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职业技术学院(Weinan Vocational \u0026 Technical College)是经
陕西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
渭南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为“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陕西省高职一流专业建设院校”等。
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的“同州实业中学堂”,200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原陕西省中医学校、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等4所学校合并而成。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地处陕西东大门渭南市,有高新、朝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80亩,建筑面积36.94万平方米;全日制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人数12000余人;现有教职工966(含附属医院107人)人,其中专职教师556人,教授、副教授18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33人,双师型教师354人;聘请兼职教师166人,行业导师60人;陕西省科技新星、省级教学名师等省市级以上称号人才27人。拥有馆藏图书99.47万册,数字终端数3317台,校内实验实训室261个,拥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6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243个。
历史沿革
合并前原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
1905年秋,清政府在
渭南市大荔设立同州实业中学堂师范部,为原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前身。1914年,民国陕西省政府决定,将同州实业中学堂改建为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4年冬,更名为“陕西省同州师范学校”。1949年,大荔解放,陕西省立农业职业学校成立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并入陕西同州师范学校,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接管,称“陕甘宁边区同州师范学校”,同年更名“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1970年,
陕西省渭南师范学校(渭南行署于1952年在
渭南市区韩马设立)、渭南农技校(1963年在渭南市区杜桥设立)合并于大荔师范,命名为“渭南地区师范学校”。1981年,被陕西省定名为”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
原陕西省蒲城县师范学校
1959年,陕西省蒲城县师范学校创建。1974年,蒲城师范恢复办学并正式改名为渭南地区蒲城师范学校。1981年,被陕西省定名为“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
原陕西省中医学校
1965年,陕西省三原中医学校创办于陕西省
三原县,隶属陕西省省卫生厅领导。1970年,陕西省将三原中医学校下放到渭南地区,校址迁到渭南市区杜桥,并更名为陕西省渭南地区中医学校。1995年,被陕西省定名为“陕西省渭南中医学校”。2001年,恢复陕西省中医学校名称。
原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
1965年,
陕西省批准渭南地区在蒲城县孙镇建立陕西省蒲城农业技术学校。1972年,蒲城农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渭南地区农业学校,恢复办学。1981年,被陕西省定名为“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2021年2月2日,高校增设国家控制的高职(专科)专业审批结果,同意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设置国家控制专业点。
合并后
2004年,陕西省政府同意
陕西省教育厅在陕西省
中医学校、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4所中专学校的基础上设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请示。2005年7月1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正式挂牌。201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陕西省高职专业评估。2015年10月16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建校110周年,建院10周年。2019年10月,通过教育部
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下设10个教学单位,开设三年制高职专业48个、五年制高职专业6个,形成以医药、教育类专业为主干,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类专业为两翼,建筑、农林类等专业为延伸的专业格局。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建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4个、省级一流建设(培育)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个、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认定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校级在线精品课程5门,校级混合式教学课程29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省级实训基地18个。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现有教职工966(含附属医院107人)人,其中专职教师556人,教授、副教授18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33人,双师型教师354人;聘请兼职教师166人,行业导师60人;陕西省科技新星、省级教学名师等省市级以上称号人才27人。
合作交流
学院不断优化校企合作运行体制机制,政校行企联动,推进产教融合。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2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校企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130个、开发教材30余部、制定课程标准200余项,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21个。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倡议,发挥医药卫生、农业、教育等专业优势,与
德国、
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等国家相关院校开展交流合作项目;承接渭南市人民政府对
几内亚的援助项目,建设渭南“一带一路”对非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完成几内亚农业技术人员为期一年的留学培养工作,新华社、《
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了我院对非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成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院有科研机构3个。
参考资料
科研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总量达到99.47万册,订购数据库5个,电子图书30万册;图书馆馆内设有社科阅览区、医学阅览区、农学阅览区、建工机电阅览区、师范经管阅览区等20余个功能区。阅览座位2100个,阅览区配备读者使用电脑60台,导航一体机2台,查询机10台,超星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1台,超星歌德报刊借阅机1台,优谷朗读亭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承办
陕西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养老服务技能大赛。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2项,市级科研项目55项,横向课题4项;取得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21项;获市级优秀论文成果奖32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30项,校级教改项目102项;发表论文668篇(其中核心论文139篇,SCI11篇)。
学校荣誉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陕西省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
陕西省省高职一流专业建设院校”,渭南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等荣誉。2023年,被评为2022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
校园文化
校徽
学院校徽主题色调为蓝色,中间图案总体似W代表渭南,W图形中有字母Z代表职业院校。即二者表示渭南职业学院。上方为学院中文名称,下方为学院英文名称。
校训
明德、笃行、精技、强能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原指《大学》的主旨,在于彰显人的光明品德。这里借用“明明德”,即通过教育“使美德彰显”,意在强调学院教育要德育为首。训诫师生要“以德立身”。笃行:语出《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增进学业要广泛涉猎,详细询问,慎重思考,明确分辨,尽力践行。“笃行”就是要努力实践,身体力行,使学有所成,知行合一。精技:“精”,精通;“技”,技术、本领。有精通技术之意,也有技能上精益求精之愿。强能:意即强化能力,提升水平,达到更高更强。
校训体现了以德修身、尽力践行、以技立业、以能为重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突出了为人为学修业的要求。
校园环境
学院地处陕西东大门
渭南市,东临
华山,西望
西安市,北依
渭河,南眺
秦岭,风景秀美,交通便捷,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学院有高新、朝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80亩,建筑面积33.1万平方米。地址:渭南市高新区胜利大街西段科教园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陈吾愚:1940年毕业于同州师范(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前身的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
刘寿山:中药文献专家。
黄俊耀:毕业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前身的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
王三虎:1978年至1985年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前身的渭南地区中医学校学习,第四军医大学教授。
张红梅: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原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82级4班,就职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惠朝阳:1986年毕业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前身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
张梅奎:1985年毕业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前身陕西省中医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