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与工程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材料类类专业,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通过教授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生产工艺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既可从事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程设计、产品研发、材料分析、技术开发、生产技术、性能测试、材料评估、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相关的工作。
专业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露端倪,以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和智慧生活逐渐成为下一阶段的社会新常态;复合材料作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不可或缺的高性能军工材料,是现代化先进航空航天器及尖端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军民融合战略的推动下,复合材料也用于制造轨道交通高压输电、风力发电、石油化工等领域的高技术产品,因此,加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复合材料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显得至关重要,早期国内只有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少数几个学校开设了该专业;截止2019年,全国仅有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的复合材料与工程通过了专业工程认证,在借鉴兄弟院校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强化复合材料专业特色性、应用型和卓越性的挖掘;针对航空航天工业与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特殊要求,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代码由目录外080206W调整为080408。
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隶属于工学、材料类(0804),专业代码:080408。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材料类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知识要求
复合材料与工程本专业学生主需掌握复合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知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知识,以及复合材料原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与结构设计、成型加工技术知识,具有扎实的高分子科学和复合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课程体系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包含了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工具性知识、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经济管理和环境保护类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包括哲学、思想政治道德、社会学等基本内容;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文献检索、科学研究方法论等基本内容;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球科学等基本内容;经济管理和环境保护类知识包括金融、财务、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提供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专业基础训练及综合实验;依据相应课程大纲,每门课程至少开设4个实验项目,且能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主要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电子电工实验等,具体实验项目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规范;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各类工程单位实习或工作,取得工程经验,了解行业状况。
毕业写作
毕业设计是科研与教学结合最为密切的一个实践环节,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每位专业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原则上每届不超过6人;选题应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可以从科研任务中选择规模适当和相对独立的题目,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来进行。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考研深造,可选择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相关专业。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程设计、产品研发、材料分析、技术开发、生产技术、性能测试、材料评估、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相关的工作。
师资队伍
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较高,专业领域分布合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学缘相同的教师比例原则上不高于50%,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可为专业发展所需的学科基础提供基本保障;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培养的高校,专任教师不少于50人;按二级专业培养的高校,每个专业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0人,且生师比不高于18:1,年龄在55岁以下的教授及40岁以下的副教授分别占教授总数和副教授总数的比例应适宜,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较高,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85%;讲授工程与应用类课程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工程背景,承担过科研项目的教师须占有相当比例,部分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
教学条件
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实验设备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保证学生使用;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教学实验室生均面积不小于2.5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15000元;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有足够数量、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能支持教学目标的达成。生产实习要有具体的实习大纲、明确的实习内容和考核方法及标准;实习带队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30%,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应理解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配备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项目开发或管理经验;教学经费有保证,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200元,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以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2所,其中评级A及以上4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应用型),A++档次的学校5所,A+档次的学校3所,其中A+及以上的学校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2025年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1所,等级5★的学校1所,其中等级5★及以上的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目录
概述
专业发展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知识要求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毕业写作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就业方向
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
开设院校
专业排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