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战柱
焦作金谷轩绞胎瓷公司总经理
柴战柱,男,汉族,1964年出生,河南焦作人,现任焦作金谷轩绞胎瓷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创办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有限公司,经过近20年的精心研究和努力,他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艰辛恢复和发展了失传近千年的绞胎瓷工艺,现已经获得专利发明4项,省科技成果2项,开发出七大类100多个品种的绞胎瓷新产品,是焦作市继四大怀药后的又一重要旅游产品,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先后学习了《陶瓷工艺》、《陶瓷原料与加工》等专业技术,攻克了绞胎瓷原料加工工艺参数、绞胎瓷烧结工艺参数、绞胎瓷纹饰技法等多项难题,成功地恢复了失传近千年的绞胎瓷工艺。
人物履历
柴战柱,河南焦作人,公司创立以来担任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是焦作绞胎艺术瓷研究与创作的组织者、绞胎技法创始人之一。
柴战枉自幼喜爱书画和收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收藏爱好者,家中珍藏有多件字画、古玩、陶瓷等。1996年,柴战柱因所在的公司效益不佳,下岗在家。
柴战柱从外地回来后,马上购买未了专业书籍进行研究,并先后10余次到当阳峪当地考察。
2000年12月,柴战柱多方筹集50万元,组建了焦作市金谷斋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公司组建后,柴战柱承担了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焦作绞胎艺术瓷”的研究课题,聘请省内外陶瓷艺术专家共同研讨开发焦作绞胎瓷,在绞胎瓷发源地修武县当阳峪村建立了绞胎瓷博物馆,开始专门从事对绞胎瓷工艺的研究和开发。
为了尽快恢复和研制出绞胎瓷,柴战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在研制绞胎技法的过程中和技术人员对当阳峪绞眙瓷的质地成分、工艺原料、制作技法逐一进行调查、试制,并开始设计的土窑中尝试着烧制绞胎瓷。但由于两种颜色的泥土不易完美结合,在烧制过程中极易开裂,烧制成成品的成功率极低,有时整座窑中瓷器完全报废,一次就损失10余万元。看着多日的心血顷刻间化为一堆堆废品,柴战柱欲哭无泪、心如刀割。身边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朋友亲戚渐渐都表现出不理解。这无疑也加重了柴战柱的心理负担。
然而,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和压力,柴战柱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地想方设法来解决问题。为了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柴战柱专程到北京市耀州区景德镇市等地拜访陶瓷专家,潜心学习先进的陶瓷制作流程和工艺,但制作绞胎瓷的核心技术却依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从景德镇回到焦作后,柴战柱马上借用了某瓷厂的专业设备,开始重新烧制绞胎瓷。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进行了多少次艰难的实验,柴战柱和同事们终于找出了在温度曲线、釉色、釉料配置、泥土温度、收缩率差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使这些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绞胎瓷试制的工作开始有了明显起色。
此时,购置设备、技术研究的费用已经花费了近100万元,柴战柱多年的积蓄己被耗尽,负债累累,即便如此,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心中梦想。在借遍了亲朋好友并将房子抵押贷款后,柴战柱终于拥有了一座小型的实验炉和相应的标准配套设备,并在焦作市北郊的太行山上建立了当阳峪瓷的研制基地,开始了新一轮绞胎瓷的研究和试制。
为了搞好试制工作,柴战柱索性就吃、住在基地,废寝忘食地琢磨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成功的方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成百上千次的研究试制后,2002年4月28日0时许—一个值得永远记忆的时刻,第一件完整成型的绞胎瓷作品在柴战柱的手中来到了人间。捧着这件来之不易的绞胎瓷,柴战柱百感交集、泪水涟涟。2002年5月6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早8点的早间新闻节目还对此作了题为《焦作绞胎瓷重获新生》的专题报道。
人物作品
绞胎瓷研制成功仅仅是柴战柱恢复和发展绞胎瓷的开端并没有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中。在传承古代陶瓷艺术的基础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和创新出绞胎艺术瓷的16种基本纹饰技法,2000年-2005年来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状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开发出8大类l00多个品种的绞胎瓷作品。到2005年为止,开发绞胎艺术瓷内容涉及焦作山水、太极拳和焦作的历史人物、风土人情以及我国的经典故事、传统文化、十二生肖、山水花鸟、现代陶艺等,并创作出了树叶纹、编织纹等各种花型,还创作出了绞胎艺术瓷瓷板、绞胎艺术瓷绞釉花及刻剔花等多个新品种的绞胎瓷,同时也将镂空雕、浮雕、彩绘等创新的雕刻技法和艺术手段应用在绞胎艺术瓷的创作中,其创作的作品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形式新颖、造型独特,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
为了展示和发展当阳峪的绞胎艺术瓷,2003年柴战柱在当刚峪村建立了焦作市的第一座陶瓷博物馆,集中展示宋代当阳峪窑的绞胎瓷产品和他开发出的绞胎艺术瓷作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陶瓷专家。中国著名陶瓷专家叶吉吉民、王锡良、江庆正等专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李铁映同志在北戴河区听取了绞胎瓷创作方面的工作汇报,指出“绞胎艺术瓷是传统的文化、新兴的产业,要扩大规模”。
绞胎瓷是古老的,在柴战柱的手里,又恢复了现代的色彩。柴战柱反复强调“现在做的事情是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能得以传承。如今物质生活的飞速提高,更需要精神生活的相辅相成”。而绞胎瓷多色融合,象征着团结和谐,表里如一,代表着诚信典范。姿肆流淌、变幻无穷的绞胎,深蕴古老的民族神韵,又具有现代艺术的抽象美与个性美。以柴战柱为代表的新一代绞胎瓷艺术家,立足传统锐意新,用独具个性的艺术特色,传承文明,丰富着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陶冶着世界的心灵!
社会贡献
创办的绞胎瓷艺术公司也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为拥有资产数百万,员工50余人的初具规模的公司,其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多件产品已经被国外的收藏家和知名的收藏机构永久收藏或馆藏。开发绞胎艺术瓷内容涉及焦作山水、太极拳和焦作的历史人物、风土人情以及我国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传统文化、十二生肖、山水花鸟、现代陶艺等,并创作出了树叶纹、凉席纹等各种花型30余种,还创作出了绞胎艺术瓷瓷板、绞胎艺术瓷绞釉花及刻剔花等8大类新品种的胶胎瓷,同时也将镂空雕、浮雕、彩绘等创新的雕刻技法和艺术手段巧妙地应用在绞胎艺术瓷的创作之中,其创作的作品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形式新颖、造型独特,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
自己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法的技法上运用现代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对制瓷的传统配方、配料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使烧制的绞胎瓷瓷质细密、光泽亮丽,将传统的绞胎工艺和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艺术特性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陶瓷艺术风格,把绞胎瓷从传统的绞胎瓷工艺发展为绞胎艺术瓷,使绞胎瓷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了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当代陶瓷艺术珍品。
2008年开始重点打造“四名”,即:名瓷、名家、名品、名牌,使已失传千年的艺术奇葩绞胎瓷重现人间,再创辉煌并流芳百世,他正倾力培养如绞胎瓷“表里如一”品质一样的品学兼优的“瓷君子”技术人才,通过他们这些“星星之火”把绞胎瓷发扬光大,进而把绞胎瓷事业发展成焦作的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身为焦作人,自己有义务和责任把绞胎瓷发源——焦作失去千年的绞胎瓷文化和文明找回来。不久的将来,焦作绞胎瓷将成为焦作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以及又一张焦作的城市名片,同焦作的太极文化、山水文化、怀药文化一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所获荣誉
2005年5月,被评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
2007年12月,取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格。
2008年6月,获河南省知识产权文化大使荣誉称号。
2008年12月,被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09年4月,被授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0年6月,被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4年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各一项。
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名单。
2022年1月,入选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候选名单。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人物作品
社会贡献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