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Dental Calculus),又称牙石,是指牙齿表面附着的食物残渣及唾液中的矿物质、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
白细胞等与黏液素以及涎蛋白和
脂类混合,形成钙化了的
牙菌斑。根据牙结石在牙齿表面的位置,牙结石可分为龈上牙石、龈下牙石。结石的形成主要受唾液成分、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影响,形成速度最快的可在洁齿后48小时成石,慢者形成可达数年之久。
牙结石其容易存积在不易刷到的牙面上,或以
唾液腺开门附近的牙面上沉积最多。牙结石的多少可以用牙结石的指数来表示。牙结石可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0~3度。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中国35~44岁之间的居民中,牙结石的检出率高达96.7%。此外牙结石会引起牙龈和牙周组织病变,引起牙龈组织出血及口腔异味等。及时去除牙结石,有利于牙周组织炎症的消退。为预防牙结石形成,可采取正确刷牙、饮食调整等措施进行日常管理与预防。治疗主要是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并评估治疗效果,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定义
是指牙齿表面附着的食物残渣及唾液中的矿物质、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
白细胞等与黏液素以及涎蛋白和
脂类混合,形成钙化了的
牙菌斑。
分型
牙结石依据附着的部位不同,以龈缘为界将,分为龈上牙石(supragingival calculus)和龈下牙石(subgingival calculus)。
1.龈上牙石,指附着在牙冠的矿物质,又称为牙冠结石。
2.龈下结石,指附着在龈袋内及牙根、牙颈部的矿物质。
临床表现
0度:无软垢及牙结石。
1度:少许软垢或牙结石,但末超过牙面的l/3。
2度:有牙结石,末超过冠面的1/3,有少量的龈下结石。
3度:牙结石不超过冠面的2/3,有较多的龈下结石。
形成和矿化
形成
牙结石的形成包括3个基本步骤,即获得性薄膜形成、菌斑成熟和矿物化。前2个步骤实际是菌斑的形成过程,菌斑成为后来矿化沉积的有机基质,即矿化的核心。龈上牙石的矿化成分来源于唾液,龈下牙石来源于龈沟液。最初小
晶体开始沉积在菌斑基质中,然后基质完全钙化,细菌也钙化。晶体沉积在菌斑内是钙化形成的通常途径,与此同时矿化物也可沉积在龈上菌斑积聚的表面。钙化先呈小灶状,逐渐增大,并互相融合成大块牙结石。早期的菌斑内有少量
无机化合物成分,在菌斑形成后1~2天内即开始矿化,逐渐形成牙结石。有些人龈上菌斑形成的时间不到2周,矿化已达60%~90%,也有几天就发生矿化的。不过,沉积发展成具晶体特征性质的陈旧性牙结石需数月或数年。微生物并非牙结石形成过程所必需的,因为在无菌饲养的动物中也可有牙结石形成,其他如脱落上皮
细胞、
白细胞和食物碎屑等均可成为钙化的核心。
牙结石形成的速度因人而异,同一个体口腔内不同牙位的沉积速度也不同,这与机体代谢、唾液成分、龈沟液成分、菌斑量、食物性质等有关,如食软而带黏性的食物易沉积牙结石。此外,还和牙齿排列不齐、牙面或
假体表面粗糙、口腔卫生差等有关。儿童牙结石少于成人,可能与菌系不同有关。
矿化
牙结石的矿化与以下2个因素有关:
1. 矿化的核心:矿化物质的沉积必须存在矿化的核心,菌斑中的细菌、上皮
细胞和细胞间质可能为主要的核心物质。菌斑细胞间的基质主要为蛋白-多糖复合物,可从唾液中络合
钙盐成为钙化中心。菌斑中细菌本身也是一种基质,如纤毛菌属和放线菌属,可构成
有机化合物的支架,
吸附矿物质沉积于牙面。
2. 矿物质沉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呈
过饱和状态,是龈上石中
无机盐的主要来源,而龈下石则来自龈沟渗出液中的矿物盐。矿化过程的始动假说有以下2种:
(1)
二氧化碳理论:唾液在刚流出导管口时,CO₂张力较高,其中钙、磷等矿物离子呈过饱和状态;进入口腔内后,CO₂张力下降约1/2,使唾液pH升高,钙、磷等离子从过饱和状态析出而沉淀于菌斑中。此理论解释了龈上牙石多发生在主要
唾液腺导管口,但不能解释龈下牙石。
(2) 氨生成理论:细菌代谢即
蛋白质分解所产生的氨使唾液或龈沟液的pH升高,与蛋白溶解活性有关。有学者发现蛋白溶解活性与牙结石形成呈正相关。
成分与结构
成分
牙结石中含70%~80%
无机盐,其余为有机成分和水。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的化学成分类似,其无机成分与骨、牙本质和牙骨质相似。
1.无机盐的主要成分为钙、磷,钙约占无机盐重量的40%以上,磷约为20%,并有少量的镁、钠、
碳酸根和
微量元素。至少2/3的无机盐为结晶形式存在,主要为
羟基磷灰石、
磷酸盐的
三斜晶系、八钙磷酸盐和
磷酸氢钙。
2.有机成分为
蛋白质和
糖类,脂肪甚少。其有机构成与菌斑相似,包括各种微生物和脱落的上皮
细胞、
免疫细胞等。
结构
根据电镜观察,牙结石呈层板状结构,与身体其他处的结石相似。各层的矿化程度不一,其中有各种形状的结晶,呈规则或不规则的排列,还可见矿化的细菌。
牙结石紧密地附着于牙面,其原因之一可能是菌斑下方的获得性薄膜也矿化了,因此矿物晶体与牙釉质、牙骨质或牙本质密切接触。其二,龈下牙石所附着的牙骨质表面不规则,常凹凸不平,这是由于根面在
牙周炎过程中被吸收或有小面积牙骨质撕脱所形成的。其三,牙骨质表面还有残存的Sharpy纤维,龈下牙石常与牙面呈犬齿交错的镶嵌式附着,使龈下牙石附着相当牢固,临床上要刮净龈下牙石比较困难。牙结石也可附着于种植体表面,但在精密制作的纯钛种植体表面的附着远不如在牙体表面坚固,因此去除种植体上的牙结石可以不伤害种植体表面。牙结石的表面总是覆盖着菌斑。
相关检查
1.问诊: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过去是否有过牙周或牙齿方面问题。口腔卫生状况差,如长期不刷牙、不使用
牙线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牙结石。
2.视诊:在临床检查中,医生直接视诊可观察龈上的牙结石,通过观察和触诊可以发现牙结石的形态、颜色和位置。借助气枪吹干牙面或者吹开
牙龈边缘,可以观察到更清晰的牙面沉积物以及浅龈下牙结石。
3.牙周探针检查:牙周探针是一种常用的用于诊断牙周疾病的工具。通过牙周探针检查,可以评估牙周袋的深度,初步判断牙结石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牙周袋加深可能暗示牙结石引发的
牙周炎。
4.X光检查:X线片上也可观察到牙结石影像,但X线片不宜作为判断牙结石是否已被清除干净的直接工具。
鉴别诊断
牙结石与牙垢的鉴别。牙垢又称软垢,它能在牙龈清洁后数小时内即沉积于牙面上,主要是由食物碎屑、微生物、脱落上皮
细胞和
免疫细胞、唾液中的黏液素以及涎蛋白和
脂类的
混合物组成,软垢中的细菌及其产物对口腔
软组织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牙结石是附着在牙面上钙化的
牙菌斑,轻者附着在牙颈部,重者布满整个牙面,最易沉积在不易刷到的牙面上或
唾液腺开口附近的牙面上。牙结石外观呈黄白色、棕色或黑色,可因饮茶、吸烟、食物、药物等使颜色加深。牙结石的组成有
无机化合物和
有机化合物之分,无机物为
磷酸钙、
磷酸镁、
碳酸钙,还有
蛋白质、脂肪和水, 有机物是蛋白质—
多糖配位化合物、脱落上皮
细胞和
白细胞及各种微生物。牙垢在刷牙时容易刷去;牙结石不易去除,尤其是龈下结石,附着紧密,难以去除,这也是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关疾病
牙结石与牙周病关系密切。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牙结石量与
牙周炎呈明显的正相关。虽然牙结石本身对
牙龈可能具有一定机械刺激,但较早期的研究已显示其粗糙面并不会引起龈炎;相反,在猴子实验中发现,结合上皮在无菌的牙结石上能形成半桥粒和基底膜这种正常的上皮附着。另外,消毒过的牙结石在体内不会诱导炎症或脓肿。上述研究排除了牙结石本身作为牙周病原始病因的可能性,其作用可能是继发的,即牙结石为菌斑的进一步积聚和矿化提供理想的表面。牙结石对牙周组织的主要危害来自其表面堆积的菌斑,由于牙结石的存在使得菌斑与组织表面紧密接触,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此外,牙结石的多孔结构也容易吸收大量的细菌毒素,牙结石也妨碍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因此牙结石是
牙龈出血、牙周袋加深、
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去除牙结石是牙周治疗和疗效维护的基本原则。
1.
牙龈炎:牙结石的粗糙表面和内部细菌容易引起牙龈炎症。表现为局部
牙龈充血、
肿胀、红肿、触诊出血或自发出血等。
2.
牙周炎:随着牙结石扩散到牙周组织,结石中的细菌和炎性因子会导致牙周炎。症状可能包括牙周袋加深、牙槽骨吸收、牙周膜断裂等。
干预治疗
治疗方法
龈上洁治术是用龈上洁治器去除龈上牙结石和菌斑,并磨光牙面,防止菌斑和牙结石再沉积,防治牙周病的措施:龈下刮治术则用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牙根面上的牙结石和菌斑,是牙周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一般是由专科人员操作进行治疗。根据所用的器械不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可分为手用器械法和
超声波洁牙机洁治法。
1.手用器械法,是用手持洁治器、刮治器,依靠腕力进行清洁牙齿的一种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它是牙周专业医师的基本功。
2.超声波洁牙机洁治法是利用超声波洁牙机高效去除牙结石的一种方法,尤其对去除大块牙结石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超声洁治后要用
探针仔细检查有无遗漏的牙结石,如果遗留应将其清除干净,洁治后应进行牙面抛光处理。
超声洁治不宜用于放置
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亦不宜在无相应防护措施下用于
肝炎、
肺结核、
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患者。对龈炎患者,每6~12个月做一次洁治,可有效地维护牙周健康。
定期复查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并评估治疗效果,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个别患者可行牙齿美容修复等其他辅助治疗,改善口腔美观。
预防
为了维护良好的口腔健康状况并预防牙结石形成,可采取正确刷牙、使用
牙线、
漱口、定期口腔检查、饮食调整、戒烟限酒、口腔卫生知识普及等措施进行日常管理与预防。
预防牙结石主要措施是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多喝开水。有少量牙结石者可对着镜子用小刮匙或其他金属器具小心剔除;结石较多位于牙齿难以剔除部位者应到口腔科进行洗牙等专业诊治。200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颁布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中提倡每年洁牙一次。
流行病学
根据2018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人群牙周健康和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其中35~44岁人群中,牙结石检出率达到96.7%,55~64岁人群中,牙结石检出率达到96.4%,青少年的情况更好,但牙结石检出率也达到了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