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1943年11月22日--),男,
汉族,出生于
上海市,祖籍安徽省
六安市舒城县,中国冶金自动化及
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
鞍山钢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现任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1967年刘玠从
北京钢铁学校冶金机械专业研究生毕业,进入
武钢集团热轧厂自控车间,开始从当钳工维护轧机设备做起。1975年5月年被选为热连轧计算机软件人员派往曰本学习。投产后的
计算机运行和模型修改运用自如,完成的一系列成果被国家评为科技进步等奖。1983—1985年先后从车间主任被提拔为厂长助理、厂长和武钢公司副经理,主管设备、能源和自动化。完成的第一个难题是一米七热连轧机计算机改造,被冶金部评为科技进步
特等奖,被国家评为科技进步
一等奖。1994年中央安排刘玠到
鞍山钢铁集团集团任董事长兼公司总经理,开始对鞍钢进行改造,先后任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鞍钢的热连轧机改造全部机械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立足中国国内,建成一条年产200万吨左右的生产线。建成中国第一条自主集成的1780酸洗冷连轧联合机组,取得巨大经济效益。1997年刘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至2012年刘玠担任
中信集团顾问、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刘玠领导的“鞍钢技术改造与扩建工程被评为重大经典建设工程。
刘玠长期从事冶金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开发,致力于冶金工厂技术改造和重大冶金装备国产化的创新与实践。目前研究领域为基于新一代
人工智能的流程型工业智能制造创新型应用研究。被誉为中国热连轧及冷连轧生产线国产化之父,打破了西方厂商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为中国重大装备国产化做出巨大贡献。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刘玠祖父是教私塾的,父亲是
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可谓是是书香门第。小时候家就住在上海复旦大学嘉陵村,5岁时进入陵村内
国权路小学读完三年级。
上海战役前夕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封锁了复旦大学后被赶到育才中学。解放后回到学校,积极动手、思考,积极参加科技活动。
1957年
高中进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良好的教育为以后打下了好的基础。
大跃进时代参加勤工俭学,组织反射炉炼钢,开始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次接触冶金行业。高中毕业填报升学志愿,最后一个志愿填报了冶金机械专业。1960年进入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期间拼命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1964年大学毕业前夕,学校建议并帮忙报名考研究生,最后进入
北京钢铁学校,成为一名轧钢机械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67年刘玠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专业研究生毕业,到
武钢集团热轧厂自控车间,开始从当钳工维护轧机设备做起。将书本知识用到生产实践之中,又从实践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扎实,更加了解社会。在武钢轧板厂完成一项立轧机传动托架的革新,解决了多年
苏联设计上的缺陷。1974年被选为热连轧计算机软件人员派往曰本学习。投产后的
计算机运行和模型修改运用自如,完成的一系列成果被国家评为科技进步等奖。1983—1985年先后从车间主任被提拔为厂长助理、厂长和
武钢集团公司副经理,主管设备、能源和自动化。完成的第一个难题是一米七热连轧机计算机改造,被冶金部评为科技进步
特等奖,被国家评为科技进步
一等奖。
1994年中央安排刘玠到
鞍山钢铁集团集团任董事长兼公司总经理,开始对鞍钢进行改造。1994年-2007年先后任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鞍钢的热连轧机改造走出一条主要立足国内的新路,用国产技术进行设备的翻新,全部机械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立足国内,建成一条年产200万吨左右的生产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他领导的“鞍钢技术改造与扩建工程”被评为重大经典建设工程。2007年-2012年进入
中信特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23年10月22日,刘玠被任命为
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刘玠长期从事冶金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开发,致力于冶金工厂技术改造和重大冶金装备国产化的创新与实践。目前研究领域为基于新一代
人工智能的流程型工业智能制造创新型应用研究。被誉为中国热连轧及冷连轧生产线国产化之父,打破了西方厂商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为中国重大装备国产化做出巨大贡献。
刘玠在“武钢一米七轧机系统
新技术开发与创新”项目中研制的
计算机过程控制模型,获国家科技进步
特等奖。他主持并参加研究的“武钢一米七热轧计算机控制新系统”等重大项目,完成冶金工厂最复杂最难的热连乳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改造,成功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垄断。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
三等奖。
刘玠致力于重大冶金
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创新与实践并取得了突出成就。刘玠是鞍钢1700工程总负责人从事工程总体技术方案的决策、关键技术的开发、大型装备的国产化研制等工作。建成中国第一条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ASP)并成套对外输出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该项目先后获得“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
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和冶金科学技术
特等奖。后建成中国第一条自主集成的1780酸洗冷连轧联合机组,引领、推动中国国内陆续建成投产国产热连轧生产线60余条、国产冷连轧生产线近20条。
论文著作
主要论文
刘玠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万网收录3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刘玠出版专业性著作,其中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录7本,以下为部分著作。
《热轧生产自动化技术》
主要介绍了热轧生产工艺及设备、热连轧计算机系统与检测仪表、热轧工艺理论基础、基础自动化级功能、过程控制级功能、热连轧数学模型、
生产控制管理级功能等。
《连铸及炉外精炼自动化技术》
为《冶金过程自动化技术丛书》之一,内容包括:炉外精炼工艺概述,炉外精炼检测仪表和专用
传感器,炉外精炼的基础自动化,炉外精炼过程控制自动化,典型的炉外精炼自动化系统,连续铸钢技术,连铸机检测仪表,连铸机电气传动控制系统,连铸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并列举了连铸自动化系统的几个典型实例。
《冶金过程自动化基础》
介绍了当代冶金企业自动化系统的分级方法,并对各级控制系统做出了叙述,最后对先进控制算法及其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社会任职
刘玠曾任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中信集团顾问,
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2000年刘玠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4年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科研获奖
刘玠主持并参加研究的“
武钢集团一米七轧机系统
新技术开发与创新”“武钢一米七热轧机控制新系统”“
太钢集团1549MM热连轧工程三电系统”“武钢热冷连轧机自产钢数学模型的研究”“武钢热轧厂精轧机轧制压力数学模型的研究”等重大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人物评价
“刘玠具作为企业家备突出的管理能力在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能够努力打造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高的信誉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
参考资料
刘玠.武汉科技大学校友工作与社会合作处.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