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2020年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英文名:Swimming Out Till The Sea Turns Blue、So Close to My Land,别名:一个村庄的文学)是一部由贾樟柯执导,贾樟柯、万佳欢担任编剧 ,余华、梁鸿、贾平凹、苏童莫言等人参演的纪录片。该片于2020年2月21日于柏林电影节首映,2021年9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纪录片共分18个章节,通过4代作家马烽先生(已故,由其女儿回忆)、贾平凹老师、余华老师、梁鸿老师,来讲述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于2019年入选第70届柏林影展特别放映单元。次年,该片入围第58届纽约电影节十部必看佳片。2022年,该片获得第33届华鼎奖中国电影满意度调查50强榜单以及第13届青年电影手册2021年度纪录片。截至到2023年9月14日,该部纪录片取得6.7分的豆瓣评分。
纪录片简介
2019年5月,出生于上世纪50、60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梁鸿与作家马烽的女儿一起来到山西汾阳的一个小村庄,他们在这讨论乡村与城市,文学与现实。他们讲述出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谈论社会,重新注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
参演演员
主创团队
创作团队
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拍摄背景
影片的创作起源于贾樟柯吕梁市贾家庄组织的“吕梁文学季”,这是贾樟柯一直呼吁的文化艺术下乡的一次文化实践。莫言、李敬泽、余华、苏童格非梁鸿于坚欧阳江河等众多作家汇聚小村贾家庄,与文学爱好者、青年学生、当地村民一起交流文学、民间采风。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谈及创作初衷,贾樟柯表示:“年轻一代对于城市经验越来越多,反而农村经验减弱了,所以有必要拍摄一部电影来谈乡村记忆与我们的关系。选择作家是因为他们是从这样的生活里开始的写作,他们为历史留下了证词。通过纪录片了解历史,就要寻找一些历史的证人。”
拍摄过程
2019年7月15日,电影《一个村庄的文学》宣布在海盐县杀青。历时66天,辗转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浙江省四省,行程2777公里。在4台摄影机同步拍摄下,影片得以完成。
幕后花絮
在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式中,贾樟柯正式宣布《一个村庄的文学》更名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最早将影片命名为《一个村庄的文学》,因为从叙事上来说,这是从一个乡村的文学聚会开始的。但在作家余华的故乡浙江海盐拍摄过程中,余华在海边说到印象中海水都应该是蓝色的,但现实中见到的海水却是黄色的。自己幼年时在海中游泳,想游出浑浊的黄色海水范围,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愿望。这个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愿望仿佛是一个精辟隐喻,一下子击中了贾樟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隐喻着中国人在时代浪潮的沉浮中尝尽海水腥咸的滋味,即使失望失落,但仍然坚持,朝着那个变蓝海水的向往前进。余华在故乡海盐的夜晚,一个人走在海边,说着自己儿时的心愿。影片在此画上了句点。这是意味深长的开放式结尾,以充分的留白,让观众感受到作家们在各自探索自身出路时的那份执着和坚韧。
出品公司
参考资料:
上映信息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评价与评分
网站评分
截至日期:2023年9月14日
作品评价
这肯定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但它与煽情相反,反倒有一种安静、凝重和沉思。——《好莱坞报道》评
贾樟柯的最新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几十年前的社会状态与随后现代消费主义的喧嚣形成了惊人的对比,在中国社会进步与失去的复杂交织中,在这些刻画变化的脸孔的认真讲述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社会发生这些改变的答案。——《纽约时报》评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迥异于贾樟柯前两部人物纪录片《东》和《无用》的轻盈简短,也比2010年首映于戛纳的《海上传奇》更加琐碎和细致。四位作家的个体叙述形成一个松散的四重奏结构,层层涂抹出厚重的历史底色。贾樟柯偏爱的口述史形式,让采访对象包含情绪的表达,通过摄影机的镜头,几乎冲破银幕。全片很少使用文献影像,兼顾电影与文学的特性,尽可能地减少观察的成分。用拍纪录片惯常爱用的设计,不断形成离间效果,警告观众,在这里,纪录片是主观的,历史的叙事是个人的。——1905电影网
影片中穿插了不少秦腔豫剧等戏曲片段,呈现了中国社会独特信息。戏曲是其中一种记录民族记忆的方法,通过一代代传下来,它们传递了中国共同的经验。——《文汇报》评
参考资料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2020).豆瓣电影.2023-09-14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哔哩哔哩.2023-09-14
目录
概述
纪录片简介
参演演员
主创团队
创作团队
幕后制作
拍摄背景
拍摄过程
幕后花絮
出品公司
上映信息
获得荣誉
评价与评分
网站评分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