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内高校
浙江财经大学(英文名为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u0026 Economics,简称为ZUFE),简称浙财大、浙财,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艺、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被誉为浙江省财税干部的“黄埔军校”、会计师的摇篮、金融家的沃土、企业家的殿堂。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23年,与南湖革命纪念馆共建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入选省数字教育试点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始创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1978年浙江财政银行学校分设后成立浙江财政学校,1984年筹备浙江财政学院,筹备期间称浙江财政专科学校,1987年成立浙江财政学院,2013年正式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1999年学校创办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14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2月,浙江财经大学拥有下沙、文华、翠苑和长安四个校区,占地2300亩,总建筑面积57.06万平方米(不包含下沙紫元生活区),设有19个学院,1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2个研究院,2所附属幼儿园、2所附属小学、1所附属中学,开设45个本科专业,并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44所高校建立良好的校际关系。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校教职工1800余人,普通全日制学生208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
在2024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浙江财经大学位列第11名。
历史沿革
浙江财政银行学校时期
1974年11月,浙江省金融局申办创立浙江财政银行学校。1975年4月,经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正式成立,设有银行、财政两个专业,1975-6年,每年各招收60人;1977-1978年,每年各招收100人。并暂借杭州市郊七堡蚕种场。1976年迁至清泰门外——堡乌龙庙。
1977年6月迁至文一街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分校分部。同年,提出了首个规划——抓纲治校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规划。
1978年浙江财政银行学校分设后成立浙江财政学校。同年5月,由学校承办的《财政基础知识》定稿会议在杭州召开。
1982年9月,迁入文一路校区,并为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先后增设先后税务、基建财务与信用、企业财务会计以及职业中专等职业。
浙江财经学院时期
1984年筹备浙江财政学院,筹备期间称浙江财政专科学校,1987年成立浙江财经学院。
1985年12月出台了《浙江财经学院1985-1990年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学校“七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1984年11月到1991年10月,位于文一路94号。1991年10月文华校区(文化路269号)启用,文一校区2003年9月被置换。同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4年6月,学校代表团首次出访日本,并于日本福井大学签订了学校首个学术交流协议。
1995年12月,首个民主党派组织——中国民主同盟浙江财经学院支部成立。
1999年学校创办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2003年10月部分师生迁至下沙校区。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8月东方学院搬迁至长安校区。
2012年入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时期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
201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批准新设辽宁大学哲学等29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学校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1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揭牌。
2016年12月,学校首个与企业共建的万事利博士后工作站成立,开启了学校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1+N”模式。
2017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
2018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用经济学获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
2019年,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授予“浙江省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称号,2020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综合考评优秀。
2023年,学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整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南湖革命纪念馆共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同年,这一基地入选省数字教育试点单位。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学校设置有19个学院,45个本科专业,1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2个研究院,2所附属幼儿园、2所附属小学、1所附属中学。学院与专业对应情况如下表:
以上来自参考文献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2月,在校教职工18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正高级职称190余人,副高级职称37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880余人。此外专家学者也有一定储备量,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重点人才计划人选、国家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特级专家、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以上人才160余人。另聘有1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2月,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省“登峰学科”、3个省A类一流学科、4个省B类一流学科。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2月,设有45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特色专业,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和2个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拥有1部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教材,7部省“十二五”优秀教材,44部省重点教材、21部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和31部省“十四五”“四新”重点教材。另外还有11个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以上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截至2024年,部分教学成果如下图所示:
学校交流
截至2024年,学校已经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44所高校建立良好的校际关系,开展多种方式的国际交流,共有中加会计学本科教育项目、中美市场营销本科教育项目、中英金融学本科教育项目以及中新应用金融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先后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拥有浙江省最早的ACCA、CGA考试中心,被认证为ACCA白金级认可教育机构。
1994年6月,学校代表团首次出访日本,并于日本福井大学签订了学校首个学术交流协议。
2014年4月,AIA国际会计师公会与浙江财经大学达成课程合作协议。该项目为浙江财经大学引进的国际会计师执业资格认证项目,该校就双方的课程,与AIA国际会计进行对接。
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应用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面积35053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藏量80余万种,240余万册,中外文现刊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81个,中外文电子图书280万余种,电子期刊4万余种,博硕士学位论文400万余篇。自建有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献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政府管制文献馆、浙财文库、浙商文库、专业经典阅读文库等6个特色库。其中“两奖”文献馆被列入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重点文化支持建设项目。而且还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知识交流中心、文化传承中心。
学术出版
财经论丛》(Collected Essays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财经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管类学术刊物。此刊为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武汉大学》和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办刊理念:青年学者的孵化器、学科前沿的展示台和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主要设有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国际贸易、财政与税务、金融与投资、数字金融、财务与会计、工商管理、政府管制等栏目。始终坚持学术研究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刊方向,秉持“学术至上、精品是求”的办刊宗旨。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拥有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1个,省新型高校智库3个,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
部分科研平台一览表:
数据统计时间2024年2月
以上来自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2月,学校先后有4位教师的独著或合著成果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37项,承担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571项、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1600余项,哲学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位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累计获得校友和社会捐赠2亿元。
2022年,学校19项研究成果获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学校排行
在2023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浙江财经大学位列第801-1000名。
在2023上海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浙江财经大学位列第12名。
在2024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浙江财经大学位列第11名。
校园文化
校名
沙孟海题写
校徽
解释:学校徽志是蓝色单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隐含“浙江财经大学”中文“财”和英文“finance \u0026 economics”中首字母“F”和“E”组合变形的钟形古钱币图案,下方的“1974”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浙江财经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沙孟海题写的校名。
学校徽章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规格为14×50mm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为红底白字,本科生为白底红字,研究生为黄底红字。以上来自参考文献
校歌
浙江财经大学的校歌名为《随你去远航》,作词者为施翔,作曲者为钟旭林。
校旗
旗的形状为矩形(长宽比为1.5:1),旗面图案采用校徽与校名相结合的图形,其中校徽位于校名左上方,蓝底白字款,共有六个标准旗帜尺寸。
以上来自参考文献
校训
进德修业 与时偕行
解释:语出《易经》乾卦。“进德修业”,要求百年树人、德育为先,倡导教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学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与时偕行”,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开拓创新,努力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前列。
以上来自参考文献
标准色
色值为:C100 M88 Y18 K0。
以上来自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数据统计时间2024年4月
以上来自参考文献
历任领导
以上来自参考文献
校友情况
浙江财经大学优秀校友众多,以上仅列举部分。
以上来自参考文献
校园风貌
上图所示为南门,门前是刻有沙孟海题写的六字校名的校名石。校名石外型直观,既形似刀币,与财经特色相吻合,又形似舟船,踏浪远航,形成动感。
上图所示为风华广场,“风华”二字出自《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刘彻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同时有风采才华冠绝当世之意,象征该校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追求,也契合广场的气势。
所获荣誉
2021年,浙江财经大学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
2023年,学校入选省数字教育试点单位。
参考资料
学校概况.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学校章程.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浙江财经大学.软科排名.2024-05-10
现任领导.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学校入选省数字教育试点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官网—浙财新闻.2023-05-05
浙财概况—历史沿革.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历任书记校长.浙江财经大学校史馆.2023-05-05
教学建设.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2023-05-05
浙江财经大学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大赛.浙江财经大学创业学院官网.2023-05-05
浙江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全日制助学班招生问答.浙江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23-05-05
[2020]合作导师简介——钟晓敏.浙江财经大学官网—人事处.2023-05-05
王俊豪教授获“浙江省杰出教师”称号.浙江财经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05
数据科学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数据科学学院—导师风采.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信息管理与人才管理学院—人才工程.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法学院—省级人才工程.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教师荣誉.浙江财经大学官网—人事处.2023-05-05
浙江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基本情况一览表.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实验中心.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浙江财经大学国家精品课程一览表.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2023-05-05
教育—知识百科.新浪.2023-05-05
图书馆—本馆概况.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4-05-24
财经论丛—期刊介绍.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金融创新与普惠金融研究中心入选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财经大学官网党委宣传部.2023-05-05
学校“地方财政研究院”获批列入省首批新型高校智库.浙江财经大学官网—科研处.2023-05-05
浙江省域现代化监测与评价实验室入选省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浙江财经大学官网—科研处—科研动态.2023-05-05
浙江财经大学报一句话新闻.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学校在全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浙江财经大学官网—浙财新闻.2023-05-05
学校标识.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浙财人物—校友.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党委宣传部—“浙财十景”评选结果发布.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新校名石落座学校南大门.浙江财经大学官网.2023-05-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浙江财政银行学校时期
浙江财经学院时期
浙江财经大学时期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师资情况
学科建设
教学情况
学校交流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学术出版
科研平台
学术成果
学校排行
校园文化
校名
校徽
学校徽章
校歌
校旗
校训
标准色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校园风貌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