.0厘米,巢内高10.5厘米和9.5厘米,巢内径15.5厘米×6.5厘米和9.0厘米×7.0厘米,巢室深6.5厘米×6.0厘米,巢室内径7.5厘米×6.0厘米。
云南省南部测量的4巢明显较大:外径平均为35.7 (32-41) 厘米×14(14-14)厘米,巢颈长9.5(4-18)厘米×4.6(3-8)厘米,巢口外径平均6.8(6.4-7.4)厘米,巢口内径平均5.3(4.7-5.8) 厘米。
头一年的雄鸟就企图营巢,但很少有成功的,一般都在2龄时开始营巢。每窝
产卵3枚,偶尔有多至5枚或6枚的,有的认为6枚卵或许是2个雌鸟所产。卵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18.9-22.3毫米×13.7-15.2毫米。黄胸织布鸟属一雄多雌制,雄鸟和雌鸟的结合很短暂,当完成
交配雌鸟开始孵卵以后,雄鸟即离开雌鸟,开始营造新的巢和吸引新的雌鸟与之交配产卵。据报道,在一个
繁殖季节,一个雄鸟最多成功地营造了5个巢和吸引了5个雌鸟与之交配产卵。
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孵化期14-15天。
早成雏晚成性,雌鸟独自育雏,经过16-17天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
亚种分化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黄胸织布鸟在中国仅分布于
云南省南部,种群数量较丰富。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
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
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筑巢研究
中国鸟类学家
韩联宪仔细观察过黄胸织布鸟的巢:其巢有雌雄之分,
雄性的巢形状像一个悬挂的钟,底部是大敞的口,
横担着一条草绳编织的横梁供雄鸟自己栖息用,横梁两端的巢壁上涂抹有泥土,好象是为了增加巢的重量维持平衡;
雌性的巢底部三分之二处密封,做成窝,供孵化育雏;另三分之一编织成垂直的管道成为出入的口。因此有人说黄胸织布鸟的巢有两个洞口,一个进出的真正的口——通向孵化育雏之所,非常隐蔽,关闭着不易被人发觉;一个大敞的口是做伪装用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