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果榄仁(学名:
诃子属 myriocarpa
Van Huerck et Muell.-
arg),又名大马缨子花、千红花树、千里榄仁,为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榄仁属(Terminalia)植物。千果榄仁分布于中国、
越南、
泰国、
老挝、
缅甸、
马来西亚、
印度、
锡金王国等地,在中国产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广东省,常生长于海拔500-1700米的地区,大多散生于河流沿岸以及沟谷地区的热带
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于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保护级别为二级。
千果榄仁为
常绿乔木,高可达25-35米,具大板根。小枝为圆柱状。叶对生,厚纸质,叶片为长椭圆形,偶尔长有粗齿;叶柄较粗。大型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轴密被黄色绒毛;花两性,红色;小苞片三角形;萼筒为杯状。
瘦果有3翅,翅膜质,干时苍黄色,被疏毛,大翅对生,长方形,小翅位于两大翅之间。花期8-9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千果榄仁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致,加工容易,适作建筑、造船以及农具等用材,大径木也可做胶合板材。千果榄仁可作绿化树种,是低海拔造林和改造次生林的优良树种,也可栽植为风景树和行道树。
形态特征
千果榄仁为
常绿乔木,株高可达25-35米,具有大板根。
茎
叶
叶对生,厚纸质;叶片长椭圆形,长10-18厘米,宽5-8厘米,全缘或
微波状,偶有粗齿,顶端有一短而偏斜的尖头,基部钝圆,除中脉两侧被黄褐色毛外,其余无毛或近无毛,侧脉15-25对,两面明显,平行;叶柄较粗,长5-15毫米,顶端有一对具柄的腺体。大型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8-26厘米,总轴密被黄色绒毛。。
花
花极小,极多数,两性,红色,长(连小
花梗)4毫米;小苞片三角形,宿存;萼筒杯状,长2毫米,5齿裂;
雄蕊10,突出;具花盘。
果实
瘦果细小,数量极多,具有3翅,其中的2翅大小
相等,1翅特小,长度约为3毫米,连翅宽度约为12毫米,翅为膜质,干时为苍黄色,有疏毛生于其上,长方形的大翅对生,小翅位于两大翅之间。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千果榄仁产于中国广西、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广东省,为产区的习见上层树种之一。
生长习性
千果榄仁常分布于海拔500-1700米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通常散生于河流沿岸以及沟谷地带的热带
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适生于年均气温为19-23°C,极端最低温为0-3°C,年降雨量为1200-18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为70%-86%的环境中,土壤宜为砖红壤,其次为山地红黄壤、黑色石灰土和河岸冲积土等。亦喜光,在林分中往往处于林分上层,中下层很少见。花期8-9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千果榄仁一般在树龄十四年以上开始开花结果,果实成熟后挂在树上,幼果期红色,果熟后变为苍黄色,从开花到果熟约需五十天。果实具翅,经重力和风媒散布。种子发芽率往往较低,且寿命较短。
人工繁殖
扦插繁殖
提前用
高锰酸钾和多灵菌溶液对苗床进行消毒,插穗选无病虫害,健壮和充分木质化的千果榄仁侧枝,将插穗上端剪成平口,用塑料膜封口,下端剪成楔形。插前用植物生长激素对穗条进行浸泡处理。扦插后,苗床上搭建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作为小温棚。扦插期间,通过浇水保持苗床土壤湿润y
播种繁殖
千果榄仁种子由红变黄白时即可采种,采种后将种子放在通风处阴干,注意做到勤翻。育苗地土壤宜为砂壤土或轻壤土,苗床碎土须细且均匀,可采用撒播或条播,但条播效果更好。播种前用
多菌灵或
福美双浸泡种子,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备播。并用
敌克松溶液喷洒苗床进行消毒、杀菌工作,然后在苗床四周均匀撒施
吡虫啉,浇透底水再播种。播种后覆薄土,使大部分果翅保持裸露状态,最后搭荫棚或盖遮光网,以保持苗床湿润。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造林地宜选择在山坡的中下部、缓坡丘陵或开阔的沟
谷地,土壤较为湿润的地方,干燥瘠薄和板结的地段不宜选作造林地。造林前最好施点基肥,基肥选用普钙肥,施肥时要求肥与土混匀,切忌肥料放在一堆造成肥害。
定植
定植时先将苗木置于塘中心,扶正苗后培土,土块要打碎,清除石块、草根、树枝等杂物,边培土边用脚踩实,使培土与肥料混合均匀,培土至塘穴上部呈龟背状便可停止,防止积水烂根,不利于植株成活。栽植时要撕开营养袋,并注意使保持苗木根团不散、根系完整。
抚育管理
千果榄仁初期生长速度缓慢,容易遭受杂草竞争养分而对造林成活以及幼林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造林后须加强对植株的抚育管理,在幼林郁闭之前每年都要进行全面的锄草、松土工作,抚育时间宜选在植株生长旺盛期之前。每年须进行追肥工作。幼林期要注意修枝、整形和抹芽,萌桩要及时切除。树冠发育较慢时,严禁打枝。在幼林郁闭之后,可以对林木进行适当疏伐,清除出衰弱木以及枯立木。千果榄仁冠幅较大,要培育大径木应根据林木的生长需要,适当逐年间伐。
病虫害防治
病害
病害主要是猝倒病。其防治重点应放在育苗技术上,并辅以
化学防治手段。具体措施为:育苗地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条件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土地;在幼苗发病期间用
敌克松淋湿苗床的表层,也可喷施
百菌清倍液防治。
虫害
虫害主要有绒刺蛾、绿黄毛虫、绒毛络瘤蛾。防治方法:可选用
辛硫磷乳油或戊菊醋乳油喷洒,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千果榄仁在中国仅可见于自然保护区中以及交通不便的僻远山区,且大多散布于天然林内,天然资源已近枯竭。
致危因素
千果榄仁果实多,能随风飞扬,但只有少数可发育,自然更新能力差;且由于大量毁林种植橡胶和茶叶等经济作物,再加上建设公路和电站等设施,导致千果榄仁种质资源遭遇严重的破坏,其天然林面积锐减。
保护等级
1991年千果榄仁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中,保护级别为二级。
2021年千果榄仁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保护级别为二级。
保护措施
千果榄仁生长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乱砍滥伐。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千果榄仁木材纹理直,花纹美观,结构细致,刨面有光泽,加工容易,适作建筑、造船、车辆、家具、室内装修以及农具等用材,大径木也可做胶合板材。
生态价值
千果榄仁可作绿化树种,在中国台湾、
广东省及
云南省东南部栽植为风景树和行道树。其生长速度快,是
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优良乡土
阔叶树种,可用于低海拔造林和改造次生林。
观赏价值
千果榄仁株型高大紧凑、形态优美,且遮阴效果好,可作为优良的观赏树形、树姿的园林树种。
常见变种
硬毛千果榄仁
硬毛千果榄仁(
诃子属 myriocarpa var. hirsuta Craib),为千果榄仁变种,分布于
泰国、中国,在中国产于云南,生于海拔1000-1280米的山谷沟边。硬毛千果榄仁与千果榄仁不同处在于硬毛千果榄仁小枝密被
褐色长硬毛,幼叶被黄褐色绢丝状伏毛,老时渐脱,幼叶边缘具明显的锯齿。
相关研究
群落结构研究
千果榄仁群落形成垂直层级现象十分明显,根据生长型,千果榄仁群落片层结构可以划分为五个层片:①大
乔木层片:该区域的乔木层较为明显,主要以
大叶风吹楠、千果榄仁、
云南七叶树等为上层高大乔木树种,上层乔木枝叶繁茂阻挡了大部分下层植物生长的阳光,该层片为群落的建群层片。②
小乔木层片:上层乔木高度及冠幅盖度相对较低时,会形成次一级的小乔木层次,如
藤春、
金合欢等,该层片成为建群层片的共建层片或者附属层片。③灌木层片:群落的灌木层植物主要由一些耐荫性较强的树种组成,以
野蕉、
野龙竹、
金毛狗等为主,其群落中统计的灌木总数并不如
乔木层丰富,该层片在各类群落中都能成为建群层片或共建层片。④多年生高位
草本层:以林下
禾本科、
菊科植物以及藤类植物为主,主要以蔽类植物如
贯众、
观音坐莲座藤等以及
箭根薯为主,是群落的附属层片。⑤一年生或多年生小
丛生禾草层片:主要由
灯芯草、草、
泥糊菜、
薇甘菊等组成,它是
热带季雨林群落的共建层片或附属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