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也叫做相位编码(
相位 Encode,简写PE),是一个同步时钟编码技术,被
物理层使用来编码一个同步位流的时钟和数据。它在
以太网媒介系统中的应用属于
数据通信中的两种位同步方法里的自同步法(另一种是外同步法),即接收方利用包含有同步信号的特殊编码从信号自身提取同步信号来锁定自己的时钟脉冲频率,达到同步目的。
曼彻斯特编码,常用于
局域网传输。曼彻斯特编码将时钟和数据包含在数据流中,在传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也将
时钟同步信号一起传输到对方,每位编码中有一跳变,不存在直流分量,因此具有自同步能力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但每一个码元都被调成两个电平,所以数据传输
速率只有调制速率的1/2。
原理
用于数字
基带传输的码型种类较多,Manchester码是其中常用的一种。Manchester码是一种用跳变沿(而非电平)来表示要传输的
二进制信息(0或1),一般规定在位元中间用下跳变表示”1″,用上跳变表示”0″.曼彻斯特编码被被认为是一种自定时码自定时意味着数据流的精确同步是可行的。每一个比特都准确的在一预先定义时间时期的时间中被传送。
曼彻斯特编码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在长时间段内没有电平跳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任意的二进制序列进行编码,并且防止在这种情况下同步时钟信号的丢失以及防止低通
模拟电路中
低频直流飘移所引起的比特错误。如果保证传送的编码交流信号的直流分量为零并且能够防止中继信号的基线
漂移,那么很容易实现信号的恢复和防止能量的浪费。
曼彻斯特码具有丰富的位定时信息。
表示约定
对于以上电平跳变观点有歧义:关于曼彻斯特编码电平跳变,雷振甲编写的《网络工程师教程》中对曼彻斯特编码的解释为: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转换表示1,从高电平到低电平
的转换表示0,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教程》《计算机网络(第4版)》采用如下方式:曼彻斯特编码从高到低的跳变是1从低到高的跳变是0,在
维基百科网站中从低到高是0,从高到低是1,国外的网站有明确的表示方法。
第一种G. E. Thomas, Andrew S. Tanenbaum1949年提出的,它规定0是由低-高的电平跳变表示,1是高-低的电平跳变。
第二种IEEE 802.4(
令牌总线)和低速版的IEEE 802.3(
以太网)中规定,按照这样的说法,低-高电平跳变表示1,高-低的电平跳变表示0。
由于有以上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所以有些地方会出现歧异。当然,这可以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方式中克服。
应用
曼彻斯特编码已经被许多高效率且被广泛使用的电信标准所采用,例如以太网电讯标准.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超越传统数字传输的
信道编码技术,由于其具有隐含时钟、去除了零频率信号的特性使得它在石油
钻探测井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流程
1.首先I/O口输出高电平。
2.检查数据是否发送完成,如果是,跳到步骤7。
3.检查下一个数据位的值。
4.如果是“1”,调用发送1的函数ManchesterOne(T)。
5.如果是"0",调用发送0的函数ManchesterZero(T)。
6.返回到步骤2。
7.I/O输出为高电平并返回。
解码步骤
1.获取数据流的波特率(或者已知数据流的波特率)。
2.同步数据流的时钟信号(实质是区分位帧边沿和半位帧边沿)。
3.根据上面两步对数据流进行解码。
优点
曼彻斯特编码方法主要具有以下的优点:1个比特的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两次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可以是T/2或T;利用电平跳变可以产生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自同步的编码方式,即
时钟同步信号就隐藏在数据
波形中。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该跳变既可作为时钟信号,又可作为数据信号。因此,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须另发同步信号。
特点
曼彻斯特编码特点如下:
(1)传输流的
速率是原始数据流的两倍,要占用较宽的频带。
(2)信号恢复简单,只要找到信号的边缘进行异步提取即可。
(3)10Mb/s
以太网(Ethernet)采用
曼彻斯特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也是一种双相码,和曼彻斯特码不同的是,这种编码的码元中间的电平转换边只作为定时信号,而不表示数据。数据的表示在与每一位开始处是否有电平转换,有电平转换表示0,无电平转换表示1。差分曼彻斯特码用在令牌环网中 。
这两种双相码的每一个码元都要调制为两个不同的电平,因而调制
速率是码元速率的2倍。这无疑对信道的
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实现起来更困难也更昂贵。但由于其良好的抗噪声特性和自定时能力因此在
局域网中仍被广泛应用 。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