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洋次
日本导演、编剧
山田洋次(外文名:Yôji 山田市),1931年9月13日出生于大阪日本导演、编剧。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电影新浪潮时期,他开始进行导演工作,于1961年因拍摄其处女作《二楼的房客》而成功崭露头角,之后又自编自导拍摄出享誉日本影坛的长达48部的《寅次郎的故事(电视剧版)》系列作品,主角“寅次郎”的扮演者渥美清也因此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在其死后,《寅次郎的故事》的粉丝为其设立纪念博物馆;后来,他进入严肃题材的创作,拍摄了《家族》《故乡》《同胞》,被称为“家族三部曲”,传达出了对日本社会的深刻思考;他也拍摄了日本近代史上的经典爱情名片《远山的呼唤》和《幸福的黄手帕》,并凭《幸福的黄手帕》获得第二届报知映画赏最佳影片。进入21世纪,山田洋次以其独特的艺术观念,推出其“武士三部曲”:《黄昏清兵卫》、《隐剑鬼爪》和《武士的一分》,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获得赞誉,其中《黄昏清兵卫》曾获第27届报知映画赏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的提名,《隐剑鬼爪》为其二度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的提名。2008年,他凭借家庭片《Kabei》入围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主要经历
早年经历
1931年,山田洋次出生在日本大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因其父亲是“满洲国”的铁路设计师,所以在其两岁时,便举家迁到中原地区,在中国度过了自己的儿童时代。战争结束后,他才随家人返回大日本帝国。此后,其父失业在家,山田洋次一边赚钱一边上学,其少年时代是作为难民度过的,这些经历为其之后创作电影提供了背景与主题。
1950年,山田洋次考入东京大学法律系。在校期间,社会动荡,但他没有参加任何学生运动,只是抱着“排遣苦闷”的想法加入了电影研究社。毕业后,他进入了松竹电影公司,担任野村芳太郎的助手,曾为其名作《砂之器》担任编剧。
进入电影圈
1955年,山田洋次写作的剧本《蜂之子》在”日本电影新人导演协会”举办的活动中获得第一名。之后他开始帮助野村芳太郎和并上和男编写剧本,被拍成电影的有《月薪13000圆》《创造明天的少女》《黎明的地平线》等等。此外,他也曾使用笔名“山田义雄”创作《头等舱卧铺里的那个家伙》的剧本。进入20世纪60年代,“大日本帝国新浪潮”掀起,日本电影进入全盛时期。在野村芳太郎的推荐下,他于1961年拍摄了自己的处女作《二楼的房客》成功崭露头角。次年,他以倍赏千惠子演唱的歌曲《平民区的太阳》作为灵感来源,构思并拍摄同名影片《平民区的太阳》,这也是他首次执导长篇电影,自此便正式迈入日本电影导演行列,亦开始了与倍赏千惠子的合作。
1969年,山田洋次着手执导并编剧由渥美清主演的喜剧片《寅次郎的故事(电视剧版)》,上映后该影片在票房上获得了回报,该片的总观众人数达8000万人次,票房总收人达468亿以上。该影片也是《寅次郎的故事》系列故事的第一部,直至1995年的最后一集,《寅次郎的故事》长达48部,是电影史上成功的系列片之一。随着放映时间和集数的增长,《寅次郎的故事》没有因此流失观众,反而成正比增长。在渥美清离世后,《寅次郎的故事》的粉丝为其设立纪念博物馆,山田洋次重新制作了《寅次郎的故事25:寅次郎芙蓉花》的特别篇作为纪念,同时该部特别篇也成为山田洋次“毕生最爱的视频”。
辉煌生涯
1970年至1976年,山田洋次在六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严肃题材的电影《家族》《故乡》和《同胞》的制作,被誉为“家族三部曲”。其中,1970年上映的《家族》使山田洋次花费五年时间来构思,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法,为故事增添质感与魅力,最终获得了当年度日本《电影旬报》的四项大奖;《故乡》在对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关照的同时,也传达出工业化进程当中,传统农耕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人们的无限乡愁;《同胞》于1975年上映,亦充满乡土气息。
1977年,由高仓健倍赏千惠子主演的爱情影片《黄丝巾》上映,山田洋次自编自导,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戏剧式的结构来讲述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在《每日新闻》和日本电影协会所组织的评奖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影片,并入选日本名片200部,同时也成为1977年第2届报知映画赏的最佳影片,是日本近代爱情片的经典之作。三年后,他再次携手高仓健和倍赏千惠子拍摄另一部爱情片《远山的呼唤》,亦获得成功,一举夺得日本电影协会优秀影片奖、每日电影竞赛优秀奖、日本文化厅优秀影片奖。此外,该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使演员在内地走红。
自1988年起,山田洋次担任影片《钓鱼迷日记》的编剧,其续集多达19部,直至2009年结束。
在1991年上映的电影《息子》之后,自1993年起,山田洋次再次制作系列片《学校》,讲述了在一间由福利机构主办的夜间学校里,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励志故事。该系列共有4集,每经推出均好评如潮。此外,《学校》四部系列片均使山田洋次荣获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的提名,其在日本影坛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以《儿子》《学校》为代表的植根于普通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的作品,使山田洋次获得了“日本人心灵的代言人”之美誉。与此同时,在《寅次郎的故事(电视剧版)》完结后,山田洋次逐渐淡出工作。
多元探索
进入21世纪,山田洋次于2002年执导了自己首部武士题材电影《黄昏清卫兵》,改编自藤泽周平的同名小说。该影片不同于黑泽明等人所建立的日本大分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武士片传统,包含宏大的叙事、绚丽的打斗、以及深刻的寓言等特征,山田洋次则站在了一个新角度,将下层武士这个特定时期的特定群体作为描绘对象,采用白描手法将其呈现在荧幕上,开拓出武士电影的新时代。同时该影片也获得了丰富的票房利润,日本本地票房六百万美元,成为当年最受瞩目的电影之一,并成功横扫日本各大影展,获得第27届报知映画赏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和最佳编剧、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和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
2004年,山田洋次执导其第二部武士电影《隐剑鬼爪》,再次改编自藤泽周平的小说,并延续了他在《黄昏清兵卫》中所开创的武士片格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海市柏林等多个国际电影节亮相。两年后,他又推出其“武士三部曲”的完结篇《武士的一分》,借助简洁的电影镜头语言,展现出平凡百姓的故事。
之后,山田洋次又开始了新题材的电影创作。2008年,他推出的反战题材电影《母亲》参加了第五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并成为第三十二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同年,他成为日本美术学院会员。接下来几年,他相继推出《弟弟》《京都太秦物语》《东京家族》等作品,其中,《弟弟》是一部让世人感动的家族人间剧,作为柏林国际电影节当年的压轴作品展映;《东京家族》改编自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并作为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特别招待作品展映。2010年,山田洋次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特别功劳奖,成为第三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导演。
2014年,山田洋次拍摄《小小的家》,改编自中岛京子的同名小说。不久他又推出电影《家族之苦》,上映后动员观众人数达到120万人。同时也决定拍摄续集,这是他16年以来再度拍摄系列电影,获得了广泛关注。2019年,在《寅次郎的故事》的50周年之际,他推出该系列的第50部作品《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被选为第3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作品。2021年10月18日,山田洋次执导的歌舞伎影像作品,中村屋两代名演员同台演绎的父子故事《连狮子》,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首轮放映。2023年2月10日,山田洋次参演电影《你好,妈妈》。
主要作品
(以下资料来源:)
导演作品
编剧作品
纪录片
荣誉奖项
(以下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山田洋次的艺术成就常被忽视,但事实上,他的电影作品比任何一位大师都更深入日本民心,至今,他已自编自导了77部电影,经典之作数不胜数。他导演的电影在日本广为流传,见证了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十年间,城乡、家庭关系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在他的七十多部作品中,山田洋次通常更倾向于描绘庶民而非中产阶级的形象。无论是《寅次郎的故事(电视剧版)》系列还是爱情电影,他的作品主要描绘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自从投身电影行业以来,山田洋次一直追求创作能与大众共鸣的影片,更注重娱乐性而非艺术性,因此他的作品倾向于大众化和平民化。在他的电影中,人物形象通常是乐观、积极且富有人情味的,同时极具浪漫气质,这体现了山田洋次希望日本人能将这些优良品格传承下去的愿望。(新浪娱乐评)
目录
概述
主要经历
早年经历
进入电影圈
辉煌生涯
多元探索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编剧作品
纪录片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