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英语: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简称信息科大或BISTU。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位于北京市,共有五个校区,分别为小营校区、健翔桥校区、清河校区、酒仙桥校区、金台路校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发展的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
截止2024年5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01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91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8人,留学生137人。45个本科专业,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7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现有专任教师1061人,其中73%具有博士学位,63%具有高级职称,拥有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509人。
2023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位居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7位。2024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位居
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6位。
历史沿革
前北京机械学院时期
北京机械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和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其中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原名为公立商业补习学校,于1937年更名为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又于1950年6月改名为北京市财经学校,在1955年移交给第一机械工业部,改名为北京工业管理学校,校址迁入东郊新建校舍。
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是1939年由日本人创办的华北高等工业学校,于1946年正式设立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北平解放后,于1949年10月10日,改名为国立北京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址迁至后海北河沿原摄政王府,归中央人民政府企业部领导。在1951年1月1日,国立北京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北京重工业学校,归重工业部领导。1953年1月1日,北京重工业学校分设为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和北京钢铁工业学校(北京钢铁工业学校发展为现在的
北方工业大学),电类专业迁至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
北京机械学院时期
1958年7月7日,为了适应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将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北京工业管理学校、北京干部学校合并建立北京机械学院。其中北京干部学校前身为沈阳工业干部学校,于1954年,根据第一机械工业部的要求学校迁至北京,改名为一机部北京工业干部学校。
合并后,三校拆除了各自的围墙成为同一的校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小庄。设机械制造系和工程管理系,本科学制五年。
1986年4月8日,北京机械工业管理专科学校与之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
1969年,根据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北京机械学院战备搬迁
陕西省,其中校舍的一部分作为北京机械学院北京留守处。
1972年,北京机械学院北京留守处更名为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留守处。
1980年1月,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其任务是培养机械工业需要的高级工程管理和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北京机器制造学校时期
1960年12月,北京精密仪器制造学校与北京机床与工具制造学校合并组建北京精密机械制造学校。1961年7月,为大力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将北京精密机械制造学校与北京汽车制造学校、北京轴承工业学校合并,定名为北京机器制造学校。
1969年至1979年,学校由一机部教育局划归北京市机械局管理,更名为北京机械学校。1980年,学校由北京市机械局划一机部教育局。
1984年3月26日,经教育部同意,将北京机械学校改名为北京机械专科。
1984年5月5日,北京机械专科学校改名为北京机械工业管理专科学校。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是由前身为
北京大学第二分校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和北京成人电子工业学院在1996年合并而来的。
1978年11月22日,北京市召开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工作会议,会上十五所和北京大学协商共办一所分校,校名拟定为“北京大学第二分校”。
1958年北大二分校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84年1月30日,电子工业部发文正式成立电子工业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成人电子工业学院前身是1956年9月创办的北京酒仙桥业余工学院,因文革原因,1969年4月18日宣布解散。1983年2月恢复办学,定名为北京业余无线电工程学院。1992年更名为北京成人电子工业学院。
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时期
1986年4月,北京机械管理专科学校和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实施合并,正式建立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
1990年11月20日,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的名称简化为机械电子工业部所属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1998年7月,移交给北京市政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时期
新世纪之交,北京人民政府为了进一步优化首都的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其
办学效益,促进其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适应首都率先实现人才配置的实质性现代化的目标,北京人民政府于2004年5月18日,正式批复了北京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部于2008年3月26日正式成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于2008年5月18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市会议中心召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成立大会。
2021年12月18日上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启用大会在新校区文理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太行路55号坐落在燕山脚下、北沙河畔,位于
昌平区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1〕13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正式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位点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止2024年5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设有二级教学单位14个,45个本科专业。
师资情况
截止2024年5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1人,其中73%具有博士学位,63%具有高级职称,拥有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509人。拥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7人,北京学者3人,青年北京学者1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3人,北京市人才项目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1人,北京市师德榜样、师德先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30人,北京市
首都劳动奖章和首都教育先锋先进个人11人。8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北京市优秀德育先进集体等各级各类国家级及省部级团队35个。
学科建设
截止2024年5月,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北京市重点学科有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9个。
教学情况
截止2024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4个,“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团队和市属高校创新团队14个,北京市优秀德育先进集体3个。
截止2024年5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7门,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4种,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8种,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16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3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
截止2024年5月,学校有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1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交流
学校已与百余所国外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实现了本、硕、博全方位的
联合培养模式。设有经教育部批准的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共同举办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知名学术期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报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维普网、
超星数字图书馆、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来源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统计年2021年,学报复合影响因子为0.863,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516。
本刊主要刊登信息技术、现代制造技术、
光机电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基础科学研究、智能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学术论文。
馆藏资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舍面积9661平方米。截至2017年12月,收藏纸质图书109万余册,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共计274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343种;拥有
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电子图书、新东方多媒体英语学习库、软件通、IT技能在线学习平台、经济信息类数据库、创业就业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SCIE、CPCI、EI、ScienceDirect、Springer、Emerald、EBSCO、IEL、ACM、ASME、SPIE等外文数据库共计65个。
科研成果
截止2024年5月,学校共获国家级科研奖项5项;2016-2018年间学校共获得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和11项社会力量设奖,国家重点项目4项,专利261项。
科研机构
截止2024年5月,学校有省部级与行业重点科研机构34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
学校排名
在
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23中国大学排名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位列全国第207名。
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位列全国第206名。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的构成是由“信息科大”汉语拼音的声母组成,标志外圈的四个线条组成的图案代表宇宙的宏观世界,标志的中心图案代表宇宙的微观世界,图案以冷、暖两色调组成,暖色代表活力创新,冷色调代表智慧科技。
校训
勤以为学,信以立身
行政管理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更新时间:2024年4月
杰出校友
学校校区
清河校区:地址为
海淀区清河昌平路南段26号;西面为学生公寓,校区中部有教学办公楼、培训楼、图书馆、篮球场等建筑设施,东部为家属宿舍。
小营校区: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西面有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金工车间、机电实习中心车间等建筑,东面为学生宿舍以及家属宿舍,南面有操场、排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
健翔桥校区: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35号,有安1楼、安2楼、安3楼、教工楼、实验楼、体练楼、图书馆、操场等建筑或设施
金台路校区: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院,有四号楼、五号楼、六号楼、教学楼等建筑。
昌平校区:地址为
昌平区太行路55号,占地总面积约78.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69.43万平方米。2021年12月18日,昌平新校区启用,自动化学院、经管学院、计算机学院的912名2021级新生入驻新校区。
参考资料
大学简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官网.2024-04-18
现任领导.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官网.2024-04-18
理学院简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2023-05-14
研究生招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3-05-14
计算机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4
校园地图.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4
北京日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官网.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