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头新娘
泉州高甲戏
《围头新娘》是由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创排的一部具有“平民史诗”风格的现代高甲戏。该戏剧由陈欣欣担任编剧,郭小男执导,陈娟娟陈情瑜郑添龙、叶建国、黄光荣等主演。2021年12月,《围头新娘》首演仪式在泉州影剧院举行。
《围头新娘》是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创作而成,以开始于1958年8月23日止于1979年1月1日的炮战为背景,以两岸青年跨海通婚的剧情为主线,讲述了与金门县隔海相望的泉州围头村从“炮战第一村”发展成“两岸通婚第一村”的故事。《围头新娘》剧中穿插了极具闽南地区地方特色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和大量真实的细节,践行了“两岸一家亲”理念,描绘了两岸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景,展现了民间的力量推动两岸和平的关键作用。
《围头新娘》是泉州市传统剧种现代戏重要探索之作,是泉州高甲戏一次高规格的展示,同时也是泉州高甲戏在新时期剧种、剧团、剧目传承创作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示,对其他剧种传承创新具有示范意义。《围头新娘》相继入选2021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和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2024年10月26日,《围头新娘》获得第38届田汉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同年11月18日,《围头新娘》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
剧情简介
《围头新娘》讲述了与金门县隔海相望的泉州围头村从“炮战第一村”发展成“两岸通婚第一村”的故事。剧中女主人公乌英忧心忡忡地惦念海对岸不知所终的丈夫,儿子洪卫国“扛两颗七八十斤的炮弹溜溜跑”支援前线,被夸为“战地小老虎”。乌英按海边人认为浮尸都是“好兄弟”的风俗,将海边发现的浮尸背上岸并擦净安葬。之后,时隔20年,16岁的洪飞燕走进舞台中央,接续了奶奶乌英寻找祖父的愿望,她向来自金门的渔民打探爷爷的下落,却偶遇了心仪的金门男青年唐越,从此结成了两人处于两岸间的情感与姻缘。两人经历了10年的异地相思,重重磨难,终于因忠贞的付出与漫长的等待而得偿所愿、花好月圆。
剧目制作
《围头新娘》还根据真实人物事迹塑造了洪卫国、周永平两位有血有肉的村干部形象。洪卫国是飞燕的父亲,一度上了对岸的“黑名单”,多年担任围头村民兵营长。得知女儿要做第一个嫁到金门去的“围头新娘”,洪卫国内心也很矛盾,但想到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他毅然支持女儿的决定。周永平为改变围头村贫困面貌,从深圳市回乡创业,被众乡亲推选为村支部书记。他利用围头村被确定为“民间对台小额贸易试点”的机会,积极推进围头对台贸易。赵飞燕和唐越的跨海婚姻也得到他的鼎力支持。
《围头新娘》的主创人员在深入生活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就已感动于生活中人物原型和故事桥段的精彩,因而力求以严格的写实为基础,再进行艺术的想象和虚构,经过创作,推出了这样一部有质感、分量重、高水平的戏曲艺术佳作。
《围头新娘》注重立足本剧种特点,注意营造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色彩,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手法表现新的生活。《围头新娘》这部现代戏则做足‘旧中见新,新中见根’的艺术追求,把高甲戏极具特色的传统丑行表演程式,化在了现代戏表现里,让整场演出显得非常热闹、温馨、浪漫,而且喜剧喜感非常强烈。
新编高甲戏《围头新娘》由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创排,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陈娟娟携爱徒、国家二级演员陈情瑜领衔主演,郑添龙、叶建国、黄光荣等一大批实力演员联袂出演。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1954年美台之间签订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台湾当局自恃有美国的保护和支持,频繁对大陆进行骚扰破坏活动。1955年起,大陆方面向台湾当局提出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倡议和主张,但蒋介石一概视为阴谋而持消极态度。同时在国际形势上,1958年夏天,美国出兵黎巴嫩英国出兵约旦,镇压中东地区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中东局势骤然紧张,这也使得台湾当局蠢蠢欲动。7月17日,台湾当局命令所属部队处于“特别戒备状态”,连日进行军事演习,并出动飞机对大陆沿海进行侦查、挑衅。于是,在这种复杂形势下,毛主席决定炮击金门并将其封锁起来。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晋江围头村成为战斗前线。晋江围头村作为炮战最前沿,海湾上空炮弹横飞,炮声连天响,到处硝烟弥漫,房屋轰然倒塌。当时,围头村这个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渔村落下5万多发炮弹,由此得名“海峡炮战第一村”。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开始走向缓和。随着两岸恢复交流,围头村有了新的名字——“两岸通婚第一村”。编剧陈欣欣、导演郭小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围头新娘》,从一个小小的围头渔村切入,经过典型化的艺术创作,演绎了两岸人民从“冤家变亲家”携手共建家园的传奇。
创作原型
《围头新娘》是以勇敢追求爱情,不顾困难嫁到台湾的围头新娘为原型。1992年,洪建财的二女儿洪双飞与来围头经商的金门小伙相爱相守,成为1949年以来第一个嫁到台湾的“围头新娘”。截至2018年,围头村共有146对两岸夫妻,其中嫁过去137人,娶过来9人。
角色介绍
主题思想
两岸血脉相连、情感一体
《围头新娘》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叙述海峡两岸人民“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两岸融合发展故事。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等纽带在剧中有突出呈现,凸显两岸共同文化情感。
两岸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景
《围头新娘》描写的两岸同胞的民间情感是从生命里长出来的,从情感特别是民族情感上解读体会,那就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关山重重阻不断两岸的亲缘,海水滔滔冲不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无论两岸风云如何变幻,同胞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却是永远割不断的,希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是海这头与岸那头的共同情感。
闽南人文地理和风俗民情的鲜活展示
《围头新娘》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全剧穿插了极具闽南地方特色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和大量真实的细节。
民间力量推动两岸和平的关键作用
《围头新娘》剧中晋江人在海上以物易物,推动了两岸贸易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小三通”,又以第一嫁,推动政府从严禁到鼓励两岸通婚,当洪飞燕成为嫁到台湾的第一个新娘后,因对岸经济条件好,围头有一百多个姑娘想跟着嫁到台湾去。村支书周永平带着乡亲脱贫致富,当围头日新月异时,又吸引了台湾姑娘嫁到围头。这一嫁一娶,情通业融,通过婚姻状态表现两岸经济政治发展的状况,民间的力量是推动两岸和平的关键力量,展示了沿海渔村在改革开放中的巨大变化。
重要演出
2021年12月,泉州市第34届戏剧会演开幕式暨现代高甲戏《围头新娘》首演仪式在泉州影剧院举行。
2023年5月24日,高甲戏《围头新娘》在武汉剧院开演。
2024年3月15日、16日,由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创排的高甲戏《围头新娘》将在中央歌剧院上演。
作品影响
高甲戏《围头新娘》是泉州市传统剧种现代戏重要探索之作,对其他剧种传承创新具有示范意义。
《围头新娘》是泉州高甲戏一次高规格的展示,同时也是泉州高甲戏在新时期剧种、剧团、剧目传承创作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示。
作品评价
《围头新娘》虽是主旋律、正能量、有民族意识和精神气概的题材,但是这部戏的生命气息特别强烈,生命气息是体现在人物情感和命运变化上的,剧中大胆地突破了戏曲传统的一人一事结构,以纪事体的一事多人的结构构造全剧,塑造了洪飞燕、周永平、乌英、唐越、洪卫国等众多人物形象,表现了闽南人的地域性格——吃苦耐劳、隐忍顽强、忠义守信、家国情怀。通过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描绘出一幅两岸的历史画卷。(泉州市戏剧研究所所长、二级编剧叶晓梅评)
“这部作品剧本定位准确,唱腔、表演精彩,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演得特别逼真,人物形象很丰满。题材主题对于探索海峡两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时代价值。”不少知名戏剧专家观看演出后赞道。(东南早报评)
《围头新娘》立足于台湾海峡关系中的地标围头,以两位女性的婚恋经历为主线,用独特视角诠释两岸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情缘和闽南文化的巨大魅力,通过个人记忆、历史伤痛和家国情怀折射出丰富的历史镜像和时代意涵,反映海峡两岸由隔绝到和平发展的历史变迁,被称为是一部具有“平民史诗”风格的原创大戏。(南方都市报评)
《围头新娘》这一独特的题材超越了个人悲欢离合,深入地表达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情感。《围头新娘》虽是主旋律、正能量、有民族意识和精神气概的题材,但是这部戏的生命气息特别强烈。纪事体结构下的剧情基本流畅同时又有棱有角,摒弃概念化,追求真实性,向心灵深处抉微。(文旅中国评)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围头新娘》背后的海峡奇缘.中国西藏网.2024-11-20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剧目制作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创作原型
角色介绍
主题思想
两岸血脉相连、情感一体
两岸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景
闽南人文地理和风俗民情的鲜活展示
民间力量推动两岸和平的关键作用
重要演出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